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提起武侠二字,我想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尤其是广大男性同胞们,我们会不自觉地想起金庸先生的经典小说,基本上14部小说都拍成了大家所熟知的电视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当然除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还有梁羽生、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温瑞安等武侠小说家,大家可以抽空去了解一下各自的代表作,个人认为都称得上是武侠界的开山之祖和一股清流。

武侠的魅力,武侠的风范、侠之大者,这里头应该都有中国人的样子和派头。这其中应该有江湖义气、有侠肝义胆、有信誉、有仁爱、有礼仪、有为人处世、有侠义感、有道德感、有分寸感、有羞耻感、有操守感。

一部武侠小说就有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在里面,侠客视为生命的剑,除了是一种武器外,它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侠之大者风范的体现。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今天就这个问题在网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回应,特意挑选了部分网友的看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他们的心目中,传统武侠所包含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和含义?

网友清源说:“就我个人认为,纯文人,不宜臧否今人,只宜品评历史,因为你看不懂,人性之复杂,非惟单纯一个毛而汇,文人品评今人,多是感情大于理性。皮皮亦不例外,以前文可以例证,亦为文之短也。”

网友天馬行空说:“大家都心知肚明,手里有权有钱,终究比手里有剑好使。”所以武侠只能成回忆……“

网友老雁说:”我想活着武侠书里,而不是新闻联播里。“

网友Gx乖喜婴童|苏说:”武侠小说看得我热血沸腾,也看得我悲从中来。“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网友大志说:”其实中国武侠一直强调的是“侠”而非“武”!“

网友K细胞说:“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

网友栗子说:“梁羽生是武当派的太极剑,醇厚庄重,浑然天成,一脉混元金斗的圆满。如天空,笼罩四野,万物漫不过其间;如山峰,稳妥厚重,虽不精雅却以拙胜巧。

古龙是浪迹天涯的过客,心胸中安放温柔,眼神里藏着悲凉,生命随时可以为爱人舍弃,爱情又随时遭遇着背叛。如孤狼,沧然凶狠残烈暴虐;如旅人,一直在行走,一直在流浪,没有目的,无法停留。金庸,“侠之大者”笔墨难书。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写百人百景百事百般绚烂多彩,掩卷闭目凝神,千万豪情千万壮志千万不能尽言。写情,情何以堪?写事,事事难料。写人,人人百态。

一笔墨劲,纸见高低。武侠书只看这三人,三人既逝,江湖不再,尤记得那句长联,隐约中似听见有人低声笑,慢慢吟: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网友苏内河说:“于我而言,武侠最迷人的地方,在红尘与信义之中。”

网友沧海一粟说:“自《新龙门客栈》之后,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侠电影,自金镛先生作古后,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家。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在几乎每一个男人世界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武侠梦,在梦里,可以快意恩仇,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以杀富济贫,可以仗剑走天涯……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致敬为华语武侠片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华语武侠片的史册中:胡金铨,楚原,张澈,王天林,刘家良,徐克,狄龙,谭道良,姜大卫,孟飞,刘家辉,王羽,陈观泰,刘忠良,戚冠军,李小龙,郑珮珮,袁和平……”

网友赫连巴特尔说:“21世纪了,手里有权有钱,终究比手里有剑好使。武侠不再是一种精神,武侠小说也不再是成年人看的童话。我们经历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网友小兵说:“李白以后,汉人的精神和生活逐渐萎缩,气息不再。千年后,港台武侠无师自通地接上了这一脉,众生又在武侠里看到中国人的样子。”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网友虚空说:“作为看武侠追武侠长大的90后,以前的武侠片,看完以后都是模仿招式,感慨人生不逢时,恨不得仗剑走天涯。现在的小说,是个人就能去网上胡诌几句,动不动就穿越,动不动就修仙,皮不痛肉不痒,再也没有情怀可言,毫无兴致了……”

网友髙墀遲说:“八十年代我念小学四年级时,一位同学带了《射雕英雄传》到班级里,大开本的上下两册,我找他借来看,人生第一次接触到金庸武侠小说,从此着迷并深深爱上了他的所有武侠小说,除了《侠客行》、《连城诀》只看了一遍,其余十几部小说都是重复看了多遍,尤其《神雕侠侣》,三十年来重复地看。

看书是乐趣,看金大侠的武侠小说更是乐趣中的乐趣。记得当年第一次看《射雕英雄传》时只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因为同学也是转借自别人,必须隔天就归还,所以疯狂地以最快速度看完。从此走上酷爱阅读武侠小说之路,古龙、梁羽生等当年诸多作家的武侠小说看了一个遍,比较冷门的一套王度庐《鹤惊昆仑》,不知有没有很多人看过?

