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做實城市基層黨建——涼州區紮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做實城市基層黨建——涼州區紮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做實城市基層黨建——涼州區紮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做實城市基層黨建——涼州區紮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做實城市基層黨建——涼州區紮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近年來,涼州區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牢固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著力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織密“四大體系”,構建共治共建工作格局。

健全“三級聯動”責任體系。著眼上下聯動,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機制,區委及時研究解決街道領導班子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指導街道黨工委統籌力量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靠牢壓實社區黨組織兜底管理責任,加強與轄區內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協調互動、共駐共建。健全“四長共治”管理體系。按照“一片一長、一街一長、一網一長、條塊結合、屬地管理”原則,建立“總片長”統攬全局、“片長”統籌協調、“街長”督查落實、“網格長”屬地管理模式,實現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管理全覆蓋。健全“四張清單”共建體系。以街道社區為單位,與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制定需求清單、資源清單,實現供需對接、雙向服務。細化街道社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推行社區工作事項准入制度,明確社區工作職責,全面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健全“一核多元”治理體系。在街道全面推行大工委制,將社區黨總支升格為黨委,選聘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街道(社區)黨(工)委兼職委員,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網格支部為基礎,轄區各類企事業單位為支撐的“一核多元”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

組建“四型組織”,擴展延伸黨建工作觸角。

延伸組織體系,組建網格型黨組織。積極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優化設置網格黨支部,明確黨員幹部責任網格,把黨的組織和活動延伸到城市基層“神經末梢”。順應實際需求,組建功能型黨組織。打破地域界限,按照區域相鄰、行業相近、興趣相投和貼近群眾、貼近實際原則,加強社區黨員分類管理,組建教育培訓、物業服務、老年活動等功能型黨組織個,把黨員群眾凝聚在黨組織周圍。緊盯“兩個覆蓋”,組建多元型黨組織。積極推進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持續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採取單獨建、聯合建等方式,建立商務樓宇、商圈市場黨組織,不斷提升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質量。運用信息技術,組建網絡型黨組織。用好用活“甘肅黨建”“天馬黨建”、社區微信公眾號等,組建網絡黨支部,變黨員“線下分散管理”為“線上集中管理”,使黨支部在網上有聲音、有服務。

實施“四雙工程”,優化提升組織工作活力。

“雙包抓”凝聚工作合力。建立大網格片長包街道、縣級領導包社區“雙包抓”機制,採取“巡查、反饋、督辦、處置”四步工作法,調動轄區單位和執法部門參與中心工作,凝聚齊抓共管合力。“雙服務”推動工作落實。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雙服務”機制,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與社區一一結對,將責任細化到街巷、樓院;安排在職黨員包抓社區樓棟,常態化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環境衛生整治、疫情防控等志願服務。“雙考評”激發工作動力。建立完善共駐共建及志願服務“雙考評”機制,推動街道社區與轄區單位黨建共商、事務共管、文明共創、活動共辦,建立報到服務、表現反饋、積分考評、活動紀實、雙重管理、督查通報“六項制度”,以考評問效倒逼工作落實。“雙培育”打造黨建品牌。探索建立新興領域行業明星和示範黨組織“雙培育”機制,著力把履行社會責任、誠信經營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培育成行業明星。深化拓展“掌上西苑”“紅色物業”等黨建品牌,力求實現服務範圍全民化、服務人員專業化、服務功能最大化。

強化“三類保障”,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

強化經費支撐。參照一、二類鄉鎮標準,將城市街道工作經費由每年25萬元增長到65-75萬元,城市社區和城鎮社區辦公經費由每年2萬元分別提高到10萬元、7萬元,並按每年3-5萬元的標準落實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支持社區發揮好聯繫服務群眾職能。強化人員保障。按照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網格的要求,將優秀社區書記選拔到街道副書記、副主任崗位,從鎮、街道和區直部門擇優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到社區擔任專職副書記,並通過公開選聘,配備數量充足的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確保社區和網格工作有人抓、有人幹。強化陣地建設。通過財下列支、黨費補助、項目整合等方式多方籌集資金,購買社區活動場所,積極協調為社區居家養老中心、日間照料服務站、愛心超市等配套運行維護費用,全力打造黨員活動、服務群眾的共同家園。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做实城市基层党建——凉州区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