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文章:Gernon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2019年,1月份也已經到了下旬,春節也即將來臨。國內外各媒體的2018年排行榜也差不多都出來了,我們也要開始吧。不過,我們不發佈排行榜,我覺得排行榜裡的每一首沒有關聯,只是單獨一首或一張專輯的評價而已。所以,我們這次想系統地介紹2018年發生的一些趨勢。

​freQ編輯部挑選的精選歌單在底部!


Superorganism以後的POP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http://hostess.co.jp/artists/superorganism/

從2017年到2018年,最重要的還是Superorganism的出現。雖然他們的音樂也當然很新鮮,不過其存在就很新鮮。一共有8個人的這支樂隊,每個人員的出生地各種各樣,比如來自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還有韓國等國際性非常強。通過網絡保持聯繫,最後在倫敦集合的他們做出來的音樂也包含很多元素。不過,結果做出來的作品很有系統。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EDM和HIP HOP(再也不要說“trap”,聽夠了……)一直領先的2010年代也馬上結束,好像下一代的風格慢慢開始表露了,有這樣的感覺。Superorganism打造的既迷幻又快樂的風格是最明顯,其他音樂人的話,瑞典歌手Tove Styrke的專輯《Sway》也有同樣的感覺。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這張裡的單曲《Sway》和《On the Low》非常秀逸,前幾年流行的tropical house的合成器音色上再添加彈潤的空間系效果,但是聲音的表面沒有那麼潮溼,擁有絕妙的粗糙感。還有溫度也降溫,沒有tropical那麼熱了。這個聲音的態度上,有點感覺到和Superorganism共同的感覺。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還有來自加利福尼亞Hawthorne的墨西哥裔美國歌手Cuco。自己作詞作曲,製作,混音的第五張專輯 《Chiquito》也充滿著下一代的音樂風格。其中有兩首《CR-V》和《Dontmakemefallinlove》的脫力感完全符合前面也介紹的Superorganism開拓的新潮流。不過,也可以說有點像90年代的Super Furry Animals,但是Cuco沒那麼搖滾樂隊感,還是重要的是“脫力感”。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新生代爵士的分派Luis Cole和FKJ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另外,以前也介紹過的新生代爵士之後的分派之一Louis Cole那些Multi Instrumentalist也值得關注。其實,Louis Cole這個人太奇怪,真不知道幹嘛去。不過,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他所屬的廠牌就是音樂奇才Flying Lotus創始的Brainfeeder,新生代爵士一派裡的元老級Kamasi Washington與Thundercat也是這廠牌裡的同事。但是充分準備之後發佈的第一張個人專輯《Time》在2018年裡大放異彩了。單曲發佈的《Phone》和《Things》是聽起來非常舒服的POPS,但是仔細聽的話,無論是在作曲編曲,還有錄音方面到處都可以發現很奇怪的工夫。擁有這些元素的流行歌才會讓我們的耳朵粘住在一首歌上。一直重複聽也不會聽膩,真的是很奇怪的音樂。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說到Louis Cole,法國的鬼才製作人FKJ(French Kiwi Juice)也需要同時介紹。當然,他並不是從去年出來的新星,已經擁有著很多粉絲。不過,我感覺Louis Cole和FKJ是同一個系統上的音樂人(不好意思,FKJ不像Louis Cole那麼變態)。當然呢喃的歌聲有點像也是一個理由,不過2017年發佈的專輯《French Kiwi Juice》之前和2018年11月發佈的單曲《Is Magic Gone》的這風格完全不同,就和Louis Cole的音樂方向比較相同了。以前的FKJ更復雜,理論性更強。雖然《Is Magic Gone》裡也有合成器的音色設計上很複雜的工夫,但是整體風格突然變POP了。反正,FKJ的音樂裡有理性,Louis Cole的有變態性,還是有這個很大的差異……。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時代潮流的源流轉移到英倫,和美國不同的爵士與R&B融合方式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前面也寫過,2010年代明明是美國HIP HOP和瑞典制作人貢獻的EDM的時代。其後面,英倫音樂人Blood Orange(Dev Hynes)就是默默地進化。經過了2013年的專輯《Cupid Deluxe》,擔任了Carly Rae Jepsen的《all that》等製作人,他給世界開拓了“摩登靈魂”的方向。然後,他在去年發佈了專輯《Negro Swan》,其中有兩首單曲《Charcoal Baby》和《Jewelry》的影響不小,降調和顫音效果吉他為主的R&B應該算2018年的特徵之一吧。當然這風格是同樣來自英倫的King Krule也早就有,應該在倫敦的一些音樂人裡共同的味道吧。

