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戰“疫” 書寫使命擔當

解封、重啟、復甦、再出發……經過76天的艱苦戰疫,捱過了至暗時刻,扛住了血淚堅守,以武漢為主戰場的我國本土疫情傳播被基本阻斷,疫情防控總體格局迎來標誌性節點。在這兩個多月的疫情防控戰,中西醫並肩作戰、優勢互補無疑是重大亮點,也是中國方案的寶貴經驗。連日來,多國科學家、臨床醫生與中國中醫藥專家在線交流取經中醫藥防疫經驗,我國的中成藥、飲片、針灸等中醫藥物資也正加速“出海”馳援。

中醫藥戰“疫”   書寫使命擔當

在我國疫情防控中,中醫藥治未病、辯證論治、多靶點干預等獨特優勢發揮了積極作用,並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大範圍有組織實施早期干預、首次全面管理一個醫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區、首次以中西醫聯合巡診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參與較早、全病程參與、介入度最深”,最終探索形成了以中醫藥為特色、中西醫結合救治患者的新方案。這既是堅持中西醫並重的中國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也由中醫藥具有的獨特功效所決定。

當前,世界各國對於新冠病毒的認識仍處於探索階段,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中藥以不變應萬變,通過症候演變的規律確定治療方案,在疫情一線的救治實戰中被證明了卓有成效。

在疫情洶洶、病例急遽爆發、醫療資源緊張的現實下,讓發熱、留觀、密接、疑似四類人普服中藥,施以標準通治方“中藥漫灌”,縮短了症狀持續時間,及時截斷了疫情的蔓延和擴展勢頭,創新了中醫藥參與社區防護的模式,使防控關口前移至社區。

在全中醫的方艙醫院,對輕症普通型患者主要採用中醫藥綜合治療,實現了“所有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治療奇蹟。

在重症、康復階段,中醫藥辯證論治、一人一方,在血氧飽和度不穩定、炎症控制不及不佳、控制病情惡化發展等病理環節上發揮了作用。同時,也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康復,減少後遺症。

大疫出良藥。此次疫情中,中醫藥推動科技攻關,對已經納入第五、第六、第七版診療方案的中成藥和方劑,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篩選出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在臨床救治的同時開展了中醫藥的基礎研究,積極篩選評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已上市中成藥。同時利用國家科研平臺開展新藥研發,中醫藥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戰疫史,歷代中醫治療疫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有記載的500多次大小瘟疫中,中醫藥沒有一次缺席。而近年來,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體現出的責任與擔當,也舉世共睹。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療效得到世衛組織的肯定;中醫治療甲型H1N1流感取得良好效果,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中醫藥在防治艾滋病、手足口病、流腦、乙腦、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以及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也發揮出了獨特的作用。

病毒無國界,人間有大愛。揆諸當下,全球疫情形勢嚴峻,蔓延與傳播速度仍未遏止。

疫情當前,同此涼熱。抗擊疫情,需要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攜手,開展國際合作,也需要中西醫協力應對。

中國的中醫,世界的中醫。中醫藥為傳染病防治提供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策略,中醫藥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仍然是人類戰疫的重要武器。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共識下,中國醫藥將繼續為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願景、促進人類健康書寫使命擔當。(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