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教師的稱呼很多,有博士、教授、夫子等

教師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教師的稱呼很多,有博士、教授、夫子等

古代老師的別稱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其實,除了老師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比如先生、夫子、師父、師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

博士

如今的博士通常指的是擁有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人。然而博士在古代是個官名。秦漢時期,博士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教師的稱呼很多,有博士、教授、夫子等

教授

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以及明清兩代的府學也都設有教授。

助教

如今的助教有助理教師的意思。然而在古代,助教指的是在國子監任教的教師。西晉咸寧二年立國子學,始設助教,協調國子祭酒、博士傳授儒家經學。此後除個別朝代外,國子監中都設經學助教,稱國子助教、太學助教、四門助教、廣文助教等。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教師的稱呼很多,有博士、教授、夫子等

先生

現在是男士的統一尊稱,特別是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其實在古代,這個詞主要是稱呼老師的,到了戰國時代,《國策》:先生坐,何至於此,均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

先生是稱呼,字面的意思年齡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觸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為先接觸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稱別人先生有向別人學習的意思,達者為先,師者之意。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教師的稱呼很多,有博士、教授、夫子等

夫子

夫子古時對年長男子的尊稱;稱謂,婦人對丈夫的尊稱;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後因以特指孔子;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在古代還有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古時對文人的三種稱謂:君子、夫子、才子,即是指有德之士、飽學之士、多才多藝之士。

西席

也稱西賓,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其來源為這樣一個典故:漢明帝劉莊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

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為尊。漢明帝雖貴為皇帝,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此後,“西席”或“西賓”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教師的稱呼很多,有博士、教授、夫子等

師傅

師傅,區別於師父,是一個名詞,老師的通稱,對僧道的尊稱,對有專門有手藝的工匠的尊稱,也是現代人對陌生男性勞動者的敬稱。民間對某行當的權威或有技術的人的尊稱。

在中國人的教育辭典裡,“師傅”與“師父”是兩個與教師密切相關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瞭解“師傅”與“師父”區別在哪裡,往往混用這兩個稱呼。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古代教師的稱呼很多,有博士、教授、夫子等

​師父

師父的稱呼,是在唐代出現的,師傅該更親切一些,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主要是傳授我們本領的人。

師傅和師父最基本的意義是相通的,這就是指傳授知識或技藝的人。相對於師傅而言,師父的所指更加寬泛一些,它包含了師傅的一切意義。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詞可以混用。

當然,在歷史上不同時代或不同地區,老師還有這些雅稱或者叫法,如師長、山長、師保、講郎、宗師、教諭等。你還知道哪些?歡迎留言!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