如果說美國新生代爵士的特徵是律動的扭曲,英國在這幾年講究的可以說和聲與調子的扭曲。雖然這是有點粗略的整理,不過實際上的潮流來聽,就有這樣的趨勢。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需要更明確的證據嗎?那麼我們再聽聽同樣倫敦音樂的年輕至寶Puma Blue。音樂分類來說,他被算在“爵士”類歌手,不過他的音樂聽起來很像前面介紹的一些另類R&B,或者說另類搖滾。這方面有點像美國新生代爵士的Robert Glasper那些音樂人。不過,Glasper的話還是擁有受過高級音樂教育的味道,一方Puma Blue的風格是更POP,沒有特別出色的演奏技術和理論。但是,這個粗糙的和聽眾的距離感和Indie感非常COOL。如果說到2018年英倫音樂的趨勢,不可能會忘記介紹Puma Blue。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韓國迅速抓住世界的潮流,不過原創性在哪裡?

前面介紹的大多都是英國音樂的趨勢,現在音樂的地政學大規模地變化。然後,對這些潮流韓國R&B的反應非常迅速,很多韓國音樂裡聽到了類似英倫風格的另類R&B。不過最大的趨勢是DEAN與CRUSH的動向。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關於DEAN,去年只發布了和崔雪莉/Rad Museum合作的一首歌《dayfly》,還繼續了2017年12月的大震動《instagram》的風格。應該是也參加了《instagram》作曲的2xxx! 繼續參與的原因吧。這一首歌的確是換了韓國獨立R&B的方向,那麼當然值得關注2019年他的下一個動向。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一方,去年的CRUSH非常活潑,發佈了很多高水平的歌曲。特別是7月份發佈的EP《wonderlost》、秋天發佈的單曲《none》與邀請了美國著名製作人Garibay的《Lay Your Head On Me》很出色。不過,不得不說CRUSH與DEAN相比還沒找到他自己的風格。音樂水平已經那麼高的,如果找到了獨一無二的風格,一定會成為大主流歌手。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還有其他的另類R&B也通過整個一年一直活躍,雖然有可能說的太誇張,也幾乎每週都有不錯的歌曲。真的去年韓國的獨立音樂讓聽眾很幸福。如果一個一個來介紹的話,真的需要單獨策劃特輯。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不過,舉些特別出色的音樂人的話,從主流的流行歌到比較抽象的HIP HOP各種方面都能對應的才華Giriboy、和Louis Cole那種風格有共通的FR:EDEN、唯我獨尊走下去地下方面的SOMA各種合作項目、已經吸收了英倫特徵的扭曲和聲這元素的HONK最新專輯、還有Zaystin的吉他為主的R&B也很有這時代獨有的風格。這些音樂人的作品2019年也需要繼續關注。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除了R&B以外,搖滾的Hyukoh的專輯《24 : How to find true love and happiness》也簡單寫一下。雖然“搖滾”自身目前沒有特別大的存在意義,但是隻說在韓國文化圈,Hyukoh和新少年這兩個樂隊還是不能忘記。其實,前面寫的韓國另類R&B的抬頭原因也應該不僅是從英國來的。在這幾年韓國的搖滾確實都很不錯,對電吉他聲音的講究越來越達到深度。有可能另類R&B的音樂人也受了這些搖滾樂隊的影響,所以那麼多製作人最近常用電吉他,有可能。

Arctic Monkeys勇敢地表現了別的一步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那麼,再回到英國吧,有一個樂隊必須要寫一下。去年Arctic Monkeys發佈的專輯《Tranquility Base Hotel & Casino》是一個大事件。不過,這不是搖滾領域的大事件。其實,是否搖滾生或死已經不是問題了。作為音樂人創造什麼,面對什麼,這個命題是更重要的。特別是英國人的話,有一個很大的命題,就是The Beatles之後怎麼解決John Lennon留下的作業。沒想到Arctic那麼粗暴的樂隊會這麼認真面對這個問題。那麼他們的下一步到底往哪裡走呢,真的很期待。


