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勞動者,了不起的客家工匠

幹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成為這些匠人的精神信仰,他們擁有極致追求,用精工技藝,書寫傳世匠人精神。

了不起的勞動者,了不起的客家工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上期節目中我們帶領大家認識了傳統工藝的守藝人,

這期節目則要帶大家認識現代工藝的高級技師。

俗話常說“土樓易建不易修”在一座沒有鋼筋水泥的建築中,

要把一面牆重新扶回去是談何容易。

但是有一個人做到了,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第一位工匠:

“土樓修復師”陳房年。


土樓修復師(陳房年)


土樓,東方文明裡閃耀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山村民居建築,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上的一朵奇葩。2008年,土樓申遺成功後,逐漸的讓世人解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四面八方的專家學者,遊客來此考察觀光。


然而,絕大多數的土樓,歷經千百年風雨,瓦梁屋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如何將土樓還原曾經的奇魄瑰麗,這就是土樓修復匠師的理想追求。


了不起的勞動者,了不起的客家工匠


陳房年早年學習的是建築專業,畢業以後,從事建築工程,工程項目從水泥廠到鋼鐵廠,工程建設從河南到廣西,最終還是迴歸到了家鄉的土樓修復建設中。


建於1931年的振幅樓,富麗堂皇,然而,當年高超的建築技藝,也禁不住自然的侵蝕,牆體傾斜,屋樑遭朽,整座土樓如今岌岌可危。


陳房年所做的,就是要將土樓恢復原貌,讓這座土樓重新煥發生機。儘管陳房年有著多年的維修經驗,但是維修這座土樓,仍然是對他的一次挑戰。


了不起的勞動者,了不起的客家工匠


在維修土樓的過程中,陳房年首先要做的便是做足功課,即:該土樓建造的年份為何,採用的是何種工藝。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技法,在修復過程中他都儘可能用當時的工藝將其完成。


他堅持土樓的原型、結構、工藝、材料都不能改變的原則,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進一步展現土樓的原生態。


瓦片於土樓而言猶如一把遮風擋雨的傘,瓦片的修復自然也成了土樓修復的核心。將優質高嶺土與山坡黏土以比例混合,放入池中發酵三至四天。最後再經過人工攪合-發酵-耕牛攪合三道工序,瓦片的原材料才算基本完成。


電力高級技師(袁致衷)

如果說陳房年維修土樓是還原世界奇蹟,那麼袁致忠則在創造另一片光明。


如果說電燈是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那麼電的產生與應用,則可以稱作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而袁致忠就是一個整天和電打交道的人,他的工作就是保證紫金礦業日常電力電氣的運營與維護。


了不起的勞動者,了不起的客家工匠


電氣工作曾被稱作行業中的“萬金油”,每個企業都需要用到電氣工作人員,因此,電氣工人首先必須是一個“通才”,能夠維修日常的設備。在紫金礦業公司中,“管道防爆預警系統”就是袁致忠完成的最得意的項目之一。


紫金礦區內有各種管道,包括礦漿管道、溶液管道和生活用水管道,管道一旦爆裂就會造成一系列次生災害,修理時間拖得越長,災害的影響越大。


因此,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控制爆管尤為重要。眾所周知,安全生產是企業的第一生命,袁致忠勇於挑起大梁,研發管道防爆預警利用礦區內的壓力傳感器,解決了困擾礦區多年的安全與效益問題。


為了做好這一項目,袁致忠對變電站的建設方案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論證,從位置的選擇到全礦的供電規劃,從日後機器的維修到新增設備的用電規劃,都進行了精細的考察與實驗。


如今,變電站已經安全工作多年,為礦區提供了穩定的供電。


了不起的勞動者,了不起的客家工匠


除了特殊項目的參與設計,常態工作下袁致忠每天要做的就是對礦區內的電氣設備進行日常的檢查、維護與調試。


在調試過程中不同器械的技術參數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執行,機電保護測試、絕緣電阻的檢測都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了不起的勞動者,了不起的客家工匠


電氣自動化的快速發展有時候也讓袁致忠感覺有些跟不上腳步,但他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跟著年輕人每天仍在不斷地學習電氣業最前沿的知識,他堅信,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專業的“精工”。


古語云:“慢工出細活,精工需巧匠”,不急於求成、精心製作,才能作出完美得到產品,而精細的工藝則需要專業靈巧的工匠才能做到出來。


客家工匠,無論是傳統工藝還是現代技藝,都在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慢”、“細”、“精”、“巧”這四字的精髓。


了不起的勞動者,了不起的客家工匠


我們總是談論“工匠精神”,然而“工匠精神”不僅僅體現在技術上,還有深蘊其中的人文精神。陳房年、袁致忠都在做著常人無法做到的事,其背後的艱辛與鑽研可想而知。


我相信未來的他們會越做越好,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