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闖千億 “地王收割機”融信大躍進後遺症

“無千億,不閩系”,閩系房企的兇猛,在融信中國(03301.HK,以下簡稱“融信”)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百億到千億,融信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成為30家千億房企中達成目標耗時最短的企業。

3月24日,融信發佈2019年年報,業績可謂可圈可點。報告期內,公司合約銷售達1413.17億元,同比增加15.94%;收益達514.62億元,同比增加49.75%。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融信的銷售額增速相比2018年73%的增速大幅放緩。

“規模”成就了融信,但也成了懸在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千億規模的花團錦簇下,迴歸到財務表現及規模背後,“地王”解套之難,以及高槓杆、高負債的“激進”模式無不令業界擔憂,曾困擾融信的那些老問題依然存在。

“地王收割機”融信難解套

因地王成名,卻為地王所困。

2016年8月17日,此前名不見經傳的融信,因拿下上海靜安中興路地王,一時名聲鵲起。

要知道,融信搶下這幅110.1億元地王的時候,前一年全年銷售額才295.3億元。

拿下這塊創紀錄的“黃金之地”,正是融信在土地市場大殺四方的開始,後在杭州、南京、蘇州等地頻頻舉牌拿下多幅“地王”,這樣的出場方式讓融信立刻在業內名聲大噪。

拿下地王一時爽,但苦果卻只能融信自己去咽。

近四年時間過去,上海靜安中興路項目還在緩慢開發中。項目周邊房價徘徊在10萬/㎡左右,而且上海目前外灘、陸家嘴板塊新房最新備案均價“天花板”仍在13.8萬/㎡,低於融信地王14.3萬/㎡可售樓板價。在房住不炒基調中,限價、限售、限貸重重大棒揮下,融信從地王解套希望渺茫。

現金流堪稱房企命脈,但對融信來說,地王遲遲難解套,導致土地週轉率降低,銷售週期延長,資金消耗是個無底洞,企業毛利率被嚴重拉低。

就在2016年,融信毛利率20.24%,同比下滑16個百分點。也是這一年,融信企業負債總額飆升至758.18億,同比增長155.07%。到2017年,融信毛利率更是跌至16.56%,淨利率僅為8.72%。

從營收水平上看,規模水漲船高,但融信的營收水平卻並未由此得到顯著提升。財報顯示,2016-2019年,融信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303億元、344億元和515億元,相較於規模的增幅,融信營業收入的增幅要小得多。

拿地被迫降速 土儲後勁不足

在經歷了2016-2017年的土地瘋狂後,融信變成了“乖寶寶”,近兩年在土地市場變得“束手束腳”。

年報顯示,2019年融信新增土地項目46個,新增土地儲備約730萬㎡,其中歸屬融信的權益土地面積為341.7萬㎡,權益比為46.8%,權益代價約163億元,地塊平均成本約為6648元/㎡。

初看這個數據不覺得什麼,如果將近4年數據連起來,就能看出端倪。

三年闖千億 “地王收割機”融信大躍進後遺症

一是規模,從2017年到2019年,土地儲備僅增長了381萬㎡;二是數量,過去2年拿地的總和,也僅與2017年數量相當。顯然,被“地王”所累,如今的融信對待土地儼然多了更多剋制和冷靜。

至2019年末,融信總土儲約2696萬㎡,與同等規模房企相差較遠,如遠洋集團土地儲備量3724.3萬㎡,中國奧園土地儲備量達4503萬㎡。

目前融信土儲規模,僅夠未來3年每年10%-12%左右的規模增長需求。而土地儲備及可售貨值的充足程度,將直接影響著銷售回款以及現金流。

而且,2016-2019年,融信新增土地儲備權益佔比僅為49.57%、50.34%、41.00%、46.8%,長期處於行業較低水平。而這這也就意味著,融信對於規模的撬動,並非完全依靠自身能力,而更多的是依靠增加項目合作的比重,最終實現千億的衝刺。

負債總額仍居高地

前兩年的高速擴張,後遺症也顯露無疑,其一就是極大地推高了融信的債務槓桿水平。

截至2019年末,融信流動負債1264億元,非流動負債465億元,負債總額合計高達1729億元,同比增長3%。

為了在積極擴張情形下實現負債率的下降,融信可謂煞費苦心,“借新還舊”、“以長換短”成為慣用伎倆。

2018年,融信就分6次發行了約10億美元優先票據、1次11億港元配售和1次13億證券。進入2019年,融信中國的融資動作也是頻繁上演,其中分3次發行約7.08億美元優先票據,用於現有債務再融資。並於4月4日,宣佈第三次進行股本融資,計劃先舊後新配股淨籌約11.8億港元。

值得關注的是,融信一直頻繁高利率發債,其中2018年末、2019年初三次發債利率分別達到11.50%、11.25%和10.5%。2019年四季度,融信先後發行三次優先票據,金額合計達7.05億美元,利率分別為8.75%、8.95%和8.10%,所得款項淨額均擬用於其若干現有債務的再融資。

上市四年多來,融信還多次通過發行永續債、實施配股融資等方式實施融資,使得融信可以將負債率控制在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但配股融資不可避免會分攤股東權益,永續債也總有還的一天,否則就需要承擔高額利息,可謂有利有弊。

市值僅抵一個月銷售額

值得關注的是,融信年銷售額1400多億元,但當前市值不到140億元,換句話說,融信市值僅相當於其一個月的銷售額。

橫向對比行業,在市場規模相近的情況下,融信中國的市值也最小,連榮盛發展、遠洋集團和中國金茂的一半市值都不到。對標閩系兄弟正榮,市值也只有人家的一半。

另外,融信市盈率僅為3.97倍,而A股TOP50市盈率的平均值為28.61倍,內房股TOP50市盈率的平均值為9.37倍。

歸根結底,還是融信高價地王以及由此衍生的利空。前文提及的上海靜安地王是最出名的,除此之外融信還拿了很多地王,加上一二線城市限價,利潤空間不高。

又因為缺錢,之前分紅不高,還多次配股。配股雖可以降低淨負債率,卻稀釋了中小股東利益,最終影響自身市值。

三年破千億,但未來,路遙知馬力。一面是業績幾何倍的增長,一面是密集融資帶來的高負債壓力,負重前行的融信,在實現千億規模之後,更應關注平衡規模、利潤、槓桿三者之間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