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日本明治政府的《五條誓文》及其落實情況

1868年,明治維新勝利後,16歲的明治天皇被倒幕派的領袖們推向了歷史的前臺,1868年3月14日,日本明治政府公佈了《五條誓文》。該文的原案稱《議事體制大意》是1868年正月由大臣由利公正起草的,後由福岡孝弟修改為《會盟》,最後由“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最終將其改為《五條誓文》並公之於眾。

五條誓文的內容如下:

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二、上下一心,大展經綸;

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

四、破舊來之陋習,基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


解讀日本明治政府的《五條誓文》及其落實情況

《五條誓文》的日文原文

對《五條誓文》的解讀

第一條: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第一條的意思是,要廣泛的建立議會,國家的所有大事小情都應在大家的商議中解決,第一條的目的是為穩定大名、公卿等日本社會中原有的社會上層,便於建立一個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打破原有的藩國林立,中央對地方無力控制的局面。

第二條:上下一心,大展經綸;

第二條的意思是要強調日本全國上下一心,去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是日本可以迅速成為富強的國家。

第三條: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

第三條的意思是要廢除日本社會原有的封建身份等級制度,使公卿(原天皇身邊的近臣如巖倉具視、三條實美等)和武家(薩摩、長州等藩的大名島津久光、毛利敬親等)同心,庶民(以豪商豪農為主的地主資產階級和百姓)也能"各遂其志",各安其業,是日本社會的各階層都可以良性的運轉起來。

第四條:破舊來之陋習,基天地之公道;

第四條其實暗示了明治政府要放棄攘夷口號,不再與外國人對立,而是要與外國人和平交往。

第五條: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

第五條是要學習西方的科技文化,以振興皇國的基業。


解讀日本明治政府的《五條誓文》及其落實情況

《五條誓文》的實施落實情況


不可否認,明治政府在明治維新的過程中,還是很好的貫徹落實了《五條誓文》中的精神。不過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某些細節多少出現了一些“跑偏”的情況。

第一條: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在明治政府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政府的決策是巖倉具視和三條實美等太政官,後來隨著太正官制的消失,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又開始了藩閥政治,所以基本上還談不上民主。但是這期間,日本民間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以大隈重信和板垣退助為首,掀起了日本政黨政治的高潮。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議會等形式開始確立。可以說《五條誓文》的第一條,基本上是落實了,雖然天皇是個神一般的存在,決定著各項議案的通過與否,但是,主要的形式還是議會的決議。

第二條:上下一心,大展經綸;

這條落實的最好,明治維新後,政府主導了經濟改革,日本社會上下,開足了馬力,大搞近代化實業建設,三菱、三井等工業企業開始大力發展。日本跑步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解讀日本明治政府的《五條誓文》及其落實情況


第三條: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

這一條,由於涉及的社會成員太過於廣泛,所以,很多成員的志向是否達成,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武士(下層武士)集團的沒落,在社會轉型時期,農民遭到了殘酷的剝削和壓榨,這都使得明治維新沒有很好地為日本人民謀得福祉。但是,有一點是應該等到肯定的,那就是廢除了封建的身份制度,在法律上是“四民平等了”。普通人不再被束縛在土地上。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說這第三條,是否得到了落實,只能說原則上達到了,具體的就看個人的境遇了。

第四條:破舊來之陋習,基天地之公道;

這一條也完成了,很多舊習慣破除了,日本為了爭取與西方接軌,開始穿西式服裝、吃西餐。更有甚者甚至希望和西方人通婚改良人本人的人種……。


解讀日本明治政府的《五條誓文》及其落實情況

鹿鳴館是仿照西方建立的


第五條是要學習西方的科技文化,以振興皇國的基業。

毋庸置疑,日本在明治維新期間學習西方學得很徹底,岩倉使節團出使西方,學習了西方的先進政治制度,之後很多日本官員和個人,都以出國留學為榮。日本這個國家也在不斷的學習西方的過程中不斷地強大了起來。第五點算是完美的完成。

總結

《五條誓文》是明治政府向當時日本社會和日本人民作出的承諾,總體來看,其宣誓的五項內容基本上都得到了落實,但是有政策在一些細節上難免被疏漏或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頗。這也是無法完全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