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美味,一起走進閩菜

閩菜:山珍海鮮調味巧,一湯十變味無窮

特點:原料以海鮮和山珍為主;“香”、“味”見長,清鮮、醇和、葷香、不膩。

福州菜:清淡新鮮,湯菜居多

特點:選料精細,刀功嚴謹;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作料,口味多變。

閩菜之首“佛跳牆”


舌尖上的中國美味,一起走進閩菜


原名“葷羅漢”,始於清道光年間,鄭春發創制。

“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原:雞、鴨、火腿等主料投進紹興酒罈裡,煨製成。

林則徐巧用“檳榔芋泥”

“淡糟香螺片”獨具地方特色

閩南菜:講究調料,善用香辣

主要盛行於廈門、泉州、晉江、龍溪地區,東及臺灣。

張春火烹製“東璧龍珠”


舌尖上的中國美味,一起走進閩菜


閩菜神品“西施舌”

意趣雙關“吉利蝦”

閩西菜:山珍野味,尤重香辣

“爆炒地猴”——補腎最好

“白斬河田雞”——客家第一大菜

“不吃河田雞,不算到長汀”

求子食療的“麒麟脫胎”

所謂“麒麟”即乳狗,“胎”即豬肚

“涮九品”——一餐吃了一頭牛


舌尖上的中國美味,一起走進閩菜


系選用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等,經過嚴格選料,精細刀功,輔以作料、米酒和數味中草藥製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