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秦始皇,桥上得奇书,一代谋圣为何选一块石头共度余生。

在历史中曾有这样一个人,刺杀秦始皇失败后成功逃走,逃亡桥上巧得奇书,老年选择与石头共度余生。而这个人就是——一代谋圣张良。

刺杀秦始皇,桥上得奇书,一代谋圣为何选一块石头共度余生。

张良的祖上五代人都在韩国做大官,战国时代,韩国和秦国毗邻,所以韩国在秦国的压迫之下苦苦支撑几代人终于灭亡,作为韩国的遗民,年轻时候的张良励志要刺杀始皇帝,而且在博浪沙中差一点就成功了,张良策划了在秦始皇东巡的刺杀,然而尴尬的是秦始皇拥有多次遇刺经验,机智的让所有马车都长成一个样子,使得张良抓瞎等来了一个抽奖,结果果然是占大概率的没选中。之后被秦始皇全国通缉,只能出逃而且还成功逃出去没被抓。

或许是因为祸福相依,在张良刺杀始皇帝失败后,避难于下邳时,张良有了一生中最难忘的相遇,那就是遇见传说中黄石老人在下邳的桥上赐给张良《太公兵法》!据说是黄石老人故意刁难张良,张良以恭敬的态度应对,通过了老人的考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张良拾履”。之后黄石老人让张良第二天清晨来桥上相会,有东西要传授给他,张良都迟到了两次,老人很不满,第三次张良终于赶在老人之前到达,于是黄石公赠之《太公兵法》。

刺杀秦始皇,桥上得奇书,一代谋圣为何选一块石头共度余生。

张良虽然打仗不如韩信,政绩不如萧何,但他却有任何帝王梦寐以求的顶尖技能——那种对人心和时局的洞察力。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和韩信实际上也就代表了三种顶尖人才:智库、吏才、将才。

张良对刘邦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因为他总能在变幻莫测的利害关系中穿透层层迷雾,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在张良碰到刘邦之前,他曾经跟很多人讲过《太公兵法》的精髓,这些人都只将其看做书生之见,只有刘邦,一下能领悟其中的要害,张良感慨“沛公殆天授”,于是张良决定跟着刘邦。项羽军霸上,张良劝刘邦去向项羽谢罪,这也是刘邦当时唯一的生路,刘邦听了他的话才活了下来。

刘邦彭城大败,魏赵齐燕皆叛汉归楚,项羽直扑宛洛,汉军危在旦夕,在紧张又混乱的局势中,张良却迅速看出形势的转机之处:韩信国士无双可独当一面,使之攻略北方;彭越贪婪,可收买,使袭击项羽脆弱的粮道;英布与项羽有隙,害怕被报复,可以离间。刘邦固陵战败后,诸侯不动如山,张良看准诸侯心思,建议刘邦裂图封国收买诸侯,结果诸侯兵来,迅速灭掉项羽。正因为善良的这些建议,才使刘邦统一了天下。

刘邦统一天下后,汉初三杰结局各不相同,韩信身死未央宫,萧何曾被刘邦下狱,最后还是难免凌辱,只有张良安度了晚年。

刺杀秦始皇,桥上得奇书,一代谋圣为何选一块石头共度余生。

张良帮刘邦夺得天下后,想起给他兵书的那位老人,心中一直挂念着,在13年后,张良陪同刘邦经过济北时,在谷城山下,他果真看见了一块黄色的石头。他对此十分震惊。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块黄石取出,然后带了回去。原来黄石老人其实是毂城山下的一块黄石,《史记》上记载,沂桥赠书给张良之后,黄石老人说十三年后和张良会再相见,果然,十三年后,张良在毂城山下见到了一块奇异的黄石,张良毕恭毕敬的抱好这块黄石,余生一直在供奉它,死后也和黄石葬在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