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说,文

很久以前,天地初分,混沌不堪。一个叫“年”的怪兽,趁机到人间作乱。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年”很狡猾,会变花样,夜间成“夕”,于黑暗处,抢人钱财,害人性命,为非作歹;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遇到少儿,化身为“岁”,摄其魂魄,任其驱使……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人们深受其害,却无计可施,无可奈何。

幸运的是,那“年”怪,来有规律,选在仲冬最后一天。“年”将至,人们纷纷躲避,俗称“过年关”。

日复一日。这一天,“年”又该来了。

桃花山下,一户贫寒人家,奶奶七旬有余,膝下孙儿,不足三岁。因家遭变故,祖孙相依为命。

别家躲“年”了,奶奶患病,下不了炕。祖孙二人,只好煨在炕上,瑟瑟发抖,任“年”宰割……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桃花山上,神不知,鬼不觉地,下来了三人……

天,渐渐的黑了。

呜呜!呜呜!哇哇!哇哇!狂风肆虐,“年”怪到了!它嗅到了人的味道,咂嘴抽鼻,来到了祖孙居住的小屋外。

哈哈!哈哈!似乎是尝到了久违的人味,“年”怪兴奋得三步并做二步走,转眼之间,来到了门前。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不好!““年”闻到了桃木味,那对它是致命的。它还瞥见了两道红墙,那红墙,泛着神光,慑走了“年”的魂魄。

“年”怪抽身急退,变化为“夕”,隐在暗处,寻机进门。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忽然,响起一阵竹片炸裂声……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院里,屋内,同时燃起了几枝蜡烛。

啊!啊!啊!“年”怪受不了响声、烛光,躲闪不及,身受重创。

它仍不死心,摇摇晃晃,变成了“岁”,扑向了枕睡小儿。

啪啦!啪啦!二道青光突闪,“年”怪被铜钱,压在了枕下,彻底丧生……

原来,桃花山上的“春”神,痛感躲“年”之苦,决定为百姓除害。经过反复研究,他掌握了“年”的缺点:怕红、怕响、怕光;发现桃木可驱“年”,鞭炮、红烛可除“夕”,铜钱可压“岁”杀“年”。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于是,“春”神巧设计策,率领神荼、郁垒二将,下山来到了祖孙小屋。

他让二将身着红妆,手执桃木,慑“年”魂魄;又在院外,燃爆竹片,点亮蜡烛,重伤“年”怪。

趁其病,要其命。在“年”死心不改,想害少儿之时,“春”神亲自出手,用铜钱,压住“岁”,结果了“年”的残命。

喜讯不迳而走,人们纷纷回家,相逢举额,互庆“过年好”:不再受“年”困扰,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春”神悉心传授,家家户户,逢“年关”,挂桃符、贴红纸,沿习传承,便有了“贴对联”、点蜡烛、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除掉了“年”怪,人们称“年关”日为“过年”,称“过年夜”为“除夕”。

为保后代安康,“过年”时,家中长辈给后代“压岁钱”。

对“春”神的功劳,人们没齿难忘,世代流传,约定俗成:除“年”之日,过节庆贺,称为“春节”。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春节”时,人们走亲串户,互道“过年好”,礼拜送祝福,形成“拜年”的风俗。

春节的传说,文/位启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