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序本”疑雲: 破解脂本真偽的關鍵點


“戚序本”疑雲: 破解脂本真偽的關鍵點

自1927年胡適得到甲戌本後,己卯本、庚辰本又相繼出現,通稱“三脂本”,其他脂評本如“王府本”等絕大多數也是在甲戌本面世後現身的,獨有一個所謂的“脂評本”,卻出現在1927年之前,甚至胡適在他於1921年寫成的《紅樓夢考證》裡也曾提到過它:

上海有正書局石印的一部八十回本的《紅樓夢》,前面有一篇德清戚蓼生的序,我們可叫他做"戚本"。有正書局的老闆在這部書的封面上題著“國初鈔本《紅樓夢》”,又在首頁題著“原本《紅樓夢》”……這本已有總評,有夾評,有韻文的評贊,又往往有“題”詩……戚本大概是乾隆時無數展轉傳鈔本之中幸而保存的一種。

戚序本是一種加批的本子,全書並無“脂硯齋”三字,但多數專家認為它也是響噹噹的脂本,這是何故呢?據後世專家研究,這石印的戚序本與手抄的“王府本”傳承關係明顯,與三脂本也“大量雷同”,紅學家於是乎認定戚序本也是脂評本。

“戚序本”疑雲: 破解脂本真偽的關鍵點

如果“三脂本”等是“全真派”,這個推理自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三脂本”等涉嫌偽造呢,那我們就非但不能那樣“順”推,反過來還要緊緊抓住這個戚序本不放,並反其道而行之,進行“逆”推——從戚序本推測“三脂本”的真偽!特別是,與其他脂本來歷不明——甲戌本就是一個例子,是一個不知籍貫年齡和生平事蹟的市井之徒送貨上門的——不同,戚序本的來歷,相對清晰,可見在破解脂評本真偽疑雲方面,戚序本具有特別重要的觀察價值。

1911年,就是在廢帝制興民國的那一年,在上海,《時報》(與《申報》齊名)經理、有正書局老闆荻葆賢(字楚青,號平子),石印出版了“國初秘本原本紅樓夢”,正式書名《石頭記》,全書八十回,內中附有大量不帶署名的批語,由於書前弁以德清戚蓼生序,世遂稱之“戚序本”,也稱“有正本”。

程高本問世後,根據程高本轉刊以及加評加批再轉刊者層出不窮,程高本一統天下,直至荻葆賢另闢蹊徑,石印出版《國初秘本原本紅樓夢》,程高本的壟斷才被打破。

“戚序本”疑雲: 破解脂本真偽的關鍵點

根據相關資料,1911年11月25日,荻葆賢在《小說月報》上刊發廣告:

“《國初秘本原本紅樓夢》出版,此秘本與流行本絕然不同,現用重金租得版權,並請著名小說家加以批評,先印上半部冊,共一套,定價一元八角”。

荻葆賢隨後出了後集。在卷五封裡有徵求批評啟事一則:

“此書前四十集,曾將與今本不同處略為批出,此後四十集之優點,欲求閱者寄稿,無論頂批總批,只求精意妙論,一俟再版,即行加入。茲定潤例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再者,前四十回中批語過簡,倘蒙賜批,一律歡迎。再,原稿概不寄還,以免周折。上海望平街有正書局啟。”

戚序本銷路應該不錯,胡適在《紅樓夢考證》裡就提到過它,魯迅作《中國小說史略》,論及《紅樓夢》,也是棄通行本而取“戚序本”文字。

“戚序本”疑雲: 破解脂本真偽的關鍵點

“戚序本”的底本據說毀於火,但1975年,上海古籍書店整理庫房,忽得前四十回底本,因稱“滬藏本”,本子上有如下印章:“桐城張氏珍藏”、“桐城守詮子珍伅”、“甕珠室”、“狼藉畫眉”。根據這幾方印,容易考證出,藏書人為張開模,別署守詮子,為桐城相國張黃後裔,工詩文,好藏書,道光29年(1849年)生,光緒34年(1908年)卒。有資料說,此本由張妻轉給俞明震(曾任江南水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總辦,曾選送魯迅赴日本留學),俞贈書於荻氏,遂得出版。書名《國初秘本原本紅樓夢》,中縫題《石頭記》,卷首戚蓼生序,次目錄,正文每頁九行,每行二十字,雙行夾批及回前回後批,前四十回還有荻葆賢加的眉批。全書用標準館閣體抄成。當時的館閣體,有類如今的鉛字,運筆有一定的法則規矩,因此,無法從筆跡判斷上查找蛛絲馬跡。有人認為夾批字跡同眉批,遂以為全本皆荻葆賢所為,這是不可信的。