多年来,总是听到有人拿金庸和古龙做比较,甚至有的观点认为古龙比金庸强,但我个人心里却不以为然。古龙的小说诚然喜欢,但内心里还是觉得金庸更胜一筹,也许是个人喜好吧。”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网友古剑奇谈说:“我一直以为梁羽生和金庸不是同时期的 至少梁先金后,因为我最早看的武侠小说是七剑下天山然后冰川天女传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

私以为刘松仁和米雪的萍踪侠影录扮相最贴合小说人物。然后才看的金庸射雕英雄传 一发可收,至此再不看梁羽生。古龙与我同姓,读他小说时我还引以为傲了一阵子 后来才知道人家姓熊不姓古,略失落。窃以为古龙的武侠小说不如金庸耐读,当然只是个人喜好偏差问题。”

网友Yoyo说:“少女时代,我喜欢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而不爱看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我心里的英雄我羡慕的神仙眷侣我向往的生活都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

网友Shu说:“嗯,我接触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蜀山奇侠传”,貌似是读小学五年级吧。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看王度庐的“玉娇龙”~可是找不到可以共鸣的人,尽管后来的“卧虎藏龙”大热,知道这部小说的人依旧不多。整个初中时代一头扎到金庸梁羽生的世界~张丹枫云蕾,厉胜男谷之华,郭靖黄蓉杨过…。当中也看温瑞安古龙,只是看得不齐。北上求学后,武侠小说从我的阅读书单慢慢退出…… 今天还有人读武侠小说么?!”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网友山童说:“武侠改编作品,金庸自不必说。古龙作品,倪匡天天写,邵氏天天拍。梁羽生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等,最爱云海玉弓缘,看时觉得十分无趣,最后一章大逆转,厉胜男在整个武侠世界里都是熠熠生辉的人物。温大侠的神州奇侠系列一直未搬上屏幕是个遗憾,不过以现在的能力,大概也拍不出萧秋水唐方李沉舟柳五柳随风这些绝顶的人物。”

网友珍珠米说:“从想象力来说,多数武侠剧未必比得过火影忍者,而和现在修仙,魂环之流相比,似乎更是越来越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了,不得不承认,淘汰是早晚的事。”

网友皓之说:“相比现在的武侠片,我还就喜欢看邵氏的武侠,差不多都看过了。还有公案小说,什么《狄公案》、《包公案》、《施公案》等等,里面的侠客和清官就是当代不可企及的梦想。”

网友细嗅蔷薇说:“落魄江湖载酒行……江湖夜雨十年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说起武侠,不能不想起江湖二字,大江滔滔,湖海茫茫,金庸、梁羽生的武侠自不待言,正邪泾渭分明而又难分你我,终究脱不得一个情字暗中作祟、偷偷转换,家国情怀中难掩儿女情长。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就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老一辈武侠人,当年自个也是江湖风云人物,听说还珠楼主还身具武功底子。古龙走得早,才华横溢、奇峰突起、痛快恩仇,不写具体武功招式而以造势烘托,笔下人物多情敏感,且多塑造苦情人物,至今仍记得李寻欢落寞的眼神,仍记得萧十一郎打败毕生之敌后留而不杀,只是缓缓转身离去:我,还是欠你的……。

温瑞安在写作上有点像古龙,语言简短而多段落,取人物名字有水平:萧秋水、李沉舟、柳随风、赵师容、燕狂徒、卫悲回、苏枕梦……快赶上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人物了。

