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海上运输的崛起如何促进了日本海外的扩张?

导语

明治时期日本国内出现了危机局面,为了转移国内的注意力决定向海外用兵,但运输设备日本十分的匮乏,三菱积极的参与到海运领域上,让政府认识到了这些民间企业的作用,在政府的扶持之下三菱航运事业快速的发展,很快的就垄断了国内的海运。而此时的政府出面干涉逐渐的控制,最终组成国家掌控的船会社使之为国家服务。

三菱航运的扩张和国家支持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国家谋求海权而促使了三菱海运的蓬勃发展,但是当三菱垄断了国内的航运之后,不利于国家的掌控,政府便又出面干涉加强控制。政府与公司的利益发生冲突不断的斗争,推动了日本向海外扩张。

三菱海上运输的崛起如何促进了日本海外的扩张?

民办企业三菱为何能获得政府青睐

工业革命使人类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船的发明极大的促进了海上运输事业的发展。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禁止建造大船,当时日本国内的船都只适合内河运输。直到发生了佩里叩关巨大的黑船冲击着日本的认识,在怀着复杂的情绪下开始向西方学习造船技术,并且大批量的购买船只。

在1874年的2月6日日本决定出兵台湾,但实际的出兵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此时的日本海上运输主要还依靠的是老式的帆船,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粮食、士兵是不太现实的,采用西方的汽船则成为了当务之急。日本政府先是租借了外国的汽船,但是不久后外商又临时解约,日本政府又紧急的购买汽船缓解当下的空缺。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并没有结束购买汽船的计划而是继续壮大本国的海运力量。

对外出兵暴露了当时日本的海运非常落后,自身的运输能力不足,在大量购买外国汽船后,又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货船的装载、发船、进出港口、卸货等等一系列操作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在日本国内当时的官办的邮便蒸汽船会很有实力可以胜任这些工作,但是被其拒绝,反而是推举了一家民办企业三菱。

三菱海上运输的崛起如何促进了日本海外的扩张?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官方的邮便蒸汽船会推辞政府的命令呢?

因为当时日本的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邮便蒸汽船会的庇护者木户孝允因为反对对外出兵,最终而辞职。这样使得公司失去了靠山,对政府下达的命令消极反抗。

再有就是邮便蒸汽船会和当时的三菱处于竞争的关系,双方在相互争夺内海运输市场,而且在于三菱的对阵中公司处于下风,局势岌岌可危。面对困境公司不得不借助其他办法调离三菱的压力,这就是将三菱举荐出去。想借着三菱参加军需运输,而无暇顾及到内海运输趁机抢占市场,而且当时的邮便蒸汽船会社长认为军需带来的利润远远不及占据国内航运市场。

但是邮便蒸汽船会此番举动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推荐三菱和政府合作大大加快了三菱崛起的步伐,使得三菱主宰了海上运输,加速了邮便蒸汽船会的解体。

三菱海上运输的崛起如何促进了日本海外的扩张?

三菱会社对于加入军需运输非常的感兴趣,在国邮便蒸汽船会的推辞之下,政府的目光转移到了三菱的身上,三菱开始了与政府的紧密合作。

日本当局为何紧急开通横滨—上海线

1875年三菱开辟了横滨—上海航线。对外出兵刚刚结束日本政府为何马不停蹄的开通海外线路?

因为日本在对外出兵时购置了大量的汽船,战争结束后为了不使这些汽船浪费而急需开辟新的海外航线,同时也可为政府盈利。况且日本此时的沿海航权、海外贸易还被欧美国家控制,主权被威胁这是让日本政府寝食难安的。

面对外国公司垄断航运,日本政府想要培养自己的海运公司,但官方培养的回漕会社、邮便蒸汽船会社都不堪大用,最终民企三菱成为了日本政府收回航海权、开辟海外航线的最佳选择。

1875年开始三菱在政府的支持下便开始向外国公司争夺航运市场,首先与美国PM公司开战,通过降价的手段击垮了PM公司,收购了PM公司横滨—上海线的运输船只和港口设施。

三菱海上运输的崛起如何促进了日本海外的扩张?

三菱一个刚刚起步的海运公司,为何可以击败实力强大的美国公司?

