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出臺,怎樣選課會有優勢?

隔三差五召開的家長會,三天兩頭改換的新規則,高考新政來臨,令無數考生家長手忙腳亂。2020年高考新政策出爐,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難度最艱鉅的一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正在由試點省市走向全國。新的“比賽規則”你瞭解了嗎?

高考新政出臺,怎樣選課會有優勢?

新的高考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選用“3+1+2”模式。

第三批啟動高考改革的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發佈了《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採用了“3+1+2”的選課模式。“3”即為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統一必考科目,“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選考科目,“2”由考生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學科中任選兩門作為選考科目。

綜上來看,這次高考改革變動幅度巨大,取消了傳統的理化生、政史地文理分科,新的高考政策可排列出十二種選課組合。學生能夠根據興趣自主選擇考試科目,這種模式在充分表達學生意願與個性化特長的同時,也可以更加靈活的應對高校和社會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顯然,相比於“3+3”賦分制來說,“3+1+2”模式要更加規範合理。眾所周知,物理在高中是難度較高的一門科目,它在選課過程中可能缺少競爭優勢。把物理設置為必選科目之一,將會減少物理學科的人才流失。對於偏向文科的學生來說,歷史是基礎性科目,所以必須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的“3+1+2”模式可以通過頂層設計來規範和引導學生的學科選擇。

高考新政出臺,怎樣選課會有優勢?

那麼這種考試模式對於考生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首先,這種高考制度有利於教學資源的分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學科,學校根據學生的選擇有針對性的進行老師、教室、課程材料的分配,使學生得到的學習資源更加完整充分。其次,這次改革由原先的單向選擇變為了雙向選擇,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源於興趣的學習是最輕鬆的,選擇餘地變大,也就意味著挑選到自己心儀學科的機率變大。但同時,大家都選擇自己專長的學科,這就代表考試競爭會更加激烈殘酷,容易造成金字塔形的人才結構,需要孩子用十二分的努力,才不會被壓在塔下。

高考新政出臺,怎樣選課會有優勢?

在這種考試製度下該如何選科呢?

一、瞭解自己的學科偏向。如果你認為自己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對數字比較敏感,將來更願意從事基礎的科學研究,工程建設,醫學研究等,那你就是一個偏理科生。如果你認為自己擁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共情能力,並且記憶力超群,將來更願意從事管理類、歷史研究、藝術創作等,那你就是一個偏文科生。瞭解自己的學科偏向是選擇課程組合的第一步。

二、參考專業覆蓋率

專業覆蓋率代表了某一學科覆蓋的專業數量,也就是專業覆蓋率越高,高考後可選擇報考的專業就越多。

如果你的首選科目是物理,那麼可覆蓋專業為89.3%,如果你的首選科目是歷史,那麼你的可覆蓋專業將會下降至50.5%,就專業覆蓋面積來看,物理佔有絕對優勢。但你的心儀工作崗位如果是文史類研究這樣文科屬性較強的專業,那麼選擇全文科目也無可厚非。若你目標未定,就目前看來是偏文科生的話,可以搭配一個同樣專業覆蓋率較廣的化學學科來提升將來的專業選擇空間。

三、考慮學科之間的關聯

你所選擇的學科之間,學習方式不能跨度太大。如:你選擇了偏理科科目,可搭配地理這門與理科相似的學科,不推薦搭配政治這樣的純文學科。搭配科目最好遵循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相近的原則,不推薦“混搭”。

四、選科搭配推薦套餐

偏理科生

1.物理+化學+生物。純理科搭配,適用於邏輯思維,計算能力都強,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學生,物理原始賦分,對物理學習能力要求較高。

2.物理+生物+地理。選擇理科中較為簡單的生物,以及文科中與理科相似程度最大,關聯性最強的地理。適合想學物理專業但理科成績平庸的學生。

偏文科生

1.歷史+政治+地理。純文科搭配。適合文字功底,表達能力都強的文科生。

2.歷史+地理+化學。化學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搭配化學這樣一門專業覆蓋面較廣的學科,同時選擇一門與理科學習方式相像的地理。適合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較綜合的偏文科生。

