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許久不見,也將再也不見

卷首雲: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北宋詩人李之儀的《卜算子》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 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經》

我們許久不見,也將再也不見

光陰匆匆而過,城市裡的時間,像極了一場了無痕跡的風,彈指間便能讓四季換了顏色。隨著風一起流逝的不僅僅是春華秋實的美麗,還有年少時光裡,湧動的情愫。

一頁頁的信箋上,是我們訴說的有關於生命和成長的討論,懵懂的年紀,卻極其相似的擁有著早熟的思想,一天交換一份信箋,彷彿那段時日,總有無數的言語要告訴對方。

哪怕畢業季的日子那麼繁忙,也總會寫下一些什麼,在第二日清晨時分,早早的來到教室,悄悄的傳遞給對方,預示著美好一天的開始。

本以為這一生都會陪著信箋,陪著你就這樣慢慢的老去,也一直將那些落在信箋上的討論視為靈魂的交涉,傻傻的想,原來真的有人能讀懂,讀懂掩藏在內心深處的那片深海。

然而一切也都不過是可笑的以為,春去冬來,三個春秋已過,猶記得那日漫天雪花飛舞,我收到了最後一份信箋,信上說:我們緣分就此盡散,你說我們就該這樣分開了。

沒有緣由,亦沒有開始,只餘下一個同樣可笑的結尾,翻開這些在心底裡,已經成為你的一部分的,珍視而小心翼翼收藏著的信箋。

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嗅著信紙上獨屬於你的氣味,摩挲著筆的劃痕帶來的觸感,這才覺得過去的一切不是大夢一場。

不知道究竟為這樣的懵懂的情愫,付諸了多少的情感,只記得後來的幾年,過得有些散漫,散漫到只想靜靜的活在過去。

我們許久不見,也將再也不見

活在那些數不清數目的信箋裡,活進一筆一畫勾勒的字裡行間。

可是成長的催促,從來不會容忍誰一味的固執,和躲藏,迎頭而來的生活,總會向你宣誓它的主權,告訴你沒有可以妥協的餘地,除了向前,更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於是在又一個風肆意侵襲的日子裡,那些信箋化為了一片片的飄搖的落葉,落入了塵埃,埋葬了一切有關於你的回憶。

許是數量龐大,還記得那些碎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時不時出現在我一定會走過的那條街道。

心疼一直到了麻木,只是眼角匆匆一瞥,任由他們零落在角落裡,飄散在泥土中。

因為過往已經既定,時間終會沖淡所有,平復斑駁陸離的心靈,即便是再深刻的記憶,味道亦或是靈魂的契合,都會在似水流年中物換星移。

落英繽紛花前月下又如何?依偎撐傘牽手泥濘又如何?一眼萬年銘心刻骨又如何?花期已至,終是抵不過一拍兩散。

從此後,我們許久都不曾見面,我亦明瞭,也終將再也不見。

後記:念,似水流年。

憶,桐葉紛飛。

看,雲起雪落。

聽,換了人間。

我們許久不見,也將再也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