终究已经不是武侠高峰了,逝去的江湖,当年的武侠,何其有幸看到它经历我的整个少年时期,徐克说黄霑走的时候他心情挺平静,只是黄霑的歌他再也不听了……梁羽生、金庸走的时候我都写下文字相送,也算平静,只是新翻拍的武侠片,我很早之前、就不看了。纵然有了许多特效,人物打扮越来越精致,投入越来越大,但是江湖这杯酒,终究越来越淡了……饮尽残酒,拱手拜别,霑叔说: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网友阿圈圈说:“每次看完觉得有种洒脱后又渐渐悲凉的心情,武侠在我的童年里占了很大的部分,几乎在电视上看完《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圆月弯刀》等等之后,我就特别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江湖里的人。后来大了才明白,我确实身在江湖,但这个江湖不是书里写的那样快意恩仇,但自己还是对那个时代的热血和义气很喜欢,所以一直到现在,我都确信那个江湖肯定是有的。也许是自己的心境还是因为社会环境而改变了,再不能有小时候那样纯粹因为那个侠客的正义出手相助而激动万分,只留存了怀念的心绪。”

网友方啟华说:“好在出了个徐浩峰,从倭寇的踪迹,到箭士柳白猿,以及师父。刀背藏身很快也要上映了,将来人民再说新世纪武侠的时候,不得不提徐氏武侠,没有威亚,没有特技,也没有盖世神功,只有真刀真剑,只有见招拆招。希望徐浩峰能坚持自己的风格,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武侠作品。

也希望有更多的导演能继续武侠这一体裁,中国从不缺好的故事,但想在资本和艺术中间找平衡确实是难。希望江湖不灭,武侠不死。金庸去世时写了个挽联:萧峰坠崖,人间再无大侠;小宝隐居,江湖不复传奇。”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网友大侠说:“李白以后,汉人的精神和生活逐渐萎缩,气息不再。千年后,港台武侠无师自通地接上了这一脉,众生又在武侠里看到中国人的样子。”

网友途中遇见你说:“写武侠,拍武侠的人们,他们的武侠不仅在书页里,银幕中,如同铸剑师,他们最终用自己的人生演绎真实的武侠世界。”

网友包剑林说:“你一下子唤起我们沉睡多年的武侠梦,读书那会儿课堂、家里到处都是借的武侠小说,回不去的岁月哟!”

网友杰勒说:“十四五的时候最喜欢看武侠小说了,那几年把李凉、戊戟、陈青云的小说都看了遍,青年时代留下的很多开心的记忆就是沉迷武侠小说里的时候。”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美慧VIPKID说:“几次读断,字里行间反复斟酌。内心如江海翻腾,喉咙也涌来涌去…看着看着文字间一下子就升了剑影侠客的画面,想起几年前痴迷武侠电影那会,其中的江湖,总也走不出,总也如梦。”

网友我姓姜啊说:“流亡港台、海外的华人,醉心写刀剑如梦的中国故事。而内地文人讲述的故事,大多倾心现实主义,现实到残忍。” 想起《侠隐》和《邪不压正》。

网友孙文君说:“印象最深的两个角色,黄日华版的乔峰,章子怡饰演的宫二,一个心系苍生却容不下自己,一个断了身后身也要走眼前路。”

网友寒昭说:“提到武侠影视化,真的心疼老温,金古都有得原著神髓的作品,但唯独老温影视化永远在翻车,从未被超越。”

唱一曲出塞的歌谣,沧海一声笑,万籁俱寂,风萧萧日落潮退去,天地生太极,其中“沧海一声笑”,是致敬黄霑,也是致敬逝去的武侠时代。

传统武侠精神、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风范?

自武侠文化兴起,九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武侠情怀,从搞民谣出身的高晓松、名校海归的尹约笔下写出来,从擅长情歌的王菲、悔创阿里的马云嘴里唱出来,再没了黄霑笔下嗓间,那莽莽苍苍的大气古朴、呼之欲出的豪迈,只弥漫了一股单纯的娱乐和廉价的伤感怀旧。

真心希望还能诞生出一批像金庸、古龙、梁羽生、徐克这样的拥有武侠情怀的人物,真心希望大家可以重拾武侠情怀和这种精神,这不仅是文人的理想也是时代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