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諸葛亮?誰把諸葛亮推上神壇,誰又想他萬劫不復?

打倒諸葛亮?誰把諸葛亮推上神壇,誰又想他萬劫不復?

諸葛亮是古代臣子的標杆,是帝王心中的一杆秤

中國人喜歡造神,也喜歡毀神。比如龍王爺,中國人創造了一個呼風喚雨、保佑五穀豐登的神明形象,日日祈禱;一旦這個神明收了好處卻不辦事,立刻推倒塑像,搗毀廟宇。

諸葛亮本是一個軍政能力卓越、道德情操高潔的凡人,但是歷代文人、帝王、百姓,出於不同目的,將凡人諸葛亮塑造成了一個神明:手持鵝毛扇,身披乾坤袍,擺下七星燈,呼風喚雨,逆天續命。

打倒諸葛亮?誰把諸葛亮推上神壇,誰又想他萬劫不復?

《軍事聯盟》為了美化司馬懿,令他穿上婦人衣服,當眾背誦出師表,竟把諸葛亮氣吐血

所以魯迅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亮之智近乎妖。

人們把諸葛亮塑造成神明,那麼,在不如願的時候,人們也會毫不留情地打倒諸葛亮。

比如北宋的司馬光,他是一個保守派,不支持當時的北宋與西夏的戰爭,甚至做出了把將士們打下的城池送還西夏的事。在這種立場上,他批評諸葛亮北伐,“諸葛亮自負才能,逆天而行,自取敗之也”,認為諸葛亮自恃有才能,堅持北伐,逆天行事,自取滅亡。

打倒諸葛亮?誰把諸葛亮推上神壇,誰又想他萬劫不復?

司馬光是個卓越的文學家,但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軍事家,對諸葛亮的評價很“粗鄙”

對諸葛亮的北伐,歷代褒貶不一。少有人實事求是分析北伐得失,大多數人根據自己的需要而主觀評價諸葛亮功過。希望朝廷對外用兵的人,讚揚諸葛亮北伐,認為他忠義無雙;希望朝廷休養生息的人,批評諸葛亮北伐,認為他窮兵黷武。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也是一個爭議頗大的事情。愛之者稱其嚴明軍紀,知錯能改;恨之者稱其識人不明,推諉責任,甚至有陰謀論將失街亭上升到諸葛亮與劉禪的政治鬥爭上。

平心而論,諸葛亮任命馬謖守街亭,的確用人不當,但他斬殺馬謖,究竟是嚴明軍紀,還是推卸責任,就由個人根據個人需要而大肆扭曲。

打倒諸葛亮?誰把諸葛亮推上神壇,誰又想他萬劫不復?

編造材料、扭曲事實,以此抹黑諸葛亮,是黑粉的主要做法

領導者更願意認為諸葛亮嚴明軍紀,因為他希望屬下都能夠令行禁止;而底層執行者更願意認為諸葛亮不該斬馬謖,因為他們希望有領導替他們承擔責任,而不願意自己對惡果負責。

古人對諸葛亮評價不一,多是出於自身的政治需要,尚且有情可原。而今人誹謗諸葛亮,純屬“故作驚人之語”,吸引眼球。比如易中天,他講《三國》,既不是歷史,也不是演義,而是先找一個新穎的角度,而後選擇性地蒐集材料,為的是能夠增加收視率、賣更多書。比如高曉松,他也是一個高調的諸葛亮黑粉,典型論述如諸葛亮打敗仗太多才不敢謀朝篡位。

打倒諸葛亮?誰把諸葛亮推上神壇,誰又想他萬劫不復?

杜甫有詩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罵諸葛亮的人如塵土一樣消逝,諸葛亮依然不朽

易中天是個教授,但不是三國史專家,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國,並不比普通人更有說服力。高曉松是個“說書人”,擅長講故事,也不是歷史學家。他們批評諸葛亮,一不是辨析歷史史實,二不是推行個人政治主張,純粹是為了賺錢。這是很卑劣的。

諸葛亮不是神,也會吃喝拉撒,也會和老婆生孩子。無論古人今人,不要夾雜個人利益來扭曲諸葛亮,是為是,非為非,不造神,也不毀神,才能正確認識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