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已經不是肺了……”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報告發布

據央視新聞3月1日報道,主持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的劉良教授稱,新冠肺炎的病變與SARS有類似之處,也有自己的特點。從目前的病理結果來看,

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有黏液性的分泌物,他認為這是臨床治療需要警惕的地方。


劉良:它是很黏稠的,像糨糊一樣的液體附著在上面。這個東西可能反映出這個人在早期的時候,他的分泌物是黏稠的,不像我們平常的感冒、病毒感染是流清鼻涕、流水,我們叫卡他(症狀),不是這樣會反映一個什麼情況,它又在深部的氣道里面,出現黏液成分,這種成分,如果我們在治療上不去針對性地做處理的話,可能起了反作用

這個如果不把遺體打開的話,是永遠不知道的?

劉良:不知道。

那您在現場,給您短促的時間裡面,您能夠看的是什麼?觀察到的是什麼?

劉良:我可以看見整個肺的顏色,是不是跟正常的肺一樣,它的質地摸上去可以感覺到,然後我還可以擠一擠這個肺,(看看)裡面有沒有東西出來。

這些信息對於後期……

劉良:非常重要。比如說我們正常的肺,它握上去感覺像一個海綿、它含氣,但(感染新冠病毒的)肺一摸上去不是這個感覺,這個肺已經不是肺了,它是一個實變了,(肺)裡面被別的東西取代了


您的這種感受有多重要?

劉良:這種感受,如果你不去體驗的話,你根本就沒辦法跟(醫生)說,醫生也不知道這個裡面(什麼情況),到底肺是石頭樣的改變,還是一個軟的,那個白肺是什麼東西,是(像一塊大理石那樣硬),還是(像一塊木頭那樣硬),還是(像一塊軟木那樣硬)。

那您捕捉到、收集到的這些信息,會給一線的醫生帶來一些什麼?

劉良:他至少知道哪個地方有狙擊手了,那我就要把狙擊手幹掉。治療要有針對性,如果很密集的話,派炮手過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病變的地方如果是怕水的兵,我就把水搞過去,你怕火我就把火搞過去,看這個病變是什麼樣的,有針對性地治療才行。否則的話比如說通氣,通到最後沒用了,它路上是堵塞的,就像路被堵掉了,你還派汽車去那沒用,得趕快把這個道路鬆開。

由於一直缺乏系統屍體解剖提供的完整病理學資料,研究人員對疾病的發病機制、器官損害等影響無法確切判斷。

劉良表示,通過屍檢能夠了解到這個病變是什麼樣的,做有針對性地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