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序本”疑云: 破解脂本真伪的关键点


“戚序本”疑云: 破解脂本真伪的关键点

自1927年胡适得到甲戌本后,己卯本、庚辰本又相继出现,通称“三脂本”,其他脂评本如“王府本”等绝大多数也是在甲戌本面世后现身的,独有一个所谓的“脂评本”,却出现在1927年之前,甚至胡适在他于1921年写成的《红楼梦考证》里也曾提到过它:

上海有正书局石印的一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前面有一篇德清戚蓼生的序,我们可叫他做"戚本"。有正书局的老板在这部书的封面上题着“国初钞本《红楼梦》”,又在首页题着“原本《红楼梦》”……这本已有总评,有夹评,有韵文的评赞,又往往有“题”诗……戚本大概是乾隆时无数展转传钞本之中幸而保存的一种。

戚序本是一种加批的本子,全书并无“脂砚斋”三字,但多数专家认为它也是响当当的脂本,这是何故呢?据后世专家研究,这石印的戚序本与手抄的“王府本”传承关系明显,与三脂本也“大量雷同”,红学家于是乎认定戚序本也是脂评本。

“戚序本”疑云: 破解脂本真伪的关键点

如果“三脂本”等是“全真派”,这个推理自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三脂本”等涉嫌伪造呢,那我们就非但不能那样“顺”推,反过来还要紧紧抓住这个戚序本不放,并反其道而行之,进行“逆”推——从戚序本推测“三脂本”的真伪!特别是,与其他脂本来历不明——甲戌本就是一个例子,是一个不知籍贯年龄和生平事迹的市井之徒送货上门的——不同,戚序本的来历,相对清晰,可见在破解脂评本真伪疑云方面,戚序本具有特别重要的观察价值。

1911年,就是在废帝制兴民国的那一年,在上海,《时报》(与《申报》齐名)经理、有正书局老板荻葆贤(字楚青,号平子),石印出版了“国初秘本原本红楼梦”,正式书名《石头记》,全书八十回,内中附有大量不带署名的批语,由于书前弁以德清戚蓼生序,世遂称之“戚序本”,也称“有正本”。

程高本问世后,根据程高本转刊以及加评加批再转刊者层出不穷,程高本一统天下,直至荻葆贤另辟蹊径,石印出版《国初秘本原本红楼梦》,程高本的垄断才被打破。

“戚序本”疑云: 破解脂本真伪的关键点

根据相关资料,1911年11月25日,荻葆贤在《小说月报》上刊发广告:

“《国初秘本原本红楼梦》出版,此秘本与流行本绝然不同,现用重金租得版权,并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先印上半部册,共一套,定价一元八角”。

荻葆贤随后出了后集。在卷五封里有征求批评启事一则:

“此书前四十集,曾将与今本不同处略为批出,此后四十集之优点,欲求阅者寄稿,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兹定润例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再者,前四十回中批语过简,倘蒙赐批,一律欢迎。再,原稿概不寄还,以免周折。上海望平街有正书局启。”

戚序本销路应该不错,胡适在《红楼梦考证》里就提到过它,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论及《红楼梦》,也是弃通行本而取“戚序本”文字。

“戚序本”疑云: 破解脂本真伪的关键点

“戚序本”的底本据说毁于火,但1975年,上海古籍书店整理库房,忽得前四十回底本,因称“沪藏本”,本子上有如下印章:“桐城张氏珍藏”、“桐城守诠子珍伅”、“瓮珠室”、“狼藉画眉”。根据这几方印,容易考证出,藏书人为张开模,别署守诠子,为桐城相国张黄后裔,工诗文,好藏书,道光29年(1849年)生,光绪34年(1908年)卒。有资料说,此本由张妻转给俞明震(曾任江南水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总办,曾选送鲁迅赴日本留学),俞赠书于荻氏,遂得出版。书名《国初秘本原本红楼梦》,中缝题《石头记》,卷首戚蓼生序,次目录,正文每页九行,每行二十字,双行夹批及回前回后批,前四十回还有荻葆贤加的眉批。全书用标准馆阁体抄成。当时的馆阁体,有类如今的铅字,运笔有一定的法则规矩,因此,无法从笔迹判断上查找蛛丝马迹。有人认为夹批字迹同眉批,遂以为全本皆荻葆贤所为,这是不可信的。

张开模时代,程高本已普遍流行。作序的戚蓼生,浙江德清人氏,曹雪芹同时代人。脂迷认为,戚氏进京会试,从庙会购得抄本,因命抄手重抄,并加序保存,数传至荻葆贤,但缺少可信的证据支撑。

荻葆贤是康有为的弟子,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00年回国,在上海创办《时报》,鼓吹维新,又创办有正书局。有资料说荻葆贤是以书局养《时报》。荻葆贤此前还出版过“原版《聊斋》”,被发现系伪造,现在又出版“国初秘本原本”,国初即清国开国之初,显见是无稽之谈,“原本”更是信口开河,一无根据。

据红学家俞平伯讲,“戚序本”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思想,为他本所无,联系到荻葆贤维新党人身份和出书的辛亥年这个敏感年代,荻在其间作了点什么手脚,那也是可想而知的。

“戚序本”疑云: 破解脂本真伪的关键点

清嘉道间有个张新之,号太平闲人,斋名妙复轩,他以程高本为底本,披阅十多载,创作30余万言的批语,并通过刊本形式面世。有心人比较张批与戚序本批语,发现二者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脂伪派于是振振有词:戚序本抄袭的源头是张新之,脂真派反唇相讥:张新之剽窃脂批。

脂真派虽不同意戚序本是“国初秘本原本”说法,但认为本子来源于乾隆年间脂砚斋评本,后为戚蓼生所得,辗转至荻葆贤手中,因得于1911年石印出版,传递路线为:脂砚斋—戚蓼生—荻葆贤。脂伪派认为的传递路线是:沪藏本—征集批语、抄袭张新之、加眉批、加民族主义元素—有正本—增加占总量极少数的关键性批语,把脂砚斋与《红楼梦》及其作者联系在起来—甲戌本。

脂评本都是国宝,尤其是“三脂本”更是重宝,这是通常说法,为公众所熟知,但存在许多不可解之处,最令人起疑的是,本来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漏洞百出,行内人士都清楚,胡适自己也未必坚信,但几年后忽然冒出了一个脂砚斋评本,把胡适论文的漏洞彻底堵上,好比一个巨额亏空声誉即将破产者,忽然在路上捡到一注横财,还清积欠后还有大量富余一样,这概率太低了。

对脂真派而言,必须及早收编戚序本,令其归入脂评本系列,不然,脂评本的血脉将混乱不堪。当然,这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戚序本也是脂评系列,胡适写论文时也是看到过的,一无参考价值,为何甲戌本对胡适却有若“连城之珍”(俞平伯戏言甲戌本是胡适的“宝贝书”),同样是脂本,反差如此巨大,若说中间没有什么手脚,如何取信于人?

“戚序本”疑云: 破解脂本真伪的关键点

对于脂伪派,却一定要把戚序本独立出来,并让公众知道,戚序本的批语,是操盘手荻葆贤干的:“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前四十回),“此后四十集之优点,欲求阅者寄稿,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后四十回),这明明不是“脂砚斋”写的批注,为何偏偏与“三脂本”中脂批“大量雷同”,若说张新之抄脂批有一定可信度,这无数寄稿的“阅者”都抄脂批,就无论如何不能让人相信了。

总之,把戚序本从脂评本系列里独立出来,通过对其精密分析观察,深思敏辩之后,传说中的脂砚斋及脂评本的真实性会更加让人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