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片上的“黑毛”,你知道怎么防吗?

番茄是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产量高、效益好。近年来,随着大棚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危害也随之加重。叶霉病是番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俗称“黑毛病”。该病严重影响叶片的生理功能,会导致番茄大幅度减产,一般损失在20%~30%左右,严重时会达到50%~80%。

一、发病症状

叶霉病主要为害番茄叶片,严重时也会为害叶柄、茎、花、果等部位,苗期至成株期均会发病,叶片发病,叶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面病斑初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霉层,后期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物严重时叶片正面也会出现霉层,随着病情的扩展,叶片会出现干枯卷曲,最后导致全株叶片皱缩枯萎,提早脱落。病菌扩展到花部时,会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果实发病多围绕果蒂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向下凹陷。苗期染病,下部叶螨正面形成淡黄色病斑,扩大后叶背面形成灰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很快变黄干枯。幼苗生长缓慢,成株后易早衰。

番茄叶片上的“黑毛”,你知道怎么防吗?

番茄叶片上的“黑毛”,你知道怎么防吗?

番茄叶片上的“黑毛”,你知道怎么防吗?

二、病原菌和发病条件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枝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黏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气流和灌溉水重复传播造成多次再侵染。

病原菌生长发育温度为9~34℃,最适温度为20~25℃,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内,由于温度条件基本上满足病害发展的需要,所以番茄叶霉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湿度条件。当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以上,有利于该病原菌的繁殖,发病重。连续阴雨天气,棚内通风不良,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在干燥条件下,发病迟缓或停止扩展。

三、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番茄叶霉病在一个生长季中多次再侵染,不同品种间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叶霉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2、种子消毒

可用55℃的温水浸种30分钟,再加凉水使水温降至20~25℃浸种3~4小时,捞出滤去多余水分,置于25℃左右条件下催芽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

(1) 棚室消毒

在番茄定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硫磺粉熏蒸,密闭大棚24小时杀菌,或用百菌清烟剂熏棚进行消毒。

(2)加强田间管理

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采用双垄覆盖地膜及膜下滴灌的栽培方式,降低棚内湿度,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及时排湿,降低湿度,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老叶,增强通风透光。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通过熏棚或喷雾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抑霉唑烟剂熏棚防治。可用多抗霉素、甲基硫菌灵、嘧菌酯、氟菌·肟菌酯(露娜森)进行喷雾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