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大 風景如畫:透視寶雞橋之美

有人說寶雞現在是座“橋樑之城”,有雙向四車道、六車道大跨度橋樑,有高架橋、步行橋、吊橋、廊橋等,還有建於88年前的單孔坦拱石橋——益門橋,至今仍屹立在渭濱區神農鎮益門堡村清姜河上。這些各具神態、雍容大氣的橋樑在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網裡,承載著連通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使命。寶雞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專家李春林,曾對寶雞渭河上的橋樑情況進行研究,經他2019年不完全統計:自陳倉區鳳閣嶺到扶風,渭河上的大小橋樑45座,市區小支流橋樑60多座。

寶雞為什麼要建這麼多橋樑?這些橋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這裡,我們一同來探尋、品味寶雞形態各異的橋樑以及蘊含其中的美。

智慧之美——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寶雞是一座極具潛力的新興城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站在追趕超越、快速發展的高度,提出“東西快、南北暢”的交通佈局,在渭河上相繼啟動修建植物園大橋、聯盟大橋、團結大橋、鈦谷大橋、清溪大橋、陳倉大橋、虢鎮大橋、陸港大橋等8座現代化大橋。總投資30多億元,相當於過去60年寶雞市區所有橋樑建設投資的總和。這些大大小小、遍佈寶雞的橋樑,對於緩解城市交通堵點,加強智慧城市互聯互通,推動各縣區快捷交通建設、渭河兩岸經濟發展,改善市民居住條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城市不大 風景如畫:透視寶雞橋之美

▲植物園大橋 李波 攝


單看橫跨於渭河之上的橋樑,每座橋在選址、設計、建造方面都非常智慧,一座橋一個理念,一座橋一幅詩情畫意。

渭河植物園大橋宛如一條紅色飄帶伏於渭水之上,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採用全焊接工藝的鋼桁架拱橋樑,把姜譚、植物園地區和北岸的新福園片區連接起來,縮小了城市西部的交通距離,暢通了寶雞西北角工業區的物流鏈;陸港大橋是國內首座格構式鋼塔斜拉橋,也是目前渭河寶雞段最高、最寬、跨度最大的城市橋樑,南接高新區吉利汽車產業園,北連陳倉區陽平鐵路物流基地,是連接寶雞陸港新區與寶雞綜合保稅區重要功能節點大橋;聯盟大橋是陝西渭河流域上同類橋樑中跨徑最大的懸索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陳倉大橋將青銅器文化融入橋樑建設中,主橋採用秦闕造型,體現“秦風古韻”,展示寶雞為“青銅器之鄉”;團結大橋主橋造型為“日月同輝”,寓意祥瑞寶雞;鈦谷大橋主橋造型為蝶形三連拱,寓意寶雞騰飛。

城市不大 風景如畫:透視寶雞橋之美

▲聯盟大橋 孫海 攝

橋,是交通要道,也是建築創作,更是智慧體現。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座座大橋在渭水之上閃耀著迷人的金屬光澤,充滿了現代美感和工業氣息。

氣度之美——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當橋樑遇上高山峽谷,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寶雞地形複雜,山地較多,近年來建成了很多飛架南北東西的特大型高架橋。寶雞至陝甘界高速公路全長105公里,橋樑就達90多座。其中,鳳翔和千陽縣交界處,五里坡、澗口河、趙家塬、南村,10公里範圍內連續建成了4座特大橋,橋面鋪裝總長度超過3000米,其中五里坡特大橋全長1238米,最大墩高153米,最大跨徑160米,橋面高達172米,被譽為“西北第一高”。澗口河大橋最大橋高118米,最大的主墩承臺比標準籃球場還要大三分之一。

城市不大 風景如畫:透視寶雞橋之美

▲五里坡特大橋 李波 攝

山險谷深,長橋橫臥,在車流急速而過的五里坡特大橋上,能看到遠處煙波浩渺的馮家山水庫,坡頂崔家頭鎮王家坳村千百年來行五里山坡路挑水吃的故事,隨著五里坡特大橋的建成而成為歷史。

