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璽力薦《活著》後,餘華親自回信,讀書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兩年前,4.23世界讀書日,易烊千璽在在微博上曬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活著》。

對於《活著》這本書,易烊千璽有著自己的解讀。

讀《活著》就是隨著福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於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麼?盡是人生

易烊千璽力薦《活著》後,餘華親自回信,讀書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這個微博隨即被轉發兩百萬次,幾十萬人為此點贊評論。

《活著》的作者,著名作家餘華得知此事後,還給易烊千璽和當代年輕人們回了一封信,信中則是對未來年輕人無限的期望。

你們要有野心,野心能讓你們情緒飽滿思想活躍,能讓你們即使過了這個村仍然會有這個店。”

易烊千璽力薦《活著》後,餘華親自回信,讀書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活著》這本書曾經看哭過很多人,易烊千璽這樣的柔軟的少年恐怕更有感觸。

主人公福貴本是大戶人家的少爺,卻因賭錢家道沒落後生活變得無比悽慘。身邊的親人接連不斷的逝去,連最後萬分疼惜的外孫,卻因為難得吃一次的豆子,而不慎撐死。

故事的最後,是福貴在田間拉著一頭牛遠去的身影。生活虐福貴千萬遍,可他依然還是熱愛生活。即便形單影隻,但再大的苦難都不能將他壓垮。

都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易烊千璽力薦《活著》後,餘華親自回信,讀書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活著》雖然是個悲傷的故事,但卻從中反映出了一種蘊含的強大力量。

易烊千璽一次分享讀書的經歷,得到了作家餘華的親自回信,真的是很罕見。

有了明星易烊千璽的推薦,很多人都購買了《活著》這本書。可是,若是沒有易烊千璽的助力,《活著》這樣的好作品恐怕很少被人關注。

讀書,彷彿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曾經有一篇報道說,中國每人年均讀書4.66本,韓國每人年均11本,法國每人年均14本日本每人年均40本,德國每人年均47本俄羅斯每人年均55本,猶太每人年均64本。

曾經還有一個帖子,討論的是中國人為什麼不閱讀。

易烊千璽力薦《活著》後,餘華親自回信,讀書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現代的生活壓力確實很大,可人們釋放壓力的方式卻不是放鬆,更多的反而是去打遊戲和唱k。

可是我們對此真的感到幸福嗎?這一切過後我們心裡停留的是空虛還是快樂呢。

18歲的易烊千璽讀到此書的時候,想必也是被其中的內涵震撼到,所以才如此向我們力薦。

易烊千璽是一個成熟的孩子,他有著與同齡人不同的穩重,不只是外表,更體現在心靈上。

易烊千璽力薦《活著》後,餘華親自回信,讀書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而靠近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接近他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時常感覺一個人距我們於千里之外,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接近方式不對。

如果你想多瞭解一點易烊千璽,我建議你讀一下這本書,書是促進人溝通的橋樑。

因為人與人之間,靠的不是路程的遠近,而是心靈的相互吸引。

我們時常會感覺到世界很吵鬧,對一切都打不起興趣,生活就像一趟沒有終點的旅程一般。

可我們要繼續前行的時候,總需要一個充電的地方。

一杯奶茶几塊小餅乾或許能帶來一時的歡愉,但遠不及讀一本書帶給你的感動居多。

一本書的創作歷程是辛苦的,更是作者在時代背景裡的精神意志體現。餘華曾經說過:“很多作品完成只是印刷環節的完成,小說的命運將繼續在讀者中形成。

我們看到的表面是印刷好的冰冷的紙殼,可能真正解讀它的是我們那翻到書頁時探索的心。

易烊千璽力薦《活著》後,餘華親自回信,讀書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一本書,有時候就買了別人一生的故事。榮華富貴也好,半生顛簸也罷,只需寥寥幾筆,盡在你腦海中展現。

我們經常被無數的花樣新奇的廣告吸引住,卻極少停留在書籍的頁面。即使買了一些花裡花俏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我們很多時候也不願意買一本書。

所以中國人讀書越來越少,一年都讀不到五本書。

五本書能花費很長時間嗎?一年真的沒有時間去讀書嗎?或許我們心裡早已經有了答案。

很多人說那我讀的書都忘了,那有什麼用?

有這樣一個故事:

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答:“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為我的骨頭和肉。”

易烊千璽力薦《活著》後,餘華親自回信,讀書對我們來說意義何在

人這一輩子,如果連一本書都沒有好好讀過,確實有點說不過去。過去的時代如此艱難,依然有人堅持挑燈夜讀。

在如今倡導學習,知識的時代,讀書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存在。

如果一年讀五本書太難,不妨先從這一本書看起。讀書是循序漸進的,是有益而無害的存在。

與其有時間去“喪”,倒不如用這時間來多讀書。

《活著》是一部史詩鉅作,曾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讀到它,你絕不會失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