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持续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

乡风文明铸乡魂 生态宜居留乡愁

——南宁市持续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

绿水青山环抱,小桥流水人家,孩子们在新建的广场奔跑,踏青的游客驻足拍照,美丽乡村春意盎然。2019 年,我市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通过持续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广大农村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风貌品质不断提档升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党建引领全民参与

我市始终坚持把抓好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凝聚党组织和农民群众工作合力。转变原有工作思路,从过去的政府包干转变为通过指导村民自治开展工作,指导村屯成立村民理事会、议事会和乡贤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 乡村建设改善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只要听到村里广播通知,村民都会自觉前来参与。" 宾阳县武陵镇留寺村委龙德村村民施阳基说。作为 2019 年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设施完善型村庄,经过建设,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环境,更是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武陵镇选取群众基础好的村庄开展整治建设。通过自上而下的积极宣传和示范带动,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村庄建设。" 宾阳县武陵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陈亮宗认为,群众是乡村建设的主人翁,大家都积极参与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就有了内生动力。

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成立乡贤理事会 821 个,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 14.04 万人次,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建立微信交流群、张贴宣传画、发放致村民一封信、开展文化展演等形式强化宣传发动,营造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浓厚氛围。

示范带动连片提升

2019 年,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全域发展理念,以 " 三清三拆 " 为突破口,推动 " 四微 " 景观整治,着力提升乡村风貌,建设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

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壮族元素围墙点缀着村里的大街小巷,球场边上全新的健身器材不时有人 " 光顾 "…… 这样的场景在马山县林圩镇甘豆村新屯的村民看来早已司空见惯,乡村风貌提升不仅让他们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休闲娱乐更是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去年 8 月底,在向林圩镇人民政府申请实施 2019 年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基本整治型村庄项目并获得批准后,新屯立即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并由理事会召集群众开展现场动员会,通过全体群众举手表决并作出承诺,各家各户积极筹资捐物、主动投工投劳开展 " 三清三拆 "、公共空间及 " 四微 " 环境的整治工作。

坚持整体统筹,推进乡村建设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初步形成 15 条市级生态综合示范区(带)和一批美丽乡村风景线 ……2019 年,我市从 33 条乡村风景线中评选出 10 条 " 首府十大最美乡村风景线 "。"2020 年,我市将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将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南宁市住建局调研员杨光明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将继续打造马山县、江南区、青秀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区等 6 条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完成 1254 个基本整治型、62 个设施完善型、12 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逐步塑造和形成 " 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 " 的南宁乡村风貌。

完善机制激发活力

在青秀区刘圩镇那里村那旺坡,全村在村 " 两委 " 和乡贤的带领下,乡村风貌改造 " 三清三拆 " 和空间整治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为了让村庄焕发生机,那旺坡对整体风貌进行了规划,乡贤雷行纳主动带头,用村里的鹅卵石、废弃轮胎、竹子等乡土材料进行造型设计,扮靓村坡景观。使用废弃轮胎、竹子种植花卉悬挂点缀村坡外墙,利用鹅卵石在村口大榕树下摆出 " 那旺 " 二字营造村坡独特景观标识。" 我本身就是从事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为村里建设出力,我义不容辞。" 雷行纳说。

在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中,我市着力整合乡村风貌提升相关资金、资源,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和自治区涉农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信贷、工商资本投入,打破部门、地域界限。2019 年,全市共筹措资金 9292.8 万元用于三种类型村庄建设和其他重点项目。安排实用性村庄编制奖励经费 499.76 万元,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 2340 万元,乡村建设特色加分项目创建奖励资金 1320 万元等,全力做好经费保障。

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建立竞争性评选机制,采用先下拨启动资金,再根据项目建设积极性、实施成效相应给予奖补的办法确保工作有效推进。采用竞争性立项创建和认定的方式,鼓励县区开展自主创建并参与竞争性奖补,调动乡镇、村屯创建积极性,市本级对验收达标村庄给予一定的奖励。(南宁日报 记者何任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