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匮之盟”到“烛影斧声”到底是谁在撒谎?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暴毙。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大统,史称宋太宗。关于“兄终弟及”的合法性,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文人学者的质疑。宋太祖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从“金匮之盟”到“烛影斧声”到底是谁在说谎?

从“金匮之盟”到“烛影斧声”到底是谁在撒谎?

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如果按照《宋史》记载,宋太宗继位完全是按照杜太后遗言:金匮之盟,合法继承。但是,杜太后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讳改“父死子继”为“兄终弟及”?她是为了吸取后周“幼儿主天下”被篡位的教训吗?她怎么知道赵匡胤让“幼儿主天下”?(根据史实:赵匡胤死的时候,他的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五岁,赵德芳也十七岁,完全有能力继位亲政。)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宋史》是完全按照宋太宗的意思“杜撰”的。

《续湘山野录》:“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这是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他清楚的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是和赵光义两个人喝完酒之后,一夜暴毙。怎么暴毙?酒精中毒?不知道。所以,赵匡胤之死,赵光义难辞其咎。

从“金匮之盟”到“烛影斧声”到底是谁在撒谎?

再来看看赵光义做皇帝以后发生的“匪夷所思”之事:

第一,赵德昭之死。

高粱河之战,宋太宗亲征。中间出了一段插曲:宋军溃散败逃时,发现宋太宗不见了。形势危机,“国不能无主,军不能无帅”,石守信等将领力推赵德昭为代理皇帝。等到了天明,宋太宗又被找到了,代理皇帝之事作罢。但是,宋太宗心里恼恨。班师回朝后,对作战有功的将士不但没有封赏,还把石守信等将领罢官,调岗。赵德昭把封赏之事向叔叔赵光义说明,赵光义随口说了一句:等你做皇帝了,再封赏这些人也不晚。在这句话的压力下,赵德昭自杀。(还有记载说是吃猪肉吃死的)

第二,赵德芳之死。

赵德芳之死和他父亲赵匡胤很相似。睡觉睡死。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睡觉也能死?

第三,赵廷美之死。

赵廷美是“金匮之盟”的第三个皇帝接班人。正在做皇帝美梦时,被二次启用的丞相赵普派人陷害,诬告谋反。被发配房州,忧疾而死。

以上三人之死,所有的矛头全部指向赵光义,因为他是最大的收益者。从此不用担心皇位,全是他一人说了算。

值得一提的是赵普被赵匡胤罢免之后,为什么过了好几年才被赵光义发现,重用?这里还有一件事,赵光义在修改《实录》,企图证明自己继承合法权正一筹莫展的时候,赵普给他上了一个折子,说自己手里有当年杜太后“金匮之盟”的遗言。这对于宋太宗来说真是“圆谎利器”,之后赵普又策划了赵廷美谋反案。所以,二次启用赵普任为宰相。

从“金匮之盟”到“烛影斧声”到底是谁在撒谎?

赵光义做皇帝还有两个关键人物:太监王继恩和御医程德玄。

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而以亲事一人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先坐于府门,问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趣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遂与王雪中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问曰:“德芳来邪?”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事实证明,两个有拥立之功的人在宋太宗一朝得到重用。太监王继恩做到了易州团练使,监军,刺史。御医程德玄做到了翰林大学士。他们真的有那么巧三更半夜在晋王府门口碰上?又真的有那么大能力做到高官厚禄?

所以,从“金匮之盟”到“斧声烛影”一直有一个人在撒谎,这个人就是“重构历史”的宋太宗赵光义。

参考资料:《宋史》、《续湘山野录》、《涑水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