蟠高快線一直備受矚目,因為它不僅是城市“北上”的道路,更是拓展寶雞發展空間、帶動蟠龍高新區發展的交通要道,寶雞大北環打通之後,蟠龍塬—勝利塬—馬家塬將互通不再繞路。其中長壽溝大橋是陝西少有的特大橋之一,主跨墩高112米,主橋採用大跨徑160米單孔直接跨越長壽溝。

城市不大 風景如畫:透視寶雞橋之美

▲陸港大橋 張家旗 攝

複道行空,不霽何虹?寶雞這些年建成的眾多特大橋,它們橫亙在高山峽谷之間,美得驚心動魄,美得氣勢恢宏!一座座高墩大跨橋穿山越壑,氣度超凡,它們連接起富裕和文明,註定成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奔向幸福生活的見證。

人文之美——邂逅浪漫,與心相通

橋,是人類跨越河流、溝壑的智慧傑作。每一座橋樑,都有獨特的建築文化。一座座美麗的橋樑將渭河兩岸連接在一起,使高山深谷成為坦途,讓城市經濟圈變得高效便捷。

城市不大 風景如畫:透視寶雞橋之美

▲東嶺廊橋 李波 攝

如今我市一些人網絡直播寶雞之美,形態各異的橋是必需的開播之地,“你站在橋頭,迎著風,長髮飛揚。”還有不少攝影發燒友拍照,選擇的地點當中必定有渭水之上的美麗橋樑,有跨溝穿嶺的高架橋,“亂雲飛渡,長橋靜臥,天塹變通途”,美的不僅是風景,還有人心。

城市不大 風景如畫:透視寶雞橋之美

▲渭河吊橋 李波 攝

植物園大橋一開通,迅速成為“網紅橋”,市民爭相與之合影。聯盟大橋美麗的霓虹裝點得城市如夢如幻。陸港大橋酷炫的夜景更是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去“打卡”。東嶺廊橋承載了寶雞人的仲夏夜之夢。在這些各不相同的橋樑上,人們與浪漫邂逅,尋找走入心靈的人文之美。

一橋一詩情。這些美麗的橋樑已經不是純粹滿足人們的交通需求,很大程度上在裝飾、美化我們的城市。巨大的跨度、強烈的形體表現力、寬闊的尺度、靚麗的色彩和造型,都成就著城市的風景,成為寶雞城市文化的地標及形象窗口。

(張曉燕)


城市不大 風景如畫:透視寶雞橋之美

橋 你這麼美

◎曉燕

寶雞是一個福地,秦嶺威嚴守護,渭河穿城而過, 山嶽沉穩,靜水流深,千百年來養育著兩岸生生不息的人們。

幾千年前,生活在渭水之濱的先民們,劃舟楫連接兩岸,如遇風浪便不能互通。《詩經·秦風·蒹葭》寫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央。” 雖為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但當時渭水之闊之急之險,橫亙在兩岸之間,使多少人相思化為紛飛的眼淚。秦嶺之間的山嶺,先民們只能攀爬登臨,望之生畏。

一百多年前生活在渭河兩岸的人們,在夏秋季節仍需游泳過河或搭乘小木筏擺渡。1914 年,有一個法國人曾拍過一張當時人們在渭河上搭建“木頭橋”的照片, 橋面上鋪著秸稈和黃土,橋頭還有人收取過橋費。但是當時的渭河經常發大水,木橋易被沖毀。居於深山的人們出行依靠牛馬騾車或者步行,只能苦嘆“行路難”。

如今,我們的城市飛速發展,交通日益發達,一座座如詩如畫的美麗橋樑氣勢恢宏,它們將渭河兩岸、高山峻嶺連接在一起,使城市經濟圈更加便捷高效,提升著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起初,橋關乎水,有多少條河流,就有多少道飛虹, 有水必有橋,有水必有風景。如今,高聳的山嶺之間也能飛架起宏偉壯觀的橋樑,已經與水無關,卻更是一番令人驚歎的景緻。地形各有不同,設計自有高下,一座橋,就是一個故事。美麗的橋樑,已經嵌入現代城市的肌理當中。無論陽光還是風雨,它就在那裡,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去經過、去感受!

寶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