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只做一件事,單霽翔:將“活起來”的“活”,寫入故宮大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故宮裡有多少井蓋兒,故宮男女洗手間比例為何不是1:1,閉館日的故宮博物院在做些什麼,哪個展覽給觀眾沏了2500杯茶、免費發了800盒方便麵……

7年只做一件事,单霁翔:将“活起来”的“活”,写入故宫大门

第六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的新作《我是故宮“看門人”》中,有一個“既專業又可愛”的故宮。最近,這本紫禁城建成600週年的獻禮之作,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作為“第一個走遍故宮9371間古建築房屋的院長”,單霽翔首次以一本書完整記述了自己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點滴,內容涉及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承、文物保護、管理改革、學術與教育、品牌建設、文化傳播與交流等各個方面。

這幾個月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幾乎所有的新書,都採用了“雲上”首發的方式,《我是故宮“看門人”》也不例外。

到目前為止,單霽翔已經寫作並出版了幾十本書。“讀書+寫作”是他多年以來的生活習慣——“每天必須讀上兩三個小時的書、寫上一些東西。”

為了擠出時間用於讀書、寫作,他基本不在外面吃飯,因為在家裡和單位用餐,20分鐘就可以解決。如果在出差的路上,車程超過10分鐘,他就會打開電腦寫文章,所以,他說:“我寫作的內容大部分是在路途上完成的。”

2012年1月,單霽翔來到故宮博物院工作。

故宮博物院擁有許多“世界之最”的稱號,但是,當單霽翔成為一名故宮博物院員工,他有另外的感覺——“每天走在觀眾中間,設身處地地體驗人們的參觀感受,這些世界之最竟然很難真正體會到。因為這些世界之最還沒有完整呈現出來,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

單霽翔看到,故宮博物院大部分區域並未開放,99%的文物藏品在庫房裡沉睡,而很多觀眾的參觀流程不過是看看皇帝坐在什麼地方、躺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地方大婚,然後看看珍寶館、鐘錶館,在御花園休息休息一下,就走出了故宮博物院。

而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把這座博物館的魅力,充分展示給觀眾。

那些“世界之最”的名號,在單霽翔看來,“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他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有品質的文化生活更加嚮往,故宮文化遺產資源究竟多大程度上為人們的現實生活做出了貢獻,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具體到某一位觀眾——“當他走出故宮博物院的時候,回顧這次難得的文化之旅究竟獲得了什麼,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7年只做一件事,单霁翔:将“活起来”的“活”,写入故宫大门

在單霽翔的眼中,讓文物“活起來”,需要讓文物重回人們的生活。

“只有讓人們感受到這些文物對現實生活的意義,人們才會真正地呵護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才會有尊嚴、有魅力,而有尊嚴和魅力的文化遺產才能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當文物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積極力量的時候,才會惠及感召更多的民眾,讓更多的民眾來加入到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列,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他在《我是故宮“看門人”》中,這樣寫道。正是這樣的理念,讓他對一個“好的博物館”進行了重新定義——

人們閒暇的時候願意走進博物館;走進博物館還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回去以後還念念不忘、一來再來的博物館,才是一個好的博物館。

而博物館人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深入其文化資源,凝練出文化能量,舉辦好的展覽、活動,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館對自己的現實生活的意義。

7年只做一件事,单霁翔:将“活起来”的“活”,写入故宫大门

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了7年多,單霽翔說,他這個“看門人”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將“活起來”的“活”字寫入故宮的大門,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走近人們的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如何“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我是故宮“看門人”》中,有單霽翔的答案。

7年只做一件事,单霁翔:将“活起来”的“活”,写入故宫大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