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熱衷於“收拾”自己人?

幾年前,一個很熱心的人對我說,你千萬不要再和某某玩了,聽說她是某個老闆的情人,要不然她憑什麼能買房買車。

我反駁道,人家能夠買房買車,是因為人家在工作之餘,有兼職了至少四五項工作,每份兼職都能給她帶來收入。別人在打麻將,她在自學市場營銷;別人在玩手機,她在網上找客源;別人吐槽家長裡短,她在大街上發傳單。

為什麼我們總是熱衷於“收拾”自己人?

熱心人說,大家都說她在做情人。

我說,我不會因為大家都“這樣說”而去“這樣認為”。因為我有耳朵,我有眼睛,我有腦子。

時至今日,我最後悔的是和這個熱心人講理,試圖說服他,就像他試圖說服我一樣。對於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來說,試圖說服別人是一件智商欠稅的事。

就像最近的方方日記事件,幻想靠在朋友圈裡發幾篇文章就能喚醒一些人,是一件愚蠢的事。

對待同一種事物,有天壤之別的看法,是再正常不過了。

比如你說“改變不了環境,就適應它”,我說“即使改變不了環境,也不要被環境改變了自己”。

比如你說“人生痛苦識字始,難得糊塗”,我說“我們都是‘被出生’的,那就活得明白一點”。

比如你說“你怎麼連父母、老師、領導的話都不聽了”,我說“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雙腳去行走”。

為什麼我們總是熱衷於“收拾”自己人?

……

我們的老祖先也一向是矛盾的。

比如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俗話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俗話又說“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俗話說“寧可玉碎,不能瓦全”,俗話又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如此矛盾卻又都有道理,怎麼辦?

就像很多人一會兒覺得方方是當代的魯迅,一會兒又覺得她對不起支持她的人。如果沒有眼睛、耳朵和腦子,很容易無所適從。三觀和別人不合已經不算什麼了,由此造成自己精神分裂才是最可怕的。

因為我們收到的教育大多不是啟迪你思考,而是規定你“必須這樣想”。不是教你如何分析問題,而是規定“這就是答案”。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論,是一種無謂的消耗,他未去過你到過的地方,未讀過你讀過的書,未遇見過你遇見的人。你在山頂,告訴他前面一片海洋。他在山腰,看到的是滿目荒涼。

為什麼我們總是熱衷於“收拾”自己人?

當然,這句話也適用於我。我也未去過你到過的地方,未讀過你讀過的書,未遇見過你遇見的人。我的山頂有可能是你的山腰,我的山腰有可能是你的山頂。

有很多讀者把方方日記在海外出版的消息轉發給我,也有人把別人針對此事寫的評論文章發給我,想聽聽我的看法。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前幾天,就有個別讀者批評我文章寫的深度不夠。

這年頭,歷史談深了,就涉及政治;經濟談深了,就涉及政策;人文談深了,就涉及思想道德,還是談點風花雪月安全,可是風花雪月談深了,又涉及“淫穢”。你讓我談點什麼好呢?

所以我只敢和大家探討下面幾個疑問:

1、為什麼國內沒有人敢出版方方她的日記?

為什麼我們總是熱衷於“收拾”自己人?

2、出不出版日記,在哪裡出版,是不是一個作家的自由?

3、為什麼1918年可以容忍魯迅的《狂人日記》在日本出版,100年後的今天卻容忍不了一本《方方日記》在海外出版?

4、一本日記真的有顛覆一個國家的力量嗎?如果是這樣,多出幾個這樣的筆桿子就行了,還發展什麼科技和軍事?

5、如果一個日記能夠成為攻擊中國的證據,並當作要求中國“賠償”的籌碼,那國家之間博弈是不是也太容易勝利了?

6、說一些真話,天真的能塌下來嗎?

7、方方她的日記裡除了一些批評,還有很多肯定,為什麼那麼多人視而不見呢?

用人身攻擊來替代批評,用汙言穢語來替代商榷,這樣的“愛國”,這樣的“正能量”太可怕了。

我們總是一邊喊著“請允許發出不同的聲音”,一邊對這樣的聲音趕盡殺絕。

忽悠,那些給英國病重首相點讚的人和對方方喊打喊殺的人,是同一夥人吧。

有人用“正經人誰寫日記啊”來嘲諷方方,可是大概忘了,像季羨林、魯迅這樣的正經人也都是熱衷於寫日記的。就連我們小時候,也會被家長老師要求寫日記。

為什麼我們總是熱衷於“收拾”自己人?

這幾年,“你既然嫌棄中國不好,你可以移民啊”已經成了一種經典罵街語錄,可是,誰說批評就是嫌棄?你在批評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是嫌棄他嗎?你既然“嫌棄”自己孩子不好,為什麼沒有不要他呢?

而據網絡統計,那些喜歡批評的人,一般都還在國內與我們同甘共苦。而那些反美鬥士們,反而都跑到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受苦”去了。

比如號稱神州第一反美鬥士的司馬南,老婆、孩子全已送到了美國,財產也轉移到了美國。

Y視的主要反美名嘴宋曉軍,當年與他合著《神州不高興》,此書掀起了狂熱的反美民族主義情緒,宋曉軍在賺了一大筆神州憤青的錢之後,趕緊辦理了美國綠卡。

1998年,北大中文系女生馬楠在克林頓訪問北大時,當面痛斥美國“人權”狀況惡劣,語言辛辣,駁斥得美國總統出盡洋相下不來臺,激起全國愛國青年的滿堂喝彩。

為什麼我們總是熱衷於“收拾”自己人?

兩年後,馬楠依然選擇到了“人權狀況惡劣”的美國去留學,並且從此一去不復返,還嫁給了一個美國人,相夫教子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

於是,我不得不惡意的揣測,那些反美最厲害的,當爭端真的來臨時,估計會跑得最快吧。

用打砸同胞買的日本車來反日,用罵自己國家的作家來反美,這就是一些人所謂的愛國。

張文宏醫生說過一段話:

遠離那些煽動仇恨、叫囂鬥爭的新媒體,認真去讀幾本經典書籍。比如可以瞭解一下哈耶克或者德魯克。你最應該愛的是身邊以及值得你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