以上就是小編對高考新政策的解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新的高考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選用“3+1+2”模式。

第三批啟動高考改革的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發佈了《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採用了“3+1+2”的選課模式。“3”即為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統一必考科目,“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選考科目,“2”由考生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學科中任選兩門作為選考科目。

綜上來看,這次高考改革變動幅度巨大,取消了傳統的理化生、政史地文理分科,新的高考政策可排列出十二種選課組合。學生能夠根據興趣自主選擇考試科目,這種模式在充分表達學生意願與個性化特長的同時,也可以更加靈活的應對高校和社會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顯然,相比於“3+3”賦分制來說,“3+1+2”模式要更加規範合理。眾所周知,物理在高中是難度較高的一門科目,它在選課過程中可能缺少競爭優勢。把物理設置為必選科目之一,將會減少物理學科的人才流失。對於偏向文科的學生來說,歷史是基礎性科目,所以必須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的“3+1+2”模式可以通過頂層設計來規範和引導學生的學科選擇。

那麼這種考試模式對於考生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首先,這種高考制度有利於教學資源的分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學科,學校根據學生的選擇有針對性的進行老師、教室、課程材料的分配,使學生得到的學習資源更加完整充分。其次,這次改革由原先的單向選擇變為了雙向選擇,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源於興趣的學習是最輕鬆的,選擇餘地變大,也就意味著挑選到自己心儀學科的機率變大。但同時,大家都選擇自己專長的學科,這就代表考試競爭會更加激烈殘酷,容易造成金字塔形的人才結構,需要孩子用十二分的努力,才不會被壓在塔下。

在這種考試製度下該如何選科呢?

一、瞭解自己的學科偏向。如果你認為自己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對數字比較敏感,將來更願意從事基礎的科學研究,工程建設,醫學研究等,那你就是一個偏理科生。如果你認為自己擁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共情能力,並且記憶力超群,將來更願意從事管理類、歷史研究、藝術創作等,那你就是一個偏文科生。瞭解自己的學科偏向是選擇課程組合的第一步。

二、參考專業覆蓋率

專業覆蓋率代表了某一學科覆蓋的專業數量,也就是專業覆蓋率越高,高考後可選擇報考的專業就越多。

高考新政出臺,怎樣選課會有優勢?

如果你的首選科目是物理,那麼可覆蓋專業為89.3%,如果你的首選科目是歷史,那麼你的可覆蓋專業將會下降至50.5%,就專業覆蓋面積來看,物理佔有絕對優勢。但你的心儀工作崗位如果是文史類研究這樣文科屬性較強的專業,那麼選擇全文科目也無可厚非。若你目標未定,就目前看來是偏文科生的話,可以搭配一個同樣專業覆蓋率較廣的化學學科來提升將來的專業選擇空間。

三、考慮學科之間的關聯

你所選擇的學科之間,學習方式不能跨度太大。如:你選擇了偏理科科目,可搭配地理這門與理科相似的學科,不推薦搭配政治這樣的純文學科。搭配科目最好遵循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相近的原則,不推薦“混搭”。

四、選科搭配推薦套餐

偏理科生

1. 物理+化學+生物。純理科搭配,適用於邏輯思維,計算能力都強,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學生,物理原始賦分,對物理學習能力要求較高。

2.物理+生物+地理。選擇理科中較為簡單的生物,以及文科中與理科相似程度最大,關聯性最強的地理。適合想學物理專業但理科成績平庸的學生。

偏文科生

1. 歷史+政治+地理。純文科搭配。適合文字功底,表達能力都強的文科生。

2. 歷史+地理+化學。化學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搭配化學這樣一門專業覆蓋面較廣的學科,同時選擇一門與理科學習方式相像的地理。適合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較綜合的偏文科生。

以上就是小編對高考新政策的解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