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絞盡腦汁為自己未出世的女兒取名字,最終定為徽柔。

「徽者,善也;柔者,仁也。《尚書》無逸亦有云,徽柔懿恭,懷保小民。」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宋史》記載

「周、陳國大長公主,帝長女也。寶元二年,封福康。嘉祐二年,進封兗國公主。主幼警慧,性純孝。帝隆愛之。」

「帝隆愛之」四個字更可見徽柔在仁宗心中的地位。在她呱呱落地時,仁宗說「我要讓她做整個大宋最快樂的姑娘。」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徽柔的童年和少女時代擁有無上的快樂與榮耀。然而,仁宗雖然無限寵溺這個靈巧美麗的女兒,為了彌補對生母李宸妃的愧疚,卻還是將她嫁給了李宸妃孃家的李瑋。《宋史》對李瑋的評價是「瑋樸陋,與主積不相能。」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從小由名師教導、精通琴棋書畫的徽柔嫁給見識淺薄平平無奇的李瑋,再加上刻薄粗鄙的婆婆,生活萬般不如意。想要離婚而不得,因為生為公主,錦衣玉食,既然享受了百姓的供養,自然也需要承擔作為公主的責任。百姓們希望的公主是德才兼備、賢良淑德的聖女,而不是不守婦道、忤逆君父的惡女。公主失去了選擇婚姻的權利,不能選擇自己所愛的人。她被困在婚姻的城池裡越是掙扎便越是傷痕累累。年僅三十三歲便結束了生命。

《孤城閉》這部小說原本講的便是徽柔公主和內侍梁懷吉悽美的愛情故事。通過小說和電視劇中福康公主趙徽柔,我們得以看見宋朝公主們的風采與愛情婚姻。

一、宋朝公主的稱謂和封號

根據《宋史》的記載,宋朝319年,歷18帝,共有90位公主。

1、稱謂

「公主」一詞可追溯於《史記·吳起列傳》「公叔為相,尚魏公主。」

唐代史學家杜佑在《通典》一書中解釋為「凡皇帝之女為公主,皆列侯尚之。周制,王姬下嫁於諸侯,以同姓諸侯主之公者,諸侯之尊稱,故謂之。」

宋朝對於「公主」的稱謂沿襲歷朝歷代,僅在宋徽宗期發生過短暫的變化。徽宗即位後,「改公主號為帝姬,國號易以美名二字」,因此皇帝的姑姑稱為為「大長帝姬」,姐妹為「長帝姬」,女兒為「帝姬」,比如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就是柔福公主。但是徽宗這項改制堅持未久,南宋建炎元年六月六日,有臣子向宋高宗進言:

「本朝制度多循用前代故事。皇女稱公主,姊妹稱長公主,諸姑稱大長公主。近年一例改作帝姬。臣嘗思之進退無據,亦有妨嫌。古者婦人稱姓,故周王姬猶宋子齊姜之類是也。本朝實為商後,非姬姓也,不可以為稱明矣。或者以謂非姓氏之姬,乃姬侍之姬,此尤不可者。豈有至尊之女而下稱姬侍者乎。」

因此,南宋宋高宗之後,「公主」的稱謂又重新由「帝姬」變回「公主」。

2、封號

宋朝公主的原始封號大都以美名為主,隨著公主的成長、出嫁,皇帝會賜予其新的封號。一般而言,公主出嫁後多半會改封號為小國名,隨著年齡的增長、輩分的漸次增加,封號也逐步提升為中、大國封號。宋朝公主最高級別的封號是皇帝姑姑所享有的「兩大國公主」封號。當封號在改變的同時公主的輩分也在增加,那麼公主的地名封號之前會綴有以輩分為改變規律的「長」或者「大長」一類的稱號,這種封號也會隨之一起遞進。

比如,趙徽柔原始封號為「福康」,嘉祐二年,進封「兗國」,後因為與駙馬李瑋不和而被降封號為「沂國」。英宗即位後,徽柔是英宗的妹妹,因此稱「長公主」,地名封號晉升為「越國」。神宗即位後,徽柔是神宗的姑姑,因此封號增加為「楚國大長公主」。徽柔在去世之後被追封為「秦國大長公主」,從地域上可以看出,名義上的「秦國」、「楚國」封號比之前的「越國」、「沂國」封號所轄的地域面積更廣,因此其代表的階位也就更高。徽宗即位以後,再次進行追封,此時徽柔的輩分是祖姑級別,因為地名封號與輩分稱號同時升格,是為「周、陳國大長公主」,這兩大國的地名封號幾乎為宋朝最高級別的公主封號。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二、宋朝公主的才華品行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1、能文善墨,文化素質高。

史書記載太宗荊國大長公主「善筆札,喜圖史,能為歌詩,尤善女工之事。」,英宗魏國大長公主「主好讀古文,喜筆札,賙恤族黨,中外稱賢。」

2、勤儉樸素,恬淡明理。

宋朝宗室女性俸祿頗豐,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記載:「戚里宗婦封郡國夫人、宗女封郡縣主,皆有月俸錢米,冬春絹綿,其數甚多。」更不要說公主了。公主月俸百五十千,遇恩慶,稍增至二百千,至道中,復益至三百千,與宰相、樞密使相等。但宋朝的公主卻並不揮霍。宋仁宗第十一女兗國大長公主「性儉節,於池臺苑囿一無所增飭,十年夏旱,曹族以主生日將盛具為壽,主曰:上方損膳徹樂,吾何心能安,悉屏之。」