这是因为三菱与PM公司展开的竞争不单单是市场竞争,在三菱的背后有着政府作为支撑,政府与公司合力击垮了PM公司。三菱在竞争中使用的降价手段使得公司亏损巨大,但是仍然继续坚持,是因为在争夺航运权的背后还有着其他非利益的因素,三菱将公司的经营至于国家的高度,将收回航海权作为最高目标,此次竞争不在于盈利而在于收回航海权。反观PM公司在失去美国政府的援助之后,看到三菱不惜代价也要收回航权,便最终决定退出竞争。

政府为何对三菱态度发生转变

三菱对国家发展的大力支持,使得明治政府开始大力的扶持三菱。1875年8月大久保利通提交了《委任三菱会社掌管商船事务命令书之议》,政府批准后在9月15日下达《第一命令书》,三菱成为了日本政府官督民办的企业,奠定了三菱在航运界的地位。

1876年政府下达《第二命令书》对三菱进行了大规模的援助,此时的三菱海运势力已经扩张到中国、朝鲜、日本等主要的口岸。在之后日本的西南战争中也有三菱负责军需运输,三菱在此次战争中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光给三菱的船只使用费就达到了344万日元。三菱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1877年的三菱收入为416万日元,其中政府租用收入有299万日元。1880年三菱拥有37艘汽船,日本全国有210艘这样看起来三菱似乎不占据优势,但是三菱的汽船全部是大吨位的,全国汽船吨位为66476吨,而三菱为41162吨占据全国吨位的百分之六十二,三菱运输能力已经可以垄断日本国内的海运。

三菱不仅垄断了海运,还控制了整个海运产业链。假如货主委托三菱买单结汇,在运费的汇兑必须要使用三菱银行,其他的货物也都必须要加入三菱的保险单一并由三菱进行运输,而且货物的装卸也必须在三菱的仓库。这样整个环节三菱掌握了巨大的利润,三菱打破了过去货物运输的惯例,使得很多的货主、批发商遭受打击而破产。

三菱海上运输的崛起如何促进了日本海外的扩张?

三菱凭借着政府的特权和在战争中积累的财富,使得有了在航运业为所欲为的能力。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三菱的不满,报社纷纷发表文章抨击三菱垄断航运,要求成立新的海运公司。认为三菱的垄断航运,运费高昂,国内运费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三菱的不断膨胀遇到紧急情况恐怕难以听命于政府,国内的汽船数量少对国家的发展不利。

三菱的一系列行为招致了政府的不满,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暗杀,紧接着支持三菱的政府官员都相继下台,于是政府开始对三菱下手。1882年政府对三菱下达了《第三任命书》,开始有扶持而转变为控制。虽然开始对三菱做出限制,但实际的执行效果来说并未对三菱造成影响,很多的内容还停留在口头上。

随着抨击三菱的声音越来越高,政府开始成立新的海运公司共同运输会社,由海军少将伊藤隽吉为社长、海军大佐远武秀行为副社长。这家新成立的运输公司,由海军的势力掌控,成为了海军的战时商船队。

结语

共同运输社和三菱在航运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双方争抢客源、货源,在票价、出航时间、航行速度、服务都展开竞争。将价格压低,附送小商品吸引顾客,而且双方的船只在航行中拒绝相互礼让,撞击事件频频发生。这样的竞争所造成的是巨额亏损,在1884年共同运输社亏损25402日元,三菱亏损216949日元,1885年共同运输社亏损332982日元,三菱亏损476000日元。

三菱海上运输的崛起如何促进了日本海外的扩张?

双方的激烈竞争和亏损程度已经超出了政府的底线,这样的恶性竞争下去不是政府所期望的,因此政府开始出面干涉。经过两次调停之后在1885年9月,三菱和共同运输社合并成立了日本邮船会社至今依然运行。

邮船会社的规模是空前的占据全国汽船吨位的百分之七十七,政府为了防止邮船会社失控下达了《命令书》,给邮船会社套上了枷锁,并且要求在非常时期公司的船只交由海军管理服从政府调配,为邮船会社加上了国家的意志。

此后的邮船会社开辟众多的海外航线,1885年到俄罗斯,1893年到印度,1896年到欧洲、美洲等地。对外航线的不断开辟从夺回日本沿海权,在到向外海扩张使得日本的海权意识不断增加、膨胀,开始引导其不断的扩张。

参考文献

《三菱财阀史》

《明治运输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