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澆灌 “利川紅”茶香彌新

中國利川網 全媒記者 張寶訓

精心澆灌 “利川紅”茶香彌新

生態茶葉基地 楊順丕 攝

從利川城區出發,沿242國道,車過大茅坡,雲海之下,便是毛壩鎮。


穀雨時節,一場小雨過後,白色霧靄中,逶迤群山若隱若現。成片茶園,鬱鬱蔥蔥,披在山腰,與漫山杜鵑輝映,像一幅潑墨山水畫,灑落人間。


高山雲霧出好茶,這裡是利川紅的發源地。


2018年4月28日,“利川紅”成為中印首腦東湖茶敘國事活動用茶之一。一時間,“利川紅”聲名鵲起。“利川紅”龍頭企業飛強茶業,當年銷售額增至3000萬元,2019年突破6000萬元。企業基地從唐崖河流域延伸到鬱江流域,規模由4500畝擴大到萬餘畝,幫助5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兩年來,利川各界精心澆灌“利川紅”,努力使其成為引領利川脫貧致富的新引擎。


專注品質練“內功”


利川市委書記沙玉山介紹,“利川紅”成為東湖茶敘國事活動用茶,為利川茶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機遇。要讓“利川紅”行穩致遠、擴大品牌效益,必須多措並舉提升品質。


2018年,利川制定茶葉生產全域綠色化規劃,出臺支持“利川紅”茶產業發展的政策,全面推進國家有機茶示範基地創建。


該市與華中農大、州農科院等簽訂戰略協議,每年投入3000萬元財政資金,撬動各類資金2億元,用於茶園綠色化改造。


飛強茶業等龍頭企業與茶農簽訂生態協議,對農殘檢測合格的茶葉高價收購,對超標茶則採取禁入政策,一旦發現,永遠拒收。


該市對“利川紅”從種植、管理、加工都建立一整套質量標準,建立優質茶種苗基地、紅茶交易市場、紅茶小鎮、鄉村茶葉培訓學校等。龍頭企業牽頭的電商平臺落戶天貓、京東和蘇寧,50多家電氣化加工廠基本升級完成。


毛壩鎮安排30多名專業生態巡查隊員,負責檢查農殘和除草劑的痕跡。


2019年,利川紅茶加工企業達到138家,“利川紅”公用品牌覆蓋面積18萬畝,總產量1.29萬噸,產值7.56億元。


多方合力渡“疫”關


80℃的水衝下,片片茶葉在杯中翻騰。一分鐘左右,紅豔明亮的紅茶湯伴著撲鼻的香氣呈現。


微涼後,放入冰箱冷凍室,10分鐘左右,這杯茶湯成橙色乳酪狀。從冰箱取出,帶杯放入容器,開水緩緩注入,3分鐘後,湯汁再現紅豔明亮。


4月22日,飛強茶業品嚐室,記者領略“冷後渾”奇妙的變化過程。


一杯“冷後渾”紅茶的變化過程,正如今年春季,“利川紅”茶產業面對疫情衝擊的艱難復甦。


因為疫情,許多茶企無法復工,茶園的鮮葉無法採摘;武漢專賣店遲遲不能開業;茶葉賣不出去,資金無法回籠,企業運營困難……


飛強茶業董事長卓萬凱介紹:“2月份銷售額為零,3月份銷售額為50萬元。而去年這兩個月,銷售額達300萬元。”


企業著急,政府出手。3月9日,飛強茶業復工。復工前,政府為飛強茶業提供30萬元穩崗資金,確保不裁員、不減薪。利川農商行主動找到卓萬凱,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不便等問題。原來執行的貸款利率是8.4%,按央行專用再貸款利率優惠政策,貸款利率降為4.55%。


龍頭企業正常運行,帶動了種植戶穩定增收。


毛壩鎮蘭田村是“利川紅第一村”。村民田本珍有10多畝茶園,其中“冷後渾”2畝。她說:“冷後渾鮮葉每斤200多元,今年沒少一分。我這2畝多茶,今年已賣了2萬多元。”


規範管理呵護品牌


創品牌不易,護品牌更難。利川人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利川紅”品牌。


利川市政府及茶產業相關部門,針對“利川紅”申請地域品牌的保護,制定出臺“利川紅”產品質量標準。利川市茶產業協會制定使用“利川紅”品牌管理方法,為符合使用條件的40家企業頒發使用“利川紅”授權書。


為共同維護“利川紅”品牌信譽,利川市茶產業協會設計印刷“利川紅”產品防偽標誌,從2019年7月1日起實施。凡在市場上出售的“利川紅”產品,未貼“利川紅”防偽標誌的,均視為假冒產品,可申請市場管理部門進行查處。


2019年,在第三屆中國杭州茶博會上,“利川紅”被列為中國六大類茶中紅茶類唯一品鑑用茶,成功躋身中國紅茶領域第一方陣。


審  核 | 譚莉

審  籤 | 古學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