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那些事》思念,的确是另一种形式的忧郁或焦虑

《这些人,那些事》思念,的确是另一种形式的忧郁或焦虑

——思念,的确是另一种形式的忧郁或焦虑。她的手好小,小到我可以把它整个包起来!我喜欢把爱写在你唇上,耳边,发梢以及你细致敏感的身体上。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这些人,那些事》思念,的确是另一种形式的忧郁或焦虑

有时候我们以为放弃的是一段感情,其实我们放弃的是一种人生。这不是我的故事,但不知为什么每当跟别人说起总会哽咽,我不希望重逢时你不好,或者我希望你事业好,爱情不好,这样你才会怀念我吧,可是我们的感情也不好,不然你怎么舍得放弃。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能懂得去细细品味,比如类似这种相濡以沫的感动和幸福,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起却都已经远了。朋友的疏远大致分为两种。天各一方的两个人,慢慢的失掉了联系,彼此不再知道近况,多年之后再聚首往往就只是相对无言了。另一种就令人唏嘘的多了,两个朝夕得见的人,彼此的境遇竟因着造化相去渐远,这时心里也许会慢慢生出一种无力感来,因为无论怎么说怎么做也只能感觉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这些人,那些事》思念,的确是另一种形式的忧郁或焦虑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只是在日复一日如川剧“变脸”般不停转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演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就叫“回忆”。

逐渐老去的人,心思不再年轻、单纯、易感,甚至连笑与流泪都不再那么自然自在,那么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然而,类似的、停顿的生命,残缺抑或足以惋惜的青春的悲剧却始终不曾停止发生。太过透彻的人比较不容易快乐,反而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往往更幸福,即使这是别人嗤之以鼻的幸福,但那毕竟也是幸福啊!

《这些人,那些事》思念,的确是另一种形式的忧郁或焦虑

当他们走到山顶的时候,没想到雾竟然慢慢地散去,让他可以留下这个村落最后的一瞥,只是满山的芒草都垂挂着晶莹的水珠,有如泪滴。他无语地凝视着一片死寂的村落,最后才自言自语似的说:几十年人生……一转头,什么都没有。 妻子说:有啦,至少我们养大了五个孩子。 他看了一眼妻子之后,说:但是,这些孩子此后不就和我一样?一个连故乡也没有的人?

《这些人,那些事》思念,的确是另一种形式的忧郁或焦虑

甜美而缠绵的言语和神情或许更容易打动你的心,但,请原谅一个在这样的日子里出生的呆子,他只会用最简单而愚昧的书写方式来呈现心里已然无法压抑的悸动和持续的、无声的呐喊,但却又无能想出更婉转、更合适的语词,因此只好写下这单调而贫乏的三个字——我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