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鄉村振興 綻放幸福之花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走進六月的桃花潭,田間水稻和荷花相映成趣,清淡的墨色點綴著徽派民居,古老榕樹下三五村民怡然自得,遊客熙熙攘攘漫步小道。一幅美好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涇縣桃花潭鎮深度融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環境整治、民俗文化、全域旅遊等要素,積極探索鄉村建設的新模式,建設成了一個有顏值、有底蘊、有產業、有鄉愁、有魅力的新鄉村。

  藍圖繪就 鄉村環境美起來

  “這次過節回家,發現村裡變化很大,汙水溝被清理乾淨了,垃圾處理也很及時,不存在堆放很久的情況了,還新建了健身廣場,我媽還經常帶著我的小女兒去跳廣場舞。”在杭州打工的小李這次回到家鄉,村子的變化讓他讚不絕口。

  小李眼中的這些變化,只是桃花潭鎮集中開展“五清一改”行動的一個縮影。該鎮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立足生態宜居目標,圍繞垃圾清運、道路暢通、環境美化等方面做好規劃,全面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抓好農村廁所、垃圾、汙水“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以及秸杆禁燒工作,打造生態桃花潭,建設宜居美好家園。同時對景區周邊的建房先行規劃,要求新建民居必須符合當前的總體佈局和徽派建築風格,凸顯出皖南風韻。

  三風昌盛 群眾生活樂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面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該鎮緊跟上級部署要求,堅持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一起抓,讓醉美山水更有靈氣。

  豐富民俗活動形式,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今年的端午節,在桃花潭鎮的踏歌古岸,成功舉辦了龍舟競賽。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蔚為壯觀。“龍舟賽作為傳統民俗活動,不僅能夠豐富我鎮村民的生活,其展示的同舟共濟、奮勇爭先的龍舟精神也激勵著我們老百姓艱苦奮鬥。而且今年不僅有龍舟賽,還有農產品展示展銷、傳統捕魚表演、包粽子體驗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數萬人的目光。”在該鎮鎮長徐進看來,龍舟賽系列民俗活動不僅是展示桃花潭風采的靚麗名片,也讓旅遊和文化的同頻共振效應發揮得更充分。

  發揮志願服務精神,弘揚社會正能量。

在桃花潭鎮査濟村住著一位普法老人,名葛彬,酷愛法律,自有一間法律書屋。十多年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充當著義務普法員的角色。2010年,他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國普法教育模範”光榮稱號。除此之外,在査濟景區的二甲祠,也忙活著一群老人。這些老年志願者在每個週末的早晨,都會自發給來往遊客表演當地特色民俗節目。

  更值得一提的是,査濟村部從去年起便為査濟小學所有學生提供免費午餐,據該村負責人介紹,此舉會繼續延續下去。

  倡導文明風氣,強化精神文明建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在査濟的子謙學堂裡,一名國學老師正在教授小朋友們三字經,濃濃的國學氛圍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子謙學堂也為弘揚傳統文化搭建了新的平臺。

  不僅如此,該鎮還充分發揮鎮文化站、健身廣場、農家書屋等載體的作用,舉辦了舞獅子、送戲下鄉等一系列喜聞樂見的民間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文明村(社區)”、“文明家庭”、“星級清潔戶”、“中國好人”、“道德模範”等評比活動,為全鎮發展營造更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產業興旺 村民荷包鼓起來

  “現在我在家種的筍子都有人上門收了,再也不用愁賣不出去了,價格還公道,收入更有保障了!”村民老張所說的便是鴻峨村與涇縣高三文雷竹筍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發展本村菸草、竹筍種植等,這一舉措直接帶動了該村2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也為該村增加了5萬餘元的集體收入。

  近年來,桃花潭鎮因地制宜,堅持“產業興旺、一村一品”的產業佈局和規模效應,發展果木、雷竹、家禽、中草藥等特色產業,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黃精、貝母、延胡索等扶貧產業為切入點,積極探索藥材種植與加工的產業鏈;著力打造扶貧合作社,積極培育蘇嶺山藥、早元竹筍等眾多品牌;積極推行農村“三變”改革,引導農民流轉閒置土地、農民產權入股或租、或託管等多形式加入“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推動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桃花潭景區和査濟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挖掘“王稼祥故居”和“雙花園黨支部舊址”等紅色資源,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該鎮黨委書記黃凰表示,將繼續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環境整治為先導,以產業融合為抓手,以民生項目為保障,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讓群眾生活有甜頭、有奔頭。

涇縣:鄉村振興 綻放幸福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