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村幹部農民自己選,為啥很多村幹部卻是“村霸”?

眾所周知,在我國實行的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即農民的事情農民自己說了算,然而對於這個權利並不是農民自己行使,而是通過選舉的方式選出村幹部,代為管理。

今年是3年一次的換屆選舉之年,截止目前,相信眾多的新一任村幹部已經走馬上任,這兩年,農村各種事物繁多,任務繁重,也給了不少村幹部很大的擔子,這對於很多村幹部也是很大的考驗。

既然村幹部農民自己選,為啥很多村幹部卻是“村霸”?

除了日常事務上的繁忙之外,村幹部這兩年還得時刻保持清廉自律,畢竟隨著國家加大基層反腐敗力度,很多想著在當村官的時候“撈一筆”的人恐怕想法就要就此打住。不僅如此,掃黑除惡,更是讓不少村幹部戰戰兢兢。

從目前掃黑除惡的成果來看,很多地方的“村霸”往往就是村幹部本人,有的多多少少也和村幹部有些聯繫和瓜葛,這就是所謂的背後“小保護傘”,原本農民選出來為民做主的村幹部,很多卻在履職的過程中“變了質”。

既然村幹部農民自己選,為啥很多村幹部卻是“村霸”?

對此,有些專家疑惑:既然村幹部由農民選,為啥很多“村霸”卻是村幹部?老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入口關沒把好。在選舉的時候,很多村幹部為了順利當選,就會到處上門做工作,動員農民選舉他們,而這些人普遍在農村有些勢力,很多農民不想得罪人,想著當不當選和自己沒啥關係,選誰都一樣。

既然村幹部農民自己選,為啥很多村幹部卻是“村霸”?

二是在履職中變了味。村幹部工資低,而且工作比較多,村上的大事小事都得管,而且有的農村事情還難以處理,有些村幹部就採取威懾等手段,方法簡單粗暴,長此以往,就變了味。

三是在成就中飄飄然。村幹部雖然職位不大,但好歹也是個“官”,管理著村上的所有村民,很多村幹部當選之後,就飄飄然然起來,得意忘形,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那麼對此你們同意嗎?你們那有出現過村幹部是村霸的情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