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老祖呂洞賓智鬥二妖:行俠仗義是愛好,懲惡揚善是信條!


純陽老祖呂洞賓智鬥二妖:行俠仗義是愛好,懲惡揚善是信條!

故事:

他是八仙中唯一的劍修,身背大寶劍飛天遁地,無所不能。他得道後並未選擇破空而去,而是繼續行走凡塵。

行俠仗義是他的愛好,懲惡揚善是他的信條。他就是呂洞賓,道教主流全真派的祖師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純陽老祖。

今天要講的故事發生在湖北武漢,龜蛇二山雖小,但它的位置卻是獨一無二,左擁漢江,右抱長江,將武漢氣運聯為一體,為此毛主席都贊過: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純陽老祖呂洞賓智鬥二妖:行俠仗義是愛好,懲惡揚善是信條!


在很久以前,東海龍王手下有龜、蛇兩位大將,他二人皆是神通廣大,都認為自己比對方厲害,幾乎每天都要吵一架,三天都要幹一場。

這一天清晨,龜蛇二將不知因為何事又吵了起來,最後甚至抄起了傢伙,在龍宮中大戰起來。

二人各自施展神通,互不相讓,一時間攪的東海翻騰,怒浪濤天,即便是龍宮也跟著晃動起來。

三太子見龍王大怒,便出手將龜蛇二將痛扁一頓,拎著他們二人衝出海面,來到凡塵。三太子將龜蛇二將一個丟在漢陽,一個丟在武昌,讓他二人在此悔過。

龜將一落地,便化為龜山,前臨長江,北居漢水,西處月湖,南靠花湖,小山一般巨大身體威武霸氣,怒視高空飛落而下的蛇將。

蛇將還未落地,便看到龜將身化大山,貫通六脈,不禁心中暗罵。但此時由不得他在多想,便不甘示弱的飛向大江對面,龜將的對面,轟隆一聲巨響,蛇將也化為一座大山,綿延起伏,猶如一條巨蛇一般,頭臨長江,尾插鬧事,與對面的龜山隔江對峙。

純陽老祖呂洞賓智鬥二妖:行俠仗義是愛好,懲惡揚善是信條!


龜蛇二將被貶落凡間悔過,但無形當中卻是改變了此地的天地格局,將普普通通的山水之地,轉換成了集天地氣運,風水地脈的寶地,此後這裡風調雨順,無數百姓漸漸匯聚於此,成為遠近聞名的商業重鎮。

時間匆匆,歲月如梭,一晃就過去了數千年。龜蛇二將也隔江對望了數千年,倒還相安無事。

龜將比蛇將沉穩,打個盹就是幾十年,睡一覺就是幾百年。可蛇將好動,見幾百年過去了,也不見三太子前來,無聊之下便想起以往與老對手每日的打打鬧鬧,不禁有些懷念。

想著想著,內心便開始有些耐不住寂寞,想要挑逗龜將一番,便施展神通將蛇山變大,一路向對岸延伸而去。

龜將察覺後,不甘示弱,也將身體不斷的變大,這二妖鬥氣,卻是使得長江水道越來越窄,緊緊數月,已經窄得和漢水差不多了。上游江水不暢,因此許多良田與村莊被水浸沒,百姓苦不堪言。

這一天呂洞賓仙遊至此,立馬就感覺此地天災非比尋常,等他駕雲飛抵高空向下一看,這才發現此地天地合局已變,而源頭就是那龜蛇二妖。

純陽老祖呂洞賓智鬥二妖:行俠仗義是愛好,懲惡揚善是信條!


如果任由這倆犢子胡鬧下去,蛇頭碰到龜頭,豈不把大江攔腰隔斷,到時上游的萬頃良田盡成澤國,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這二妖為了加快延伸的速度,每天都在不斷的吸取江河氣運,如此下去,再好的風水寶地也扛不住這兩個孽畜如此貪婪的吸取。

呂洞賓深知自己剛得道不久,遠不是這有幾千年道行龜蛇的對手,手捻鬍鬚沉思片刻後便從高空飛落而下,搖身一變化成一個採藥老人。

這老人身背藥袋,肩扛寶劍化成的銀鏟,悄無聲息的來到蛇妖所化蛇山中部,手舉銀鏟,向蛇山腰部狠狠剷下,蛇妖脊骨受創,疼痛難忍,只好拼命的往回縮頭,一直縮到武昌岸上,再也不敢妄動。所以至今在蛇山的中部,還能看到低了很多,像是曾經斷過的樣子。

呂洞賓所變化的老人又來到對岸,見這龜妖皮糙肉厚,再用對付蛇妖的方法恐怕行不通,便下山請來當地的能工巧匠,一夜之間便在龜妖的頭上造了一座‘禹王廟’,把大禹神位請來,鎮住龜妖。

純陽老祖呂洞賓智鬥二妖:行俠仗義是愛好,懲惡揚善是信條!


龜妖被壓得渾身麻木,只能慢慢往漢陽岸邊縮,勉強縮到岸邊的時候,它便再也沒有力氣縮了,只能停下,老老實實懺悔。

龜蛇二妖回到原位後,水道復歸如初,長江之水滾滾東流而去。兩岸百姓歡天喜地,而呂洞賓則是微微一笑,飄然而去。至於他去了哪裡,我想應該是河南吧,畢竟白牡丹在那裡已經等待多時。

好啦,純陽老祖呂洞賓鎮壓二妖的故事就到這裡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