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康復試卷上揮毫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龍華 通訊員 夢姝

中醫藥,是人類抗疫的重要武器。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中醫藥大顯身手,成為一大亮點。

如今,在幫助出院患者全面康復、恢復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方面,中醫藥又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位重症患者出院後的功課

每日定時做深呼吸,是67歲馮婆婆的日常。作為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治癒患者,這已經成為她每天必做的功課。

“一天比一天好,我看到了希望。”馮婆婆爽朗的笑聲裡,飽含興奮。

4月3日,馮婆婆來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新冠肺炎康復門診就醫,更加篤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加速恢復,做身體上“更好的自己”。

1個多月前,馮婆婆被送進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重症監護室,肺部幾乎成為“白肺”,性命危在旦夕。醫院急診科主任李旭成採用中西結合雙管齊下治療,3天后,馮婆婆的氧飽和度提升到95%,7天后成功脫離呼吸機。在住院20多天後,順利治癒出院。

“臨行前,李主任主動加了我的微信,出院後,跟蹤詢問身體情況,指導我恢復期飲食要清淡,要多注意休息,還要加強一些康復措施,包括深呼吸、理療等。”馮婆婆介紹。這段時間,她在家堅持做八段錦、體操、擴胸運動等。

“這些康復手段促進了肺裡的炎症吸收、減少粘連。”老人頗有心得地說。4月3日複診後,老人信心倍增。

據介紹,早在2月24日,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就開設新冠肺炎康復門診,通過中醫藥湯劑、針灸、艾灸等中醫適宜技術,膳食指導,鍛鍊等方式,為862位患者提供康復治療。一些蔡甸等地的患者也趕來求診,部分外地患者則通過線上問診。

多學科合解康復命題

“6萬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並不意味著醫療的使命已經結束,相反,如何更好地幫助他們進行肺部功能康復、提供心裡諮詢干預,早日迴歸正常生活、迴歸社會,這也是醫學的應有之義。”省中醫院黨委書記巴元明教授說,“一直秉承著‘治未病’理念的中醫,更有著需要思考和實踐的廣闊空間。”

3月5日,湖北省中醫院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新冠肺炎多學科模式(MDT)康復門診,為患者提供線上和線下的診療服務。其後,成立了新冠肺炎康復綜合病區,用於收治新冠肺炎康復期合併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

在省中醫院老住院部3樓新冠肺炎康復綜合病區,收治了20餘位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他們大多有糖尿病、中風、惡性腫瘤、消化道疾病等基礎疾病,有的還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醫院抽調了肺病、內分泌、消化等專科的12名專業醫師、15名護理人員共同組成這個新型綜合病區的醫療團隊。

“雖然還在摸索中進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實現目標的堅定。”新冠肺炎康復綜合病區醫師劉泉說,“我們要更為周全地考慮新冠肺炎帶來的影響,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醫療服務,努力提高康復患者的生活質量。”

4月2日,省中醫醫院還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內科李光熙主任團隊,對病房的疑難危重患者進行遠程醫療會診,對患者的中藥用方以及肺功能、運動功能康復、心理疏導等方案達成共識。

把病人作為一個整體去考慮,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醫學理念。“真沒想到,我們能享受到如此細緻的關愛。”56歲的康復患者王平興奮地說。

在高起點上又一次起跳

4月6日,全國名中醫張伯禮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劉清泉院長傳承工作室落戶武漢市中醫醫院。市中醫醫院張軍、盧麗君等7名重症醫學科、呼吸科等醫生拜師張伯禮、劉清泉。

該工作室承載的使命是,保障抗疫期間科研攻關項目順利完成,同時,培養出一批高層次的中醫藥在重症、急症方面人才。

市中醫醫院作為武漢市市屬唯一一家三甲中醫醫院,也是中醫藥抗疫的主陣地。“這裡積累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豐富經驗,也為後期中醫干預康復作了良好的鋪墊。”專家們認為。

在張伯禮、劉清泉的指導下,市中醫醫院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中西醫結合治療醫務人員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的近期及遠期療效觀察》將得到更有力地推動,其任務是為新冠康復期治療制定具體研究方案。

“新冠病毒對人的肺和免疫系統會造成損傷,如何更好開展康復者治療工作是當前主要任務。”張伯禮院士說,“中醫在免疫調節這一塊有獨特的學術優勢。採用中西醫結合的康復方法,包括呼吸訓練、心理調攝、中醫針灸按摩等,一人一方,讓患者能夠儘快徹底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