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美術史|新古典主義藝術的簡單源流

新古典主義藝術的簡單源流

——摘自《博物館裡的黃金時代》(青年出版社)

1760年之後,從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傳統的意大利開始,歐洲各國普遍開展了古代遺蹟的考古挖掘活動,對希臘和羅馬的古代藝術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古典主義與啟蒙運動的結合,在新的時代產生了新的影響,遠至俄國與美國都出現了追求古典理想美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在歐洲藝術的中心法國巴黎,崇尚古典理想、弘揚高貴精神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美術運動蓬勃興起,新的審美時尚和藝術趣味反對日漸頹廢的洛可可藝術,在法國畫壇形成了崇高和典雅的藝術風格。

18世紀中葉的意大利羅馬聚集了許多來自歐洲北部的藝術家,他們不僅研究古希臘羅馬藝術品和出土的考古文物,而且反對當時占主導地位的洛可可風格,推動了藝術向古典風格的轉變,其中在羅馬工作的德國畫家和美學家

安東·拉斐爾·門斯(ANton Raffael Mengs 1728-1779)在新古典主義美學中起到了先驅者的作用,他的畫作摒棄了洛可可風格,採取了更加古典的創作方式。

此後,新古典主義藝術的旗手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在英國大獲成功,同時也培養了許多美國學生,從而把新古典主義藝術傳播到美國的畫家本傑明·韋斯特(Benjamin West 1738-1820)都曾在羅馬感受到新古典主義。

閒話美術史|新古典主義藝術的簡單源流

法國匯聚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各種源流從而成為新藝術風格的中心。相對於17世紀的古典主義,18世紀的法國新古典主義強調理性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注重人物形象的雕塑感,注重素描技法在造型中的作用,追求的是英雄主義的高貴氣質

最重要的代表畫家是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他的許多畫作與當時的法國大革命的活動相結合,宣揚的是古希臘故事中的愛國與獻身精神,使得畫作充滿了高貴的英雄氣概,尤其是《賀拉斯兄弟的宣誓》這幅名畫,是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典範之作。

19世紀初期,新古典主義成為整個歐洲的主流藝術風格。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新古典主義開始放棄革命年代的英雄風格,而是轉向更加古典主義,甚至是浪漫主義的方向,藝術風格和精神氣質發生了變化,最後發展成19世紀的法國學院派古典主義,走上了非現實性的藝術程式化道路,追求題材、技巧和藝術風格的規範化,尤其是注重素描的表現力。

閒話美術史|新古典主義藝術的簡單源流

布格羅《黎明女神》

出現了一大批有才華的著名畫家,例如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弗朗索瓦·熱拉爾(Francois Gerard 1770-1837)、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 1823-1889)和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等著名畫家。此外,在雕塑領域也出現了一批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如創作了《伏爾泰坐像》的烏東(Jean-Antoine Houdon 1741-1828)、意大利雕塑家卡諾瓦(Antonio Canova 1757-1822)等。

閒話美術史|新古典主義藝術的簡單源流

安格爾《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

閒話美術史|新古典主義藝術的簡單源流

韋斯特《維納斯安慰丘比特》

1840年之後,隨著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運動的興起,新古典主義在西方藝術上失去了原有的影響力,但仍然作為一種藝術傳統元素在現代藝術的框架中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