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在现代一个离武侠越来越遥远的年代,很多人会有着这样一个疑问,侠是什么,侠义精神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想必在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答案,有着自己理想中的一种侠义精神。

什么是武侠?

武侠是华人界特有的一种流行文化。武侠文化以各式侠客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为特点,刻画宣扬侠客精神。

武侠与儒家和道家在文化上有一定的联系。武侠按时间分有古代和民国武侠,按流派分有新、旧以及古仙武侠,武侠作者有19世纪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当代的以及其他时期的作家。

1

金庸小说

金庸武侠小说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升华和超越。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书剑恩仇录》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书剑恩仇录》(新版改名《书剑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万言;虽然仅只是金庸的武侠处女作,但文采斐然、对白传神;处理群戏场面,繁而不乱。啼声初试,即一鸣惊人!与梁羽生同时创作的《七剑下天山》比较,二人均善于结合历史传说而虚构人物故事;而金庸运笔不测,尤饶奇趣!其小说声口之佳,直逼白羽,且骎骎然有后来居上之势。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射雕英雄传》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史诗般大格局、大气魄的《射雕英雄传》(一九五七年)即一跃而登武侠小说的顶峰,不作第二人想!《射雕》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为历史背景,描写长春子丘处机为保全忠良义士遗孤郭靖、杨康(暗嵌"靖康之耻"),而与江南七怪打赌传艺所引发的一连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绝妙,以种种阴错阳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随母远居大漠,刻苦自励,始终不忘家恨国仇;而杨康则随母进入金国赵王府,认贼作父,安享荣华富贵。

在这部罕见的钜着中,金庸将历史、武侠、冒险、传奇、兵法、战阵与中国固有忠孝节义观念共冶于一炉;信笔挥洒,已至随心所欲的地步。全书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民族大义融贯了每一章节。是故,金庸乃以《射雕》一书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当代武侠小说界的权威地位。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神雕侠侣》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神雕侠侣》写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与大侠由偏入正的成长过程;

到了《神雕侠侣》,金庸对于正统的儒家传统有所偏离,假如说,郭靖是一个合规合矩的英雄,那么杨过则是一个反叛的英雄。金庸在杨过身上,写出了一种道家文化的理想人格:顺其自然,至情至性。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倚天屠龙记》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倚天屠龙记》写名实之辨与正邪错乱;包括了正、反、合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正",即侠义的传奇。既写"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的传奇来历,又写"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传统。

第二个层面是"反",即写人性特征。屠龙宝刀即刀中的兵书当然不是什么"不祥之物",真正"不祥"的乃是人类的贪欲和权势欲,那些人之所以费尽心机地争夺宝刀,无非是冲着"宝刀屠龙"的利器和"号令天下"的权势而来。可笑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真相。到最终却都为之"反算了卿卿性命"。

第三个层面是"合",即写传奇与历史的结合,侠义和人性的结合,人类的良知和善意的结合,历史的透视和理想的结合。所有这些"结合",最终当然都体现在张无忌这一主人公身上,也体现在张无忌送给徐达将军的那一段活中,同时还体现在作者对历史所作的巧妙演绎——此后徐达果然用兵如神,连败元军,最后统兵北伐,直将蒙古人赶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业"。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天龙八部》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天龙八部》写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与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剧;

"天龙八部"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笑傲江湖》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笑傲江湖》写权力令人腐化与政治斗争之残酷无情。"笑傲江湖"源自吴承恩著《西游记》中的一句词。该书没有时代背景,"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笑傲江湖折射中国人独特的政治斗争,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

《笑傲江湖》属于金庸的后期作品,其叙事状物,已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笑傲江湖》所涉及的场景、人物以及各类武林人物交手搏斗的场面不可胜数,但历历写来,景随情转,变化无穷而皆能贴合生活。《笑傲江湖》的中心是武林争霸夺权,为了达到目的,夺取《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最后两派都败在《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上。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鹿鼎记》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直到《鹿鼎记》(一九六九年)问世,以一个仅识武功皮毛而不学有术的小杂种,竟将天下英雄、历史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上;乃开中国武侠小说前所未有无剑胜有剑的新境界。

金庸《鹿鼎记》之反武侠与塞万提斯《魔侠传》之反骑士最大的不同,在于两者创作动机:塞万提斯因痛愤当时西班牙人沉迷于骑士文学的浪漫故事,遂用反讽现实的手法写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诃德到处碰壁,梦幻成空。而金庸却是出于向自我挑战心理,乃一反武侠传统,打破世俗观念,彻底解放人性;教韦小宝斗智不斗力,为了争取生存机会,无所不用其极!其实这正合孙子兵法所谓上兵伐谋之道,因而武功在此尽成虚妄;韦小宝机诈百出,到处招摇撞骗,竟无往而不利!

2

侠义精神

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长,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武侠精神是指认为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够机智勇敢地惩恶扬善、扶贫济困的人才能称之为"侠义"。"凡你我侠义做事,不要声张,总要机密,能够隐讳,宁可不露本来面目,只要剪恶除强、扶危济困就是了。"(《三侠五义》第六十回)

半个多世纪前,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朱贞木等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那是武侠的第一个高峰。然后,港台文化兴起的时候,金庸、梁羽生、古龙又将武侠推上了第二个高峰。无论是《射雕英雄传》三部曲还是《一代宗师》,侠的诠释,都是金庸那句著名的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句话借着郭靖之口于襄阳兵困之时说出,掷地有声,江湖震动。

从此,这几乎成了侠的唯一解释,至少是大侠的唯一解释。

何为武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感谢"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读者协会'"提供照片与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