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課堂見!

我們,課堂見!

“大學的教育必須要有課堂”

mén

táng

jiàn

我们,课堂见!

“這麼快就下課了,我還沒聽夠!”

“這樣的課堂,意猶未盡啊!”

“在線上課,教學質量也必須‘非常好’!”

“作為教師,我們‘再也回不去’傳統課堂了…”

課堂。

這個詞語,多少人為之魂牽夢繞。

講臺上,清風明月,助力夢想,無數顆心因他們的風采牽引激盪。

座位上,認真渴望,堅守夢想,春風化雨的教誨悄悄地融入心房。

2020年春天,清華師生的“課堂”,發生了新的變化。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傳統“課堂”轉變為在線“課堂”。

“大學的教學必須要有課堂。”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說。“所謂課堂者,非謂有教室之謂也,有師生之謂也。”

師,生,實時互動。為了在特殊時期仍然有這樣的“真課堂”,清華師生們用情很深、用力很足。他們修煉“十八般武藝”、克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利用多種信息手段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實現了師生見面,同學共同學習、實時交互,在雲端繼續展現課堂的魅力。

Q:為何一定要有“課堂”?

有些人說,或許未來有一天不再需要課堂了。那是因為,如今慕課等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只需在家中打開網頁,便能一睹世界各地名校名師的風采。

真的是這樣嗎?

“師生實時互動的課堂對於教學始終至關重要,大學依然是大學。”邱勇說。

“課堂上除了‘明面兒’上的知識傳授,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在‘同時發生’。”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說,“比如教師在課堂上的風範、板書,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現場的一個眼神都能夠影響到學生,耳濡目染、言傳身教這兩個詞語代表了課堂的重要功能;而現場同學們的表情、反應也會給教師帶來信號,適時調整課堂節奏和內容。”

我们,课堂见!

於歆傑分享如何實現直播為特徵的混合式教學過程

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電機系教授於歆傑表示:“我們在課堂上要發生什麼?老師不止是念一遍PPT,知識不是全部。傳道、授業、解惑每個步驟缺一不可,缺乏老師和學生的交流絕對不行。”

對於課堂而言,“師傅手把手帶學生”的經歷、學生從老師身上學到的學術“態度”和“品位”、教師探索學術前沿的姿態……這些最令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的“勁兒”

,正是源自清華師生在課堂上的實時交流與互動,也是課堂最大的魅力所在。

Q:如何才能“在線”實現這樣的課堂?

為了能最大限度在線“還原”課堂,清華師生可謂是“拼了”。

今年2月中旬,一篇清華教師升級“十大神器”的報道刷爆朋友圈,但稍微分析後可見,點擊這篇報道的人並不都是來“看熱鬧”,而更多地是來“虛心學習”,而且很多人都是清華的教師。

我们,课堂见!

在線教學“十大神器”

他們在留言區不斷地請教、諮詢,自己也梳理思考、不停琢磨。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學習一切好的在線授課經驗和技巧,讓自己的在線課堂,儘可能地接近線下課堂,甚至比線下課堂更有魅力。

亮出這“十大神器”的,正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楊崢,“我想盡所能創造出一個環境,讓同學們在非常時期不鬆懈,真正做到學校的要求‘按點上課、一起上課、真有課堂’。”他說,“什麼都不能阻擋我一顆上課的心!”

我们,课堂见!
我们,课堂见!

姚期智“計算機應用數學”課堂在線板書

提前半個月準備教學、測試平臺至深夜、親授兩門本科課程……清華大學交叉信息學院姚期智院士進階“網絡主播”,想法設法保證同學們的在線授課效果。他不僅熟練操作在線系統,而且精心準備不同顏色的板書筆畫圖,中間連續不斷地、頗具挑戰性的提問互動,更是讓同學們直呼“過癮”。

學生在哪裡,課堂就要延伸到哪裡

。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同學們能和在校學習一樣,保質保量完成課程學習。

Q:這樣的“課堂”效果如何?

“多拖一會,老師!”

“希望別下課!”

“您拖,求之不得。”

這是清華大學公管學院梅賜琪副教授的在線課堂彈幕一角。彈幕互動、趣味投票、罐頭笑聲……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線課堂會有這麼多同學參與互動,課堂氛圍比線下還要好。由於隔著“屏幕”,他們更加大膽地提問、回答,也有了更多思維火花的碰撞

我们,课堂见!

梅賜琪在線教學

“往年第一次課,大家頭一次見面還很靦腆;今年第一次課,未見其人只聞其聲,彈幕互動‘聲勢’還挺大,互動一點也不少。往年下課後,同學們就走了;今年下課後,同學們留下了好多甜蜜的問候。謝謝同學們,因為有你們而精彩不斷!”經管學院副教授王琨這樣寫下她的在線教學感受。

我们,课堂见!

於歆傑分享如何實現直播為特徵的混合式教學過程

無論是身處疫情中心的武漢、大洋彼岸的異國、條件艱苦的村落,這個春天,清華師生們克服時差、地域和種種困難,利用在線教學的信息手段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只為在課堂上相見。

這便是課堂的魅力。

Q:在線“課堂”如何影響“傳統課堂”?

“再也回不去了。”

這一句,是此段時間經常會聽到清華師生所說的一句話。

“現在的課堂狀態和節奏都非常好,有太多經驗值得總結。”於歆傑說,“疫情前,只有一部分老師熟悉雨課堂等在線教學的手段,但如今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等到疫情結束後我們再回到校園的時候,我想那時候的課堂一定會有一個新的天地。”

我们,课堂见!

有條不紊開展各學科在線教學活動

不僅是老師,清華學子們也體會到了在線課堂與傳統課堂的不同之處:“靈活便捷的線上學習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鮮有趣的體驗,更讓我進一步認識到自覺自律的重要性,希望返校後的線下課堂也能吸收這樣的特色,無比期待!”新聞學院2018級本科生趙佳說。

我们,课堂见!

清華學子在線課堂筆記

“雖然在線課堂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線下課堂,但我們看到了師生們所作出的努力,看到了線上

一個又一個師生緊密關係的‘小共同體’,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我希望這樣的良好狀況能持續下來,並豐富線下教學。”彭剛說。

長遠思考,如何讓這次在線教學中那些好的經驗、做法、變化和趨勢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清華在線教學需要進一步思考的關鍵問題之一,學校將持續研究此次在線教學實踐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帶來的新變化,努力為學生返校後的正常教學活動提供有益借鑑。

人間四月天,是最美的奮進季節。在這美好的日子,讓我們相約雲端、期待相逢,說出那句真誠而有力的話:“我們,課堂見!”

互動環節:請分享你的在線“課堂”特色和“課堂”故事~

請查收這份“清華在線教學答卷”

教書育人是學校不可放棄的職責——疫情“大考”下的清華答案

ta 陪伴我考上清華

文 | 趙姝婧

封面圖 | 楊麗英

排版 | 馮佳琪

我们,课堂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