3、相夫教子,賢惠大方。

太宗女荊國大長公主嫁給李遵勖後,「遵勖賓客皆一時賢士,每燕集,必親視饗饎」,也就是說每當駙馬李遵勖有聚會及宴飲時,公主都會做一個賢內助。她還常常常告誡孩子們「以忠義自守,無恃吾以速悔尤,視他子與己出均」。

神宗幼女徐國長公主嫁與潘意之後,由於潘家是「夫黨數百千人」的世家大族,徐國長公主卻能「賓接皆盡禮,無裡外言」,更值得敬佩的是公主在自己的孩子夭折後,對潘意滕妾的女兒視如己出。

4、孝順長輩,寬容善良。

徽柔還是個孩子時,仁宗生病了,她在清冷的夜色中素衣披髮,赤腳奔跑,在湖畔對著月亮三拜九叩,希望能夠以身代仁宗生病。「幼警慧,性純孝,帝嘗不豫,主侍左右,徒跣籲天乞以身代」。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英宗第二女魏國大長公主嫁左衛將軍王詵。對待王詵的寡母也是盡心盡責「詵母寡居,主處之近舍,日致膳饈,盧病,自和湯劑以進」,完全沒有公主的驕矜任性。

宋朝的公主不僅孝順自己的至親,對待普通人也有一份難得的仁慈之心。

荊國大長公主曾因沐浴仆地,傷及右肱,當皇帝要懲罰侍者時,她卻說是自己「年衰力弱,不任趨步,非左右之過」,免除了奴僕們的殺身之禍。

三、宋朝公主的婚姻

1、駙馬的選擇

總體看來,宋朝駙馬主要選自重臣、功臣之後、外戚之後、前朝皇(王)室後、進士等。像徽柔所嫁的李瑋就是外戚之後。

2、駙馬地位的提升

當徽柔與李瑋發生矛盾,深夜叩響宮門希望回到父母身邊。這件事情竟引發了朝臣的非議,徽柔與懷吉的真摯感情為世人所不容,強勢的臺諫制度下,懷吉成為犧牲品,仁宗貶謫了懷吉等人,徽柔本就艱難的生活更加如履薄冰。「嘉祐七年二月癸卯,以駙馬都尉李瑋如衛州事,公主入居禁中

,瑋所生母楊氏歸瑋之兄璋宅,公主乳母韓氏出居於外,公主宅勾當內臣梁懷吉勒歸前省,公主宅諸色應人皆散遣。」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主在李家飽受婆婆楊氏的折磨,只有懷吉是她的知心人。這場家庭矛盾中明明大家都有錯,但公主卻承擔了更多。如果事情發生在唐朝的話,解決方式絕對不同。《大明宮詞》中,勳貴之家的薛紹家人對太平公主幾乎是誠惶誠恐。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大明宮詞》中陳紅飾演的太平公主

3、不僅少有再嫁,甚至開始為駙馬守節

《宋史》中明文記載再嫁的公主僅有秦國大長公主以及榮德帝姬兩個而已。

秦國大長公主是宋太祖的胞妹,她的丈夫米福德在宋朝建立前就去世了。宋太祖即位後,封她為「燕國長公主」。她再嫁更多是太祖出於籠絡手握重兵的忠武軍節度使高懷德的政治需要。榮德帝姬的情況更為特殊,她是在駙馬曹晟死後,改嫁給金國的習古王,此時北宋已經亡國。宋朝正常存續時期幾乎沒有「二嫁」的公主。甚至,荊國大長公主在丈夫去世後「居夫喪,衰麻未嘗去身,服除,不復御華麗」。

四、宋朝公主成為女子「賢良榜樣」的原因

唐朝的公主們恣意風流,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而宋朝的公主們則如宋代的瓷器一般,素雅潔淨,平易近人。宋朝的公主被禮教嚴格要求著,並逐漸內化為自身準則,她們努力地成為國邦賢媛。劇中,魏國大長公主在宮宴上說「宮中女子的言行,是普天之下女子的榜樣。榜樣若是有一分差池,到了宮牆之外就成了十分。」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1、宋朝公主的地位較之唐朝大幅下降,這直接影響了公主們在婚姻上的自主選擇權。

2、宋代的社會風氣不復唐朝開放,程朱理學等思想從上到下開始禁錮宋朝的婦女,公主也不能例外。

3、宋朝皇室地位不如唐朝強勢,臺諫制度某種程度上監督著制約著公主及皇室成員的言行。

仁宗信誓旦旦地說「我便要一輩子寵著她,讓她永遠如此開心,開懷大笑。今後我定要給她找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夫君,旁的不要緊,要縱著她永遠如現在一樣,不讓她受半點委屈。」

看《清平樂》中徽柔和懷吉的悲劇愛情,宋朝公主不好當,恬淡自律

然而,他所能給予徽柔的愛卻似乎只停留在了徽柔出嫁前。也不是不愛徽柔了。只是他不僅僅是一個父親,更是一國之君。封建制度下,人人都有這諸多身不由己,哪怕是公主帝王也不能事事如願。

現代社會的可喜之處在於,可以不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自由地選擇婚姻。而不是套在別人給你定義的身份中。儘管,現代社會的我們都不是公主,但我們都是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