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去,去了哪裡?

1504316279隴右行思


大家都知道有句成語叫“紫氣東來”,關中多地過年貼春聯都要在院子貼上這個成語,以示祥瑞之意。

這個成語講的就是春秋時期,老子從東都洛陽出發,準備到西邊的秦地去雲遊。當時的函谷關守將尹喜精通曆法、擅長天文,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一日尹喜登高遠望,見一團紫色雲氣從東徐徐而來,尹喜很驚訝,知道有大人物要過函谷關,就率眾人去迎接。果然,老子乘著一頭青牛慢悠悠過來了。


史書記載,老子經過函谷關的時候,尹喜強行挽留,老子無以為報,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經》,繼續向西,然後不知所終。

老子到底去了哪兒?

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眾說紛壇,沒有確切消息。有的說老子收尹喜為徒,尹喜和老子西出散關去西地化胡了,有的說老子約尹喜相見於三年後的蜀地,有的說尹喜和老子回尹喜天水老家養老去了。

我們試著分析一下,老子去秦地雲遊的時候年齡大約八十有餘,在當時人均壽命四十歲左右的情況下,老子已經是老老人了,他根本不會有太多精力去深入“蠻荒”之地教化“胡人”了。再說在一千多年後的唐朝尚且有人感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情況下,老子更不會有太多的體力從秦地去蜀地雲遊了。那麼老子真去了天水嗎?自然不會。老子出來的目的是雲遊,如果真的想養老,他也不會出這趟遠門。


但是有一點,所有的說法都指向老子和尹喜在一起,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歷史上尹喜真是得了老子的衣缽,正是他將老子的文化思想和《道德經》加以傳承和發揚。同時尹喜自己著有《關尹子》九篇,列於《百子全書》。既然老子和尹喜在一起,我們就得循著尹喜這條線索來找了。

魏晉梁湛所著《樓觀本起內傳》稱:歷代君主相繼在尹喜故宅樓觀臺建廟立觀,召致幽人逸士度為道士。

尹喜的家鄉在天水,怎麼故宅又到了樓觀臺?原來周敬王的時候,尹喜遊覽到了現在的終南山周至境內,結草為樓,觀星望氣,故名樓觀。後來尹喜辭官陪同老子拜謁了黃帝陵,去了倉頡故里,又到周公廟,轉了一圈來到樓觀,尹喜在樓觀為老子築臺講經,樓觀臺之名自此傳開。


所以說老子最後到了終南山樓觀臺,就是現在的西安市周至縣境內。老子在這裡著書立說,傳經佈道。有說法是老子《道德經》在到達樓觀臺完成的,至今樓觀臺還有老子講經臺遺址和老子煉丹的丹爐。樓觀臺歷經秦漢到魏晉時代,北方道士大多雲集於此,樓觀臺也因此成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號稱為天下第一福地。

最終,老子在這裡走完了他的一生。樓觀臺向西過就峪河,河西有陵山,為老子墓地所在。墓前有乾隆年陝西巡撫畢沅書的“周老子墓”石碑。山頂有高深莫測的吾老洞,相傳洞內葬有老子的骨頭。清乾隆年周至知縣鄒儒有《吾老洞》詩云:吾老古洞名,有墓稱老子……、遙遙幾千年,競作先賢累,難怪洞中風,晝夜號不止。

本人頭條號《走著聊著》,歷史領域創作者,歡迎點擊加關注!


走著聊著


經流沙河去了印度化胡為佛。

話說觀音東上組建取經團,第一站就遇到了沙僧,沙僧自述悲慘經歷: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沒奈何飢寒難忍,只好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頑耍。

唐僧三個徒弟都是在蟠桃會上犯了錯誤被打下天界服刑的犯罪分子。悟空第一次大鬧天宮,被如來收服,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五行山也叫兩界山,一半在大唐境內,一半在韃靼地界。八戒第二次小鬧天宮,喝醉了酒調戲嫦娥姐姐還吃了王母的靈芝草被打下界,在烏斯藏國佔山吃人。沙僧第三次被鬧天宮,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界,守在流沙河吃人。從取經路線來看,悟空最東,沙僧最西,而且三個傢伙都不在大唐境內。照說南瞻部洲也有許多流放之地,可是為何這三位都被安置在西牛賀洲呢。其實一切都是為了阻止如來的佛經東傳。

