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从地主家的儿子到大政治家,用铁血铸就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从地主家的儿子到大政治家,用铁血铸就德意志帝国

1866年的夏天,一名年轻人在柏林街头散步。他不断打量着路上的行人,偶尔拉紧身上的大衣。突然,他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射击一名普鲁士官员。可惜青年的枪法不够精湛,两发子弹并没有命中官员的要害,而那名官员迅速扑向青年,狠狠地掐紧他的脖子。青年的暗杀行动最后失败了,他本有机会改变历史,因为那名普鲁士官员正是大名鼎鼎的奥托·冯·俾斯麦。

01

1815年4月1日,一名婴儿降生在申豪森的大庄园里。孩子的父亲欣喜若狂,替孩子取名为奥托·冯·俾斯麦。那时的他还不知道,几十年后这个名字将响彻世界。

俾斯麦出生在一个容克贵族的家中,家庭环境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性格。父亲性格固执却又温和,年轻的时候服过兵役。后来他辞退军职,回到乡下以饮酒打猎为乐。

俾斯麦的母亲出身于门肯家族,这个家族有许多历史、法律教授,先祖还进过内阁。母亲崇尚自由思想,有理性思维同时喜欢各种应酬活动。

父亲的性格固执保守,而母亲却向往自由,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不过,俾斯麦却很好地融合了他们的特点——性格保守,却又能理性分析问题,擅长交际。

1822年,俾斯麦前往柏林求学。当时德国的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许多孩子都嘲笑俾斯麦这个封建贵族。在这种环境下,俾斯麦十分看重他的自尊,而好斗、易怒也成为学校对他的评价。

不过俾斯麦的学习天赋在这时展现出来。俾斯麦在这段时期里学会了英语、法语,还懂得俄语、拉丁语和其他一些小语种。惊人的语言天赋,预示着俾斯麦将在外交上有所作为。

1832年,一名穿着奇装异服,腰间挂着佩剑,身后跟着一只猎犬的青年走入哥廷根大学。这名青年就是俾斯麦,在这段时期里他年少轻狂、放荡不羁。同学们对他的装扮印象深刻,同时他的战绩也令人瞩目——三个学期决斗二十五次,只有一次负伤。

1833年,俾斯麦转入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在大学里俾斯麦没有好好学习,反而开始追求享乐。俾斯麦先后喜欢上两名贵族小姐,想尽办法讨小姐的欢心,但他当时没有多少钱,结果欠了一屁股债。

俾斯麦把时间都放在享乐上,基本上没有去听过课。1835年,俾斯麦即将面临结业考试,这时候他展现出他惊人的天赋。他临时复习一段时间后,写出高分论文,顺利毕业成为律师。

毕业后,母亲在亚琛为他谋了官职。俾斯麦来到亚琛后,继续他以前的生活。很快,俾斯麦再次欠下一大笔债务,同时他与上司不和,三个月后俾斯麦就辞去官职。

俾斯麦:从地主家的儿子到大政治家,用铁血铸就德意志帝国

02

俾斯麦辞职后,回到庄园度过了九年的时光。这段时光他开始真正地积累实践经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广泛阅读各种政治、经济、历史和哲学类书籍,甚至还跑去研究农业化学技术。同时他没有忘记打理农场,他的农场与别人相比能够获得更多的收成。

1847年,俾斯麦与一名小姐结婚。一年后,柏林发生了一场起义,俾斯麦通过三种方式勤王,但是都失败了。虽然结局并不美好,但正是这一次宝贵的教训,俾斯麦的思想开始由保守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1853年,俾斯麦成为法兰克福邦联议会的普鲁士代表。当时奥地利是议会的领袖。于是,俾斯麦决定用实际行动为普鲁士争取与奥地利相同的地位。

他的做法是:在会议开始时,点燃一支雪茄。

在那时,奥地利掌控着议会,开会时只有奥地利代表才能吸烟。俾斯麦这种举措宣示着普鲁士与奥地利平起平坐。

消息传回柏林,许多人嘲笑俾斯麦的政绩就是在议会里抽雪茄。不过,俾斯麦在议会里学到许多东西。他的外交手段有了进步,正如在写给妻子的信里说到:“我已经进步到可以用很多华而无实的文字来阐述一些废话”。

同时,俾斯麦刚开始反对德意志统一,因为他是大普鲁士主义者。他认为如果德意志统一,那么普鲁士将会溶解在德意志中。经历议员生涯后,俾斯麦意识到民族统一趋势无法避免,开始谋划德意志的统一。

1857年,威廉亲王摄政,认为俾斯麦不值得重用。于是亲王任命俾斯麦为驻俄公使,将俾斯麦打发到俄罗斯。1862年,俾斯麦改任法国大使。

就在俾斯麦出使法国这年,他突然收到国王的任命书。国王决定任用他为新的内阁首脑。事情有些出人意料,一个被冷落的外交官,怎么突然就被国王重用?

