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析院校投檔線差變化趨勢,是報好高考志願的前提

本月22日,筆者在中國教育電視臺“2020升學生涯與志願在線大課堂”的講座,對高考填報志願常用方法及線差常量的應用,做了相關介紹。

大家知道,線差法和位次法是全國考生每年填報志願的常用方法。近年來,各省也有家長及考生使用對應分法填報志願。總的來說,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各有優勢,但都是往年原始分數資料的直接使用。

填報志願關鍵是要做好往年數據的分析和考量。不論使用哪一種方法,或者收集再多的往年分數資料,如果不去分析,只是資料的堆砌。

考生及家長填報志願時,只有學會分析這些數據,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使數據為你做好服務。比較而言,線差常量具有根據院校往年錄取線差變化規律,分析和測算新高考年度院校投檔錄取線差變化趨勢的優勢。

線差常量填報志願優勢示意圖

合理分析院校投檔線差變化趨勢,是報好高考志願的前提

線差常量是2017年筆者在《甘肅高考填報志願解讀》一書中,首次提出的高考填報志願的一種新方法,也是線差法的一種延伸方法。它是根據平行志願下院校投檔線差逐年上移、扁平度逐年收窄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了多年指導考生填報志願的實踐經驗,提出的一種與線差法配合使用的方法。

首次提出線差常量填報志願的相關書籍

合理分析院校投檔線差變化趨勢,是報好高考志願的前提

甘肅考生近幾年填報志願,使用位次法選擇衝高院校一般參考三年左右最低分位次。而最低分位次選擇衝高院校,往往可能會出現滑檔現象。另外,使用平均線差選擇衝高院校需要計入5分左右衝高值。線差常量的優勢:正好解決了上述兩種方法的不足。如果再通過後期變量分析,可以真正做到科學合理填報志願。

與線差法比較,線差常量填報志願方法的特點是:解決了位次法和線差法選擇衝高院校的不足之處。它是以平均線差為中心,在院校錄取低線差區間和高線差區間分別給出一個1/2分數區間,我們分別稱為衝高常量和保底常量。

線差常量更適合於院校招生人數相對較多、專業設置多,平均線差變化幅度較小的院校。近年來,我省每年高考錄取約21萬考生,其中省內院校佔有半壁江山,每年錄取考生約10萬左右,接近省內外院校錄取人數的50%。如省內錄取500-2000多人的院校,省外錄取幾十人值至幾百人的院校,一般平均線差相對穩定,處於新招生年度考生填報志願的合理範圍內。至於平行志願下連續多年投檔線差高於上年平均線差的特殊院校,需要單獨分析(主要包括北上廣深、蘇杭成重等地域好的熱門城市)。

由於平均線差選擇院校只參考一個分數點,而線差常量將其擴大為三個分數點:即以衝高常量加最低分線差為院校投檔線差參考點,以平均線差為穩妥院校參考點,以保底常量加平均線差為確保按專業錄取參考點。這樣,使衝穩保的志願梯度形成一個分數區間,從而使考生選擇院校有了更大的寬泛度。

當然,線差常量選擇院校後期,需要對擬報院校做出變量分析,確定其合理性程度。

一般來說,線差常量是一個測算值,可以根據院校上年錄取線差測算得到;線差變量則是一個經驗值,需要分析院校歷年錄取線差變化規律加以判斷。

分析任何一所院校的變量時,都需要結合目標院校往年投檔錄取線差變化規律,從影響院校投檔線差諸多因素中找出關鍵因素。常量與變量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缺一不可。變量分析的兩個主要作用:一是重點分析目標院校歷年錄取分數線差變化規律,看衝高常量是略低於原始值,接近最低錄取線差?還是略高於原始值,接近平均線差?以便確定新招生年度投檔線差接近值;二是看保底常量是略低於原始值,接近平均線差?還是略高於原始值,接近最高線差?以便確保考生既能按本人所報前1-2個專業錄取、又不浪費分數的接近值。

頭條原創發佈的部分線差常量填報志願分析文章

合理分析院校投檔線差變化趨勢,是報好高考志願的前提

當然,用線差法選擇院校,考生還應注意院校之間要有一定的梯度。如A、B為較高層次的衝刺院校, C、D、E、F為相對穩妥院校,G、H、I為檔次較低的保底院校。衝高院校往年錄取最低線差不能高於考生線差,否則會造成無法投檔的可能。保底院校往年錄取最高線差不應低於考生線差,否則選擇院校檔次過低,出現高分低報的現象,會造成分數浪費。要儘量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所謂院校志願梯度,就是9所院校要有不同檔次,院校之間要有一定的分數差距。那麼,這個梯度的分數差距應該以多少為宜呢?有專家提出一般掌握在2-4分之間,但也不是一概而論。一方面,梯度的大小主要參考院校不同的錄取分數扁平度來確定。由於各院校錄取分數扁平度各不相同,多數處於15-50之間,需要考生靈活掌握使用。另一方面,即是相同檔次的院校每年錄取分數線差也會有所不同。考生填報志願時也可以適當使用局部零梯度方案,只要注意選擇好衝高院校與保底院校即可。

考生使用衝穩保梯度原則選擇院校過程中,衝高院校可以放棄,但保底院校必須要有。由於衝高院校按服從專業調劑錄取的可能性比較大,容易造成考生對專業不滿意,適合首選院校的批次內高分考生填報。首選專業的考生放棄衝高院校,將9所院校全部選擇穩妥和保底院校,是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軟件為考生推薦的往年平均分以上錄取概率較高院校的方案。

在填報志願的梯度方案中,合理使用局部零梯度方案,也會收到滿意的效果。如果考生按衝穩保梯度原則選擇院校時,不論在衝高院校、穩妥院校還是保底院校哪一種情況下,遇到2-3所往年錄取分數線差相同或相近的院校,並且這幾所院校都是自己喜歡的地域、院校和專業,可以全都選為志願院校,同時減少相鄰梯度院校的選擇。實踐證明,即使往年局部零梯度院校,往往也會在新招生年度出現不同的線差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