沙僧的自述可以佐證這一觀點。沙僧自稱守在流沙河吃了九個取經人,不管這九個取經人是不是唐僧的前九世,毫無疑問的一點是,當時佛法東傳已經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南瞻部洲百姓需要接受更實用更容易普及的佛法,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捨身求法者。而流沙河是通往西天的必經之路。流沙河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滾卻如山聳背。仙槎難到此,蓮葉莫能浮。那裡得客商來往?何曾有漁叟依棲?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雖然流沙河如此兇險莫測,可是依然沒擋住求法者的腳步。許多西行求法者為了過流沙河,也曾學了很多法術,流沙河唯一的特點就是入水不能浮,可見只要沉不下去就能過去。沙僧吃的九個取經人就沉不下去,如果沒有沙僧,他們是可以順利到達西天的。只要取回真經,大唐王朝是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的。真實的歷史中唐玄奘就是偷越邊境取回真經的,回來之後萬民歡呼,李世民親自出長安城迎接,可謂盛況空前。

所以玉帝和老君為了防止佛法東傳,必須得想轍,八戒沙僧下界吃人就是阻擋取經人西行的。先派八戒下去,但是八戒責任心不強,喜歡泡妞,結果好多取經人輕而易舉過了福陵山到達流沙河。於是沙僧也下界了,就守在流沙河。沙僧責任心強,乾得很漂亮。那麼沙僧為啥要據守流沙河呢。原來都是太上老君的主意。東漢劉向編纂的《列仙傳》寫道,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知有異人來,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老子至流沙之西,服具盛食,莫知其所終。清代鍾賡編纂的《甘州府志》也記載:老子騎青牛入流沙,不知所終。

老子當年在中原被孔子欺負的呆不住,只好騎青牛西出函谷關,最後到了西牛賀洲將釋迦摩尼點化成佛,必經之路就是流沙河。為何史書記載老子過了流沙河就不知所蹤了呢。因為除了老子,別人都沒過過流沙河。流沙河對面是什麼東西誰都不知道,可是老子知道。東漢明帝時候釋迦摩尼成佛,親自來東土顯像,後派達摩老祖一葦渡江傳了小乘佛教,可惜流傳不廣。達摩老祖為何能一葦渡江,因為他就是從流沙河過來的,知道流沙河怎麼過。到了唐朝,許多少林神僧從藏經閣知道了過流沙河的方法,於是紛紛西行,七十二絕技之一就有此技。所以在老君的建議下,玉帝派沙僧下界駐守流沙河,老君是第一個過流沙河的人,對流沙河知根知底,所以沙僧下界是受了老君密囑的。


唐風宋月


實在要想知道老子去哪裡的答案,大家可以去問老子騎的那頭青牛🐮!



老子是中國幾千年來少有的哲學家,思想家,在中國文化史和哲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老子在完成《道德經》後,在中國歷史上徹底的消失了,史書記載老子騎著一頭青牛一路向西出函谷關,從此再也沒有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那麼,老子到底去哪裡了呢?



一類說法是老子出了函谷關後,一路向西,最後得道生仙而去。這種說法就比較扯淡了,雖然老子是中國道教的鼻祖,但真的要得道昇天,這也是後人的附會,當然也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一種說法是老子西出函谷關後,找了地方隱居了起來,沒過多久就死了,只是但是函谷關外地廣人稀,信息閉塞,世人無法得到準確信息。


沉墨I方之城


史籍記載:老子寫下《道德經》五千言,騎青牛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



趙凡丁201


老子既沒西去,也沒升天國,而是騎著青牛返回了人間,用自己悟修證果的一生傳承後世來渡濟末法眾生。


金鳳凰732


老子騎牛西去還能去哪呢?去西天了唄!但他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手機用戶74275369596


度印度而成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