張開模時代,程高本已普遍流行。作序的戚蓼生,浙江德清人氏,曹雪芹同時代人。脂迷認為,戚氏進京會試,從廟會購得抄本,因命抄手重抄,並加序保存,數傳至荻葆賢,但缺少可信的證據支撐。

荻葆賢是康有為的弟子,維新黨人,戊戌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1900年回國,在上海創辦《時報》,鼓吹維新,又創辦有正書局。有資料說荻葆賢是以書局養《時報》。荻葆賢此前還出版過“原版《聊齋》”,被發現系偽造,現在又出版“國初秘本原本”,國初即清國開國之初,顯見是無稽之談,“原本”更是信口開河,一無根據。

據紅學家俞平伯講,“戚序本”有明顯的民族主義思想,為他本所無,聯繫到荻葆賢維新黨人身份和出書的辛亥年這個敏感年代,荻在其間作了點什麼手腳,那也是可想而知的。

“戚序本”疑雲: 破解脂本真偽的關鍵點

清嘉道間有個張新之,號太平閒人,齋名妙復軒,他以程高本為底本,披閱十多載,創作30餘萬言的批語,並通過刊本形式面世。有心人比較張批與戚序本批語,發現二者有明顯的傳承關係,脂偽派於是振振有詞:戚序本抄襲的源頭是張新之,脂真派反唇相譏:張新之剽竊脂批。

脂真派雖不同意戚序本是“國初秘本原本”說法,但認為本子來源於乾隆年間脂硯齋評本,後為戚蓼生所得,輾轉至荻葆賢手中,因得於1911年石印出版,傳遞路線為:脂硯齋—戚蓼生—荻葆賢。脂偽派認為的傳遞路線是:滬藏本—徵集批語、抄襲張新之、加眉批、加民族主義元素—有正本—增加佔總量極少數的關鍵性批語,把脂硯齋與《紅樓夢》及其作者聯繫在起來—甲戌本。

脂評本都是國寶,尤其是“三脂本”更是重寶,這是通常說法,為公眾所熟知,但存在許多不可解之處,最令人起疑的是,本來胡適的《紅樓夢考證》漏洞百出,行內人士都清楚,胡適自己也未必堅信,但幾年後忽然冒出了一個脂硯齋評本,把胡適論文的漏洞徹底堵上,好比一個鉅額虧空聲譽即將破產者,忽然在路上撿到一注橫財,還清積欠後還有大量富餘一樣,這概率太低了。

對脂真派而言,必須及早收編戚序本,令其歸入脂評本系列,不然,脂評本的血脈將混亂不堪。當然,這也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果戚序本也是脂評系列,胡適寫論文時也是看到過的,一無參考價值,為何甲戌本對胡適卻有若“連城之珍”(俞平伯戲言甲戌本是胡適的“寶貝書”),同樣是脂本,反差如此巨大,若說中間沒有什麼手腳,如何取信於人?

“戚序本”疑雲: 破解脂本真偽的關鍵點

對於脂偽派,卻一定要把戚序本獨立出來,並讓公眾知道,戚序本的批語,是操盤手荻葆賢乾的:“請著名小說家加以批評”(前四十回),“此後四十集之優點,欲求閱者寄稿,無論頂批總批,只求精意妙論,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後四十回),這明明不是“脂硯齋”寫的批註,為何偏偏與“三脂本”中脂批“大量雷同”,若說張新之抄脂批有一定可信度,這無數寄稿的“閱者”都抄脂批,就無論如何不能讓人相信了。

總之,把戚序本從脂評本系列裡獨立出來,通過對其精密分析觀察,深思敏辯之後,傳說中的脂硯齋及脂評本的真實性會更加讓人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