年輕女生的新象徵Billie Eilish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不僅是2018,這兩年飛躍地發展的美國小姑娘Billie Eilish也一直被世界關注。時尚方面的話題也較多的她,音樂的發展也停不下來。和哥哥一起製作的音樂越來越深入內心世界。主要是,音樂作品的品質也持續升級。從她成長的速度和能量來看,就是今年她可能會做出來音樂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流行歌。一會兒也不能忘記她的動向。


離別CITY POP,Cero往哪裡走?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日本的Cero當然是日式CITY POP的代表樂隊,可能很多人聽過《Orphans》和《大停電の夜に》。不過,去年發佈的第三張專輯《POLY LIFE MULTI SOUL》裡表現出來的進化真的讓我重新定義他們的存在。各種民族音樂,爵士,FUNK,DUB,還有歌詞的文學性。綜合表現的觀點來看,我們需要認真地面對這支樂隊。


再次面對“鬼上身”的歌唱力

最後,我想強調一個比較新的趨勢。EDM和HIP HOP天下的時代馬上要結束的現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音樂元素漸漸開始復活了。這就是,歌唱力。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首先想說哥哥們所寵愛的A妹,Ariana Grande的變化。當然,音樂創意上的發展的過程中還遇到了前男友的死別,去年年底的A妹有點“鬼上身”(鬼がかってる)。夏天發佈的專輯《Sweetener》的創意也收到了適當的評價,但是年底發佈的兩首單曲《thank u, next 》和《imagine》,聽了這兩首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A妹這麼會唱歌呢……,而且,《imagine》裡面的“Imagine a world like that”這一句的歌唱,真的“鬼上身”。編曲也那麼簡潔,只有相信自己的歌聲的人才能那樣唱出來的。2019年的A妹會唱什麼樣的歌,真的很期待。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對,這篇文章裡一次也沒有介紹的中國音樂,到了這裡終於介紹一個歌手,就是盧廣仲。2017年的《魚仔》,他獲得了臺灣金曲獎,2018年其實又創造了國寶級的POPS,就是《幾分之幾(You Complete Me)》。雖然很多音樂作品彈出很多聲音,但是最低限的伴奏會強調旋律自身的生命感與魅力。然後,“鬼上身”的盧廣仲歌聲能夠表現自由自在地上上下下的旋律。這首歌最後一段的副歌部分,如水潤溼的高音表現非常精彩。好像聽了就內心也被洗得純白。我估計,今年有可能他再次獲得金曲獎。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還想介紹一個日本歌手,折坂悠太。日本平成時代最後一年,他發佈的專輯叫《平成》。之前的他只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獨立民謠歌手,支持他的人都是比較音樂行業裡的。不過,通過這張專輯,他的知名度也相當提高了。因為去年宇多田光也介紹了他的音樂,這樣很多人也認知到他了。

他的歌聲是在鼻子上擁有著豐富的泛音,朗朗地唱出來舒展的高音,“鬼上身”的獨特唱法有點讓人想起森上直太郎。這張專輯裡,他用了各種風格來表現了“日文歌謠”,是真的值得“平成”這名字的作品。日本,在發展也差不多的這國家長大了到底還想表現什麼?沒想到,還有這麼耿直的表現可能性。

通過上述3個歌手,我介紹了“鬼上身”的歌唱力,就是因為音樂的各種理論,技術多麼發展也還會迴歸到一個原點。就是,歌唱。2010年代的節奏和律動的改革之後,我感覺最近很多音樂越來越回來到“歌聲”。樂器與設備這些科學技術的進步一直開拓了下一個音樂的時代,不過,我們需要想起來歷史上一直沒有消失的聲音,就是“歌聲”。從古代的薩滿,最重要的元素沒有變化。歌手必須要“鬼上身”唱歌。


以上就是我回顧的2018年。主要是這幾年越來越活躍的英國倫敦(特別是南倫敦)的潮流,然後韓國的追隨。還有另外一個方向是在全世界能感覺到的“歌唱”的復活。這些就是目前需要關注的新動向。當然,從之前繼續的潮流也還會進行,美國的HIP HOP和R&B也吸收很多新元素還會發展,EDM也有像Future Bass那種比較新的變化。今年還會有什麼樣的音樂,我們一起繼續找吧。

文章:Gernon

​freQ編輯部挑選的精選歌單在底部!


回顧2018年:從美國轉移到英倫的音樂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