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卓爾志願者(68)喬羽:海外急需物資採購的“鑑定官”

今年春節,身處家鄉河南信陽,中農易果總經理喬羽時刻牽掛著武漢。疫情之下,卓爾一批批急需物資自海外成功採購,這背後,得益於喬羽和同事們為每批物資貼上的準確“身份標籤”。

將一個個採購意向變為真實交易,看似簡單,在特殊時期則經歷著緊迫卻複雜的歷程。確認安全資質、防護等級,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一開始的時候特別蒙。”喬羽回憶,加入海外採購工作之初,他的第一個任務是確認韓國某品牌防護服的廠家資質與防護等級,要明確這些防護服合不合格、能不能進“紅區”。

面對證書上密密麻麻的英文、韓文,喬羽有些無從下手。他將四張證書信息一一拍照後,用網上的翻譯軟件進行翻譯,但他很快發現,一些關鍵信息翻譯軟件的翻譯並不明晰準確。他只能四處求助,並向韓方供貨商確認準確的中文翻譯。

最美卓爾志願者(68)喬羽:海外急需物資採購的“鑑定官”


供貨商的妻子是中國人,在多個買家表示高價購買時,對方依然堅持不漲價,優先賣給中國企業。在其幫助下,喬羽逐漸清晰完整地瞭解了產品證書上的相應內容。

確認產品來源安全可靠後,需要明確該產品四種不同級別防護服的防護等級。又是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喬羽只能一邊研究產品說明,一邊迅速搜索符合一線防護服的材質標準。

一番摸索,喬羽才知道防護服有防水、防塵、防血液噴濺等不同等級,進入最危險的“紅區”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防護服?喬羽問詢韓國供貨商、廠方,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

最終,卓爾應急醫院志願者求助於一線醫護專家,才為喬羽指明瞭哪些是普通防護服,哪些是能進“紅區”的防護服。至此,喬羽終於可以根據不同防護服的規格、型號、價格製作貨物明細表,並快速對接物流,核定產品體積重量並確定艙位。

然而實際上,就在對接韓國這批急需物資時,喬羽同時參與著英國、美國等地口罩、護目鏡、額溫槍等防疫物資的採購諮詢對接,面對不同的歐洲標準、美國標準,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戰。

韓國、英國、美國,幾乎圍繞地球一週,喬羽就是這樣不停在中國時間、韓國時間、英國時間、美國時間之間切換,日夜不分,手機一刻也不離手,緊張但順利地完成了他的戰“疫”任務。

最美卓爾志願者(68)喬羽:海外急需物資採購的“鑑定官”


▲ 喬羽日常生活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