原来议会对新的军事预算不满意,军队无法得到军费。国王决定让俾斯麦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成功了,危机就能渡过;如果失败了,俾斯麦就会背黑锅。

俾斯麦采用旧的预算,同时适当增加税额作为军费,巧妙地解决问题。这时,俾斯麦成为普鲁士的政府首脑,他将开启新的时代。

俾斯麦:从地主家的儿子到大政治家,用铁血铸就德意志帝国

03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也是他们在1848至1849年犯过的最大错误——而是要用铁与血来解决”。这是俾斯麦最著名的一句话,从此他被称为“铁血宰相”。

1848年,德意志曾经尝试和平统一。当时有小德意志与大德意志两种方案。由奥地利来完成德意志统一,是大德意志方案;由普鲁士完成统一,剔除奥地利,是小德意志方案。奥地利帝国拥有大量德意志以外的领土,不想因统一而丧失其他地区,因此议会希望普鲁士能完成统一。

可是普鲁士国王拒绝接受“贱民的皇冠”,议会的自由派力量不够强大,于是和平统一的希望破碎了。德意志只能通过“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完成统一。

俾斯麦为民族统一作了详细的规划,第一个敌人就是丹麦。丹麦控制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而这两个地区自古就是德意志的领土。普鲁士的军事实力比丹麦强大,但是问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可能干预战争。

这时俾斯麦开始发挥他的外交本领。他利用自己的大使经历成功说服沙俄与普鲁士结盟,然后再动用关系让法国保持中立。同时,俾斯麦打着“德意志人保卫德意志”的旗号,说服奥地利与普鲁士一同作战。这样一来,即使欧洲国家谴责战争,奥地利也能为普鲁士分担压力。

战争非常顺利,丹麦最后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

解决了丹麦人,接下来俾斯麦要将奥地利踢出德意志,可以说俾斯麦马上把枪口对准盟友。在正式开战前,俾斯麦要做一些准备。

俾斯麦把目光放到意大利身上。当时威尼斯处于奥地利的控制下,于是俾斯麦向意大利人许诺只要意大利在战争中支持普鲁士,那么他将支持意大利收回威尼斯。就这样,俾斯麦与意大利结盟,同时拉拢巴尔干半岛上对奥地利不满的国家,孤立奥地利。

计划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法国的态度。法皇拿破仑三世希望成为像他叔叔那样伟大的人物,可是在外交上他毫无作为。拿破仑三世选择保持中立,放任普鲁士兼并弱邻。

战争开始了,这原本是一场持久战,可是一名将军让普鲁士迅速取得胜利。这名将军就是老毛奇。他成立总参谋部,率先将现代步枪运用在战场上,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以少胜多击败奥地利。

国王威廉十分高兴,希望奥地利能割让领土。这时俾斯麦站了出来,劝诫国王宽容对待奥地利,尽早结束战争,避免外国干预。俾斯麦与国王爆发争吵,甚至以辞职要挟国王听从他的建议。最后,国王让步,奥地利战败,被赶出德意志。

现在,奥地利主导的德意志邦联已经解体,北德意志由普鲁士完成统一;南德意志则由奥地利控制。法国成为俾斯麦的下一个目标。

俾斯麦:从地主家的儿子到大政治家,用铁血铸就德意志帝国

04

俾斯麦希望南德意志的邦国可以自愿加入普鲁士,而法国这个外敌可以促进德意志的团结。同时,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生活着许多德意志人,俾斯麦想把他们纳入帝国。

双方都有开战的意愿,却都不想成为入侵者。战争的爆发,还需要一个时机。

1870年,西班牙出现王位继承问题,而普鲁士的利奥波德亲王可以继承王位。普鲁士欣然同意西班牙人的邀请,但法国对此表示不满。一旦利奥波德亲王成为西班牙国王,法国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局势恶化后,威廉国王决定退让,拒绝西班牙王位。

危机似乎化解了,于是拿破仑三世要求威廉国王许诺永远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尽管威廉国王十分不满,但还是准备接受条件,同时拍了份电报通知俾斯麦。

在外交事务中,任何一句话都十分重要。俾斯麦明白这一点,于是他篡改了国王的电报。他修改了几句话,使电报表达出一种强硬态度。篡改电报后,俾斯麦故意将内容泄露出去,消息迅速传遍巴黎。

拿破仑三世被电报激怒了,对普鲁士宣战。这正中俾斯麦下怀,南德意志的邦国对普鲁士表达出善意,希望能同仇敌忾对抗外敌,而法国也处在不利的国际舆论中。

团结德意志的目的达到了,现在如何打赢普法战争成为关键。法国率先进行战争动员,集结了三十万军队进攻普鲁士。法国的武器装备比普鲁士先进,军队有强大的实力。

法军确实很强大,不过普鲁士有老毛奇。早在战争爆发前,老毛奇的参谋部就已经规划好未来的战争计划,同时利用铁路与电报进行一场现代战争。尽管普鲁士动员时间比法国短,但却成功集结六十万军队,形成兵力优势。

双方交战后,由于普鲁士战争准备充分,法军遭受挫折。这时法国内部出现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要把军队撤离前线,重新构建阵地;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军队一旦后撤,国内形势会更加恶化,有可能导致革命。结果法军犹豫不决,在梅斯地区滞留。

普军可不会犹豫,老毛奇趁法军兵力分散,大胆地命令军队进行迂回包抄。

1870年9月,法军被包围在色当。普军对色当进行猛烈的炮击,击退法军的多次突围。整场战役下来,法军比普军多付出10倍的伤亡,却始终无法突破防线。

至此胜负已定,拿破仑三世率领法军投降。巴黎,成为俾斯麦的囊中之物。

俾斯麦:从地主家的儿子到大政治家,用铁血铸就德意志帝国

05

1871年1月18日,威廉国王在巴黎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民族终于实现统一。

俾斯麦顺理成章地成为帝国宰相。在任期间,俾斯麦主动向法国示好,使德法关系回暖。同时他与欧洲大国签订同盟条约,巩固德国的外交环境,避免树立强敌。

在内部事务中,俾斯麦反对工会,但同时制定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德国在统一后工业革命迅速开展,国力不断增强,成为欧陆霸主。俾斯麦被称为“德国的领航员”。

1890年,俾斯麦被新皇帝排挤,最后决定辞职,回到他的庄园。8年后,他在庄园中逝世,属于他的时代落幕了。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