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不要為眼前的得失和悲喜而斤斤計較,舉步不前,人生路,坎坷起伏,高高低低,在所難免,豈能因為眼前的一片浮雲,就遮蔽住了前進的方向,看不到歸途,看不到方向。


當你撥開眼前的那片浮雲,向前邁進,向遠方眺望,不經意間,你就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轉機。


有很多機遇,就隱藏在絕望到失望的人生轉角里,前進一步,你就會收穫成功和希望,而舉步不前,只會讓你困在迷城,無法走出情緒的泥淖和沼澤地,無法從失敗中抽身,向成功邁進。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毛澤東在《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一詩中,曾規勸柳亞子:“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益放眼量”。


他指出柳亞子之所以牢騷太多,是因為眼光看得太近,跳不出個人的圈子,毛澤東勸他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看待。勸他不要回鄉隱居,留在北平工作。


柳亞子得詩後,感動萬千,接受了毛澤東的規勸,繼續了光榮的革命工作。


可見,一個人只有眼界開闊,心胸寬廣,從大局出發,從長遠出發,從整體利益出發,才不會因為眼前的困難和慾望,羈絆住前進的腳步,塵封住眺望的眼睛。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宋王安石在膾炙人口的《飛來峰中》詩句中寫道:“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當時的他,年少氣盛,胸懷抱負,想要依靠變革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實現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可是當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卻異常尖銳。


面對困難,他並不灰心失望,並沒有讓短暫的浮雲遮住望眼。


他站在高塔之上,抒寫了這首大氣磅礴的詩歌,直抒胸臆,用來表達自己的遠大理想和抱負。雖然眼前有浮雲蔽日,可是他卻能夠想像到浮雲飛走以後,旭日東昇,山河壯麗的美麗景象。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後來,王安石在遠大理想指引下,做了宰相,受到皇帝重用,大膽推行變法,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抱負,並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己國家的富足和軍隊強壯。


一個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有看得遠,才能認清人生的方向。


眼界決定了你的境界,而境界決定了你的格局,格局又決定了你的結局。


眼界本是目力所及的範圍,當你站得高度不夠時,你看到的都是問題,都是雞毛蒜皮的瑣事,可是,當你站得高,眼界足夠開闊時,你不單單會發現一覽眾山小的美景,更會發現千條萬條的路都在腳下,而條條大路都通向心中成功的聖地。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井底之蛙的人,永遠看不到廣袤的天地,看不到遼闊的風景,所以,它的觀點總是狹隘可笑的,總是受人恥笑的,它的出路總是侷限在一方深深的井中。

而那些胸懷遠大抱負的人,那些氣度從容的人,總會想方設法,讓自己的眼界開闊。


要麼讀萬卷書,要麼行千里路,要麼交人生摯友,在學習與進步中,在登高望遠中,使自己有開闊的眼界和遼闊的胸襟及氣度。


眼界寬了,心胸自然寬,自然能夠輕而易舉躲開阻擋在眼前的浮雲,自然能夠輕而易舉戰勝阻擋在眼前的困難,繼續大步流星向著遠方前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們清楚地知道,面對困難和坎坷,面對不順心的事情,牢騷起不到丁點作用,相反會使身心健康受損,使士氣和鬥志受挫。


此時,何不向古聖先賢學習,收起滿腹的牢騷和抱怨,堅定信心和鬥志,開闊胸襟和氣度,高瞻遠矚,放開眼界去看,去思考,從大局出發,從長遠出發,認識到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


只要平心靜氣,思考對策和方法,只要胸懷抱負,用理想和志向,指引自己前進的方向,再一步一個腳印前行,相信,一定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遇到困難和坎坷,在腳踏實地中求生存,求發展,在心平氣和中求壯大求強盛,在厚積薄發中求飛躍求爆發,在積極向上中求希望和成功,相信一定可以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絕境中,尋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是一種眼界,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生格局。


在坎坷磨難的人生征途中,當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向成功和幸福邁進了一大步,而那時,所謂的浮雲都是神馬,意有心生,心隨意動,一切浮雲都會因為你眼界的開闊,心胸的開闊而退避三舍。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