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教育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王蓉教授是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2017年,她跟同事在中國29個省份353個縣,調查了4萬多戶家庭,以及多種類型的教學機構。根據調查,她在2018年出版了一份報告,試圖去解釋普通中國人對教育的焦慮問題。王蓉教授談到了她對教育的一些看法。

北大教授:教育焦慮的原因是什麼

她提到一個詞語:教育的“拉丁美洲化”。她用這個詞來描述教育的高度不平等化。這個詞具體指的是,在一個收入差距顯著的社會里,中高等收入的家長,可能逃離公共教育體系。他們會轉向私立教育,為自己的孩子尋求更高更好的教育服務。而公立學校,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隨著生源不斷流失,質量會更加下滑。

這種情況下,如果高等教育機構,仍然享受著政府的高補貼政策,就會造成教育不公平格局。因為,社會中的優勢群體,在私立中小學接受了優質的教育,更有可能考上這些提供優質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然後,教育不公平會加劇社會階層的固化。

當然,這種情況在中國尚且沒有發生。不過,中國普通家庭對教育也非常焦慮。王蓉教授認為,這是由於中國教育的篩選機制造成的。

中國的教育設計,是一層一層在篩選優秀的學生。中國的高等教育講究的是“拔尖”。政府的投入也是在“拔尖”,大學之間的分化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有個玩笑說,農村老大媽都不問你孩子上沒上大學,而是問,你孩子上的是985嗎?因為大家都知道上普通大學已經沒用了,要上985大學這樣的一流大學。高等教育的壓力會一層一層傳遞到基礎教育。“不上好幼兒園,就上不了好小學;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上不了北大清華”;“每一步都在篩人。被篩下來,就意味著和上一層的優質教育絕緣了。”

王蓉教授說,其實美國教育問題也很多,“我對所有推崇美國教育的人都有質疑”。美國是教育高度不平等的國家。美國的一部分精英私立學校,比如哈佛大學,都有傳承錄取的傳統,也就是更傾向於錄取校友的孩子。這種情況下,優勢群體的優勢會進一步擴大。

但是,美國高等教學非常多元化。這是中國應該學習的地方。美國的高校,有常春藤,有文學理學院,有州立大學,甚至不同學校都代表了不同的價值觀取向。這點不像中國的高校,都在競爭一個塔尖。

以上就是北京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王蓉對於教育問題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能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