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阐述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

中国禅宗始祖达摩大师,原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富有仁爱慈悲之心,喜好亲近佛事,且对王位不眷恋。年轻时在印度出家后前往中国弘法,时值南北朝政治动荡,因为与南梁武帝话不投机,神话般地脚踩一根芦苇渡过长江,在少林寺“观壁九年”,皇帝三诏不受威胁利诱。因此有“一苇渡江”的神奇传说。年少时,达摩曾随佛陀跋陀修行,学得坐禅使内心得到平静,却也时常怀疑自己能否像佛陀那样,以自身的智慧救助执迷无明的众生。

“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阐述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

始终觉得未能究竟真理、明了诸法实相。某日,般若多罗尊者游化到南天竺,香至王一听闻有尊者到来,赶紧出外迎接,并礼请至王宫举行宴席。尊者入座后问众王子,他手上那颗珠宝如此珍贵,世上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它?大王子与二王子回答,“这粒宝珠是宝中至宝,所以父王才拿来供养尊者,没有东西能超越它。”菩提多罗回答,“智慧之光胜过宝珠之光。世上最有智慧的是佛陀,因此佛光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尊者一听再问,“诸物之中,何物无相?”“不起无相!” “何物最高?”“人我最高!”“何物最大?”“法性最大!”般若多罗尊者听到菩提多罗充满智慧的答话,心中深知他堪为法器,将来必是佛门龙象;然而,得度的因缘尚未具足,因此暂且沉默,未发一言。

“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阐述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

后来,香至王过世,三王子即追随尊者出家学道,从此跟随般若多罗尊者左右,直至般若多罗尊者坐化,达摩此后开始游历东土。此后,达摩流传着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故事传说。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元是一心之体,分成八识之用,用虽有别其体是一,所以元是一心之体,分成八识之用,用虽有别,其体是一;其实那个“体”到底是什么?一性,但是这个一性,我们人人本来具有,这个具有的觉性,变成了无明,生了三细,从这个清明的一念,就只是一个无明一起,所以他就散掉了,散成了八识。

“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阐述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

前面说过,苦、集、灭、道,这苦、集、灭、道,是因为人,人人聚居在这个人间,人人集中于这个烦恼,个人的烦恼、执著,贪、瞋、痴、慢、疑这么多,所以会制造人世间很多的苦难。人生是苦,要如何才能消除呢?人是怎么来的?佛陀又再向我们解释,说“十二因缘法”,开头那一念的无明,不就是从这个心王开始,其体是一,虽然它的用有别、有分别,其实它的体是一,所以分成了八识,这是我们要很用心去体会。我们若能够好好,来体会佛陀所说法、用心,不要辜负了释迦牟尼佛来人间,不断地慈航倒驾,一大事因缘,

“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阐述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

不断就是来开示,一直就是在等待着,芸芸众生能够体悟,体悟佛所说法,所以开、示、悟、入,众生到底有悟了吗?到底法有入心还是没有?先自己问自己,希望我们人人要自己来问心,因为我们的心王,就是等待我们来反问自己,问我们自己到底了解多少了?假如我们没有好好自己反观自性、自问自己,我们可能还在八识,悠游在外面,懵懵懂懂还是不断地在造业。我们要了解,都是从心中所生,一切的法,心就是万法之王,要好好地刻入心中去,去体会去找,找我们的心王在哪里,我们人人的心里,人人都有这念觉的本性,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