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養父送進了監獄

最近,鮑毓明案掀起了輿論的熱潮。

大家都很驚訝,驚訝這件事情令人髮指的細節,驚訝盛世安好的社會里竟然有這樣的事件。

漸漸的,鮑毓明就彷彿是一個服藥的引子,大量類似的故事和情節不斷在網絡湧現。

“我也一樣”的措辭開始在網絡蔓延。

有的人以匿名的身份說出了施暴者的身份,很多不為人知的傷疤似乎在幾天內集中被揭開。


我把養父送進了監獄

突然想起幾年前老家發生的一起類似案件:

被害人小蘭(化名)(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是1999年)在3、4個月的時候被養母用自己的男娃換到了山西一個偏僻的山村。

那時她養父母家裡窮,一共五口人:養父母,爺爺,養兄和換來的小英。

養母智力有問題,生活還需要小英照料,爺爺年紀已高,無法再進行勞動。

因為沒有生計,一家人每個月只能靠政府幾百塊的貧困補助度日。

選小英做養女,一來是女孩子不用花太多錢,還能給家幹活,二來如果養兄沒錢娶媳婦,她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嫁給他。

面對這樣的家庭境遇,或許誰都可以預料小英的生活會有多艱難。可沒有人知道,等待她的遠不止家庭的貧困這麼簡單。

最開始,交換來的小英身上少不了因為毒打而留下的一塊塊的傷痕。幹活慢要打,想上學要打,養父養兄不順心還是要捱打。

在她長到了八九歲的時候,十四五歲的養兄漸漸有了非分的想法,趁著養父養母剛出門,對小英下了毒手。

懵懂的小英只知道這件事不好,於是蜷縮在牆角邊不停地哭,以為養父回來就可以懲罰哥哥。

可誰知養父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後,只是不耐煩地說:“反正你以後跟你哥哥過。”

養兄見有了父親撐腰,漸漸大膽起來,短短几年,強暴便發生了很多次。

2013年,痴傻的養母因為難產而死去。小英徹底沒有了任何依靠。

隨著年歲的增長,小英漸漸明白自己的處境,逃脫成了支撐她活著唯一的希望。

小英忍著屈辱熬到18歲,拿到身份證的那天,她開心的以為從此自己可以出門打工掙錢,永遠擺脫這個黑暗的家庭了。

誰知養父得知她的想法後找了個理由將她鎖在了家中。

小英起初認為這只是養父暫時制止她離開的手段,因為她一旦離開,養兄的婚姻就沒了著落。

可誰知,被關起來的當天,養父對她升起了更加歹毒的想法。

因為就在那天,養父一改往日的偽裝,猙獰地對小英實施了侵犯!

從此,小英的噩夢開始了。

每天晚上12點,養父就像魔鬼一樣地準時爬上小英的床。暴打、侵犯成了每天必須接受的日常。

養父和養兄的同時侵犯,毒打和威脅不斷升級,終日在小黑屋內毫無自由和尊嚴,一連串的遭遇讓即便成年的小英想到了死。

但偌大的屋子,沒有任何可以自殺的利器。

為了讓自己不至於發瘋,小英強迫自己在本子上記錄時間,她開始寬慰自己,總有一天她可以恢復自由,到那天,她要讓養父養兄獲得應有的代價!

就這樣,靠著期待和復仇的激勵,小英熬過了一天又一天,並蒐集證據,期待恢復自由的那天儘快到來。

或許善惡終有報,小英終於等到了一個熱心腸的鄰居的報警。

2018年,小英獲救了!

重獲自由的小英一紙訴狀將養父告上了法庭,並在民警的幫助下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請了法律援助。決定斷絕與養父一家的收養關係。

當接受記者採訪時,小英這樣說:

“從派出所走出來的時候,我看到養父戴上了手銬,我沒有再看他的臉,即使是從他身邊走過,我依然能夠感受到發抖的雙手提醒自己曾遭受的那份恐怖,但我知道,從今往後,我再也不會見他。”


我把養父送進了監獄

最初讀完小英的故事,我內心的驚訝久久無法平靜。我不知道就在自己的身邊,竟然真真實實發生著這樣令人髮指的事件。

傷痛、心疼、憤怒,一時不知該怎樣描述。

只希望從此小英可以擺脫陰霾,獲得她期待的自由和寧靜。

寫在最後

每個人看到鮑毓明案件後都會義憤填膺,每個人得知小英的故事後都會扼腕痛惜,但我們必須明白,這並不是個例!

還記得幾年前掀起的世界範圍的ME TOO運動麼?

女演員米蘭諾鼓勵女性在網絡上公開自己被侵犯的經歷,讓人們認識到這件事情的廣泛性。

自此,數百萬人使用“ME TOO”的標籤來公開他們不快的經歷,數量之多讓人瞠目。

之後,泰勒和多名女性一度登上時代週刊封面,旨在號召女性在遭受侵害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與此同時,日本紀錄片《日本之恥》震驚世界,伊藤詩織成為家喻戶曉的談資。

當然,弱肉強食的社會,女性的遭遇總有雷同。

《茶花女》的女主角瑪格麗特初到巴黎時大概也就14、15歲,被一個公爵認作“乾女兒”。

《白痴》女主角納斯塔霞16、17歲被收養她的資本家託茨基傷害。

如此的情節被公然寫進世界名著中,就可知該事件有多麼的普遍!

只是,這些都是西方社會19世紀的作品。如今已走入21世紀,時隔200年!

可世界似乎並沒有在這件事上有太大的改變。

類似的情節和案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然後就是悄無聲息的消失。

伊藤說:“我希望就算有一天MeToo被忘記,性暴力話題也將不再是禁忌。”

《日本之恥》紀錄片的片尾說:““一滴水雖然改變不了什麼,但是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場海嘯”。”


我把養父送進了監獄

當然,這些話是如此的正能量,讓人們以為一切正在向好。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發現,一個又一個伊藤又會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那些所謂的鮑毓明們擦掉嘴邊的血跡,又一副光鮮高尚的模樣去尋找下一個待宰的羔羊。

而那些所謂的真相,就在日復一日的口誅筆伐中,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或許,人們的眼淚最終讓我們的法律體系越來越健全,越來越多的弱者得到了保護。

但仍希望,這種改變還能再快點,再快點,讓更多的人不再因此而哭泣,讓更多的笑臉在陽光下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