一季度水產出口額為近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產業如何危中尋機?


騰氏水產商務網報道:


原本每年的春節都是消費的高峰期,但是今年幾乎所有行業都被一場疫情打亂,各地封鎖,流通受阻,各大水產市場都十分冷清,造成大量的損耗和浪費,但是面對嚴峻的形勢也無可奈何。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小編節選了其中有關水產方面的內容,以便大家對當下形勢有個大概瞭解。


01記者:

近期,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受疫情的影響,一二三產業的增加值都有所下降,請問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的情況怎麼樣?受疫情的影響大不大?謝謝。


一季度水產出口額為近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產業如何危中尋機?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謝謝您的關注。今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特別是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在四個方面表現還是比較突出的。


一是糧食生產形勢好。目前,我國小麥從南到北大多處於抽穗揚花灌漿期,整體長勢好於去年,也好於常年,再有一個多月就收穫了。小麥產量佔夏糧的90%以上,今年夏糧豐收有較好基礎。目前,春播進展順利,進度達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結束、面積增加,扭轉了連續七年下滑的勢頭。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年年豐收,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我們仍然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二是生豬生產恢復勢頭持續向好。

生豬生產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度出現的仔豬、飼料運輸供應不暢等困難,一季度末與去年底相比,全國生豬存欄增加了1000多萬頭,增長3.5%;能繁母豬存欄增加了300多萬頭,增長9.8%,這兩項存欄都實現了環比增長。同時,禽蛋、牛奶產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三是“菜籃子”產品價格持續回落。目前,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塊錢左右,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供給增加,價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


四是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全面恢復。飼料、獸藥、屠宰、水產品加工等養殖上下游企業,以及農資重點企業全部恢復正常生產,產能達到常年同期水平。


總的來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病蟲害偏重發生等風險挑戰,農業農村經濟依然“穩”字當頭,有效發揮了“三農”“壓艙石”作用,為做好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謝謝。


02記者:

疫情對全球經濟特別是貿易造成了嚴重影響,請問今年一季度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形勢如何?對後期走勢有什麼判斷?謝謝。


一季度水產出口額為近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產業如何危中尋機?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感謝您對農產品貿易形勢的關注。由於疫情,一季度我國對外貿易出現下滑,農產品貿易也受到影響,進口增幅低於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少見。其中,進口370.8億美元,增長8.9%,進口增加比較多的是肉類和大豆。出口162.3億美元,下降5.6%,受影響最大的是水產品,出口額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低,同比降幅達到18%。蔬菜、茶葉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目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還將持續顯現,要過三個坎兒:


一是國際需求萎縮。特別是餐飲、工廠、學校等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急劇下降,對農產品出口穩定市場、增加訂單,非常不利。根據我們調查,3月份以來,不少農產品出口企業遭遇退單。二是商貿往來受阻。

全球主要的農產品、水產品展會幾乎全部取消或推遲,近180個國家對人員出入境實施了限制,企業難以通過展會、現場考察等傳統渠道拿到訂單。三是國際生產供應存在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應總體是寬裕的,但封國封城的隔離措施,以及一些國家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場波動和恐慌情緒,增加了國際供應風險。


綜合研判,二季度的農產品貿易形勢不樂觀,進出口可能進一步分化,出口受影響會更大。農業農村部將密切關注全球農產品供求和市場形勢,抓好國家穩外貿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創新貿易促進方式,推動進口多元化,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發揮農產品貿易對國內市場穩定、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謝謝。


03記者:

我們知道,今年農業保供的壓力很大,有人擔憂,會不會就因此放鬆了對生態環保的要求?請問農業農村部如何統籌推進農業生產與綠色發展?謝謝。


一季度水產出口額為近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產業如何危中尋機?


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先生:謝謝您的提問。綠色是農業的本色,近些年來,農業農村部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農業的綠色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推進減量增效、綠色替代、種養循環、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化肥農藥用的少了,豬圈裡的糞汙變成寶了,秸稈用的更好了,農膜回收率更高了。今年我們將繼續堅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方向不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著力強化政策支持,健全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完善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耕地分類管理、農業資源養護等管理辦法。


二是著力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在果菜茶優勢生產區的175個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在685個畜牧生產縣實施糞汙資源化利用行動;在200個縣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在100個縣實施農膜回收行動;以長江流域為重點,實施水生生物保護行動。


三是著力強化科技支撐。深化產學研協作,組織優勢科研單位和企業,開展農業生態環保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發佈重大引領性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推介100項優質安全、節本高效、生態友好的主推技術。


四是著力健全監測網絡。織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一張網”,完善4萬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240個農田氮磷流失、500個農膜殘留、280個秸稈資源等國控監測點,強化監測評價,一體化推進督導考核。謝謝。


疫情讓水產業大傷元氣,如何把危機轉變成機遇?


水產業,鮮活的水產品本身就難以運輸和儲存,疫情期間流通不暢的情況,更是造成了大量的損耗和浪費。但是與電商結合的商戶情況要好很多。像盒馬鮮生、京東到家、叮咚買菜等各大生鮮平臺在疫情期間的銷量翻倍。


經過這次疫情,對於傳統鮮活水產品行業是一次啟示,水產行業急需轉型,向“互聯網+”的模式轉變,打造自己的品牌,這些都值得大家思考。


一季度水產出口額為近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產業如何危中尋機?


一、“互聯網+”是趨勢


水產品流通一般要經過幾個環節,從塘口收購開始,再到水產批發市場,再到菜場、餐館,這其中至少有三個環節,因此在遇到如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時,流通一旦阻斷就會受很大影響。但是結合互聯網通過網購、或者送貨到家的模式,任何時候都可以正常運轉。很多人已經開始嘗試,甚至還有利用現在正熱門的網紅模式,以視頻和直播的形式帶貨,賺得盆滿缽滿。所以還沒有入門的養殖戶們,不妨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利用“互聯網+”來盈利,是否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IP”。


一季度水產出口額為近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產業如何危中尋機?


二、冷凍加工水產品需求會越來越大


本次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就是武漢,但是武漢人都自覺在家隔離沒辦法出門採購新鮮的水產品,多家企業將新鮮水產冷凍加工,再以冷鏈輸送到武漢,讓愛吃魚類的武漢人足不出戶也能解饞。冷凍的水產品不僅不會影響新鮮度,營養也能更好地鎖住。最重要的是方便運輸,到了炎熱的季節,新鮮水產品極難存放,在運輸過程中更是會損失慘重,不僅會提高成本,還會汙染環境。


現在我們的水產品還是以初加工產品為主,並且水產行業目前的品牌意識不強,消費市場還在初級階段,所以上升的空間很大,早日轉型能更早佔領市場。


一季度水產出口額為近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產業如何危中尋機?


三、開啟社區水產模式


菜場一般都是在居民生活區周圍,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再加上疫情的衝擊,今後人們對端上桌的食物會要求更高,健康、安全、衛生、高品質將會是考量的第一標準,以往傳統的養殖戶在進行養殖時,只有一個方向,就是產量大、規格好,為了提高利潤減少成本,經常會有養殖密度過大、濫用藥物的情況,今後這樣的水產品將會被淘汰,水產品追溯系統、產品質量評價等一系列新模式,會促進水產養殖技術和方式向更加科學、健康的方向轉變。



一季度水產出口額為近6年以來同期最低!水產業如何危中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