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三国,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但见江山如画,浪涛滚滚,在气度磅礡的时局下,多少风流人物相继而来,将智勇忠义的恢宏史诗永镌青史。

历史巨幕一旦拉开,也终有谢幕之时。魏武大帝曹操夜梦“三马食于槽”,此梦就像精准的预言,定格了司马家族的命运。从司马懿至司马炎,历经三代创建晋朝基业,实现“三马”代曹。司马家族作为三国的终结者,在史册留下浓重一笔。大唐太宗也亲自为《晋书》撰史论,评价司马懿,为后世留下一面镜鉴。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清代旧版印刷《空城计》,现藏历史博物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司马懿,字仲达。在上古唐尧、虞舜、夏商时期,司马家族的先祖是掌火的官员。到周朝时,担任司马的程伯休父,因平定徐方有功,被周帝赐官名作为族姓。秦朝灭亡后,司马仰因伐秦有功,被项羽封为殷王,都于河内。因此司马家族世代在此定居。司马懿的先祖历代都是朝廷重臣。

司马懿的父亲是司马防,他曾担任京兆尹。司马防对八子的教育非常严厉,虽然他们都已成年,但如果没有父亲的允许,他们不敢进、不敢坐、不敢言。由于家风严格,司马防的八子个个都很出色,被称为“司马八达”。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司马懿像

司马懿年少时有奇节,天赋聪睿而有谋略。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常常为天下庶民忧心慨叹。司马懿的学养和器量被当时的官员看在眼里,对他另眼相待。时任尚书崔琰就对司马朗说:“你的弟弟聪睿而公正,刚毅而俊朗,超出寻常大众,将来你是不能超过他。”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辅佐曹操

曹操听说司马懿满腹经纶,想招聘他担任官职。汉朝国运衰亡,司马懿不愿屈身依附曹操,借口双腿患病,卧床在家,拒绝征召,司马懿这次装病就装了7年。曹操惜才爱将,建安十三年再次聘请他,同时给使者下了一道命令:“如果他再推辞,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担心被抓,只好就范。司马懿与曹丕一起切磋学问,一起探讨经世大略。从此司马懿扶摇直上,不久后就改任为主簿。

司马懿随大军征讨张鲁,他建议曹操,趁著刘备俘虏刘璋,又远夺江陵之际,陈兵汉中威慑益州,再进兵威逼,就能成功瓦解蜀兵。不违时、不失时,这是圣人所谋。曹操认为,人都是苦于不知足,现在得了陇右,又想占据蜀地,没有采纳司马懿兴兵伐蜀的建议。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司马懿立像

司马懿又随曹操讨伐吴地,大败孙权。孙权派人送来降书说,天命归曹,因此上表称臣。曹操认为孙权此举是将他放在炉火上烤。不久,孙权再送书函表示,向曹操称臣上合天意,下合民心。上古时期,虞、夏、殷、周所以得天下而不谦让,是怕违背天意。

曹操对近臣道:“我事汉多年,虽有功德惠及万民,但名爵位至于王,怎么敢有其他奢想?假如天命在孤,孤也就做周文王。”司马懿说:“既然今日孙权称臣归附,大王可封他官爵,命他去抗刘备。”曹操就依司马所说,封孙权为骠骑将军。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连孙抗刘

司马懿的军事才华表现在他连吴抗刘,擒斩孟达,抵御蜀军北伐,平定辽东。在司马懿的抵御下,诸葛亮四次北伐都未能成功。

魏国建立后,司马懿升迁为太子中庶子,每次参与决断大事,总有奇策异谋,深被曹丕所倚重。当时,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

司马懿曾谏曹操说:“昔日,箕子陈述治国大略,将民生饮食放在首位。当今天下,有二十多万百姓不事耕种,这不是治国的长远谋略。”曹操采纳他的建议,下令军民一边耕种一边防守,国库粮榖堆积丰足。

蜀将关羽在樊城围困曹仁,于禁等七军被大水淹没。汉献帝建都许昌,曹操以为接近贼区,想迁都到河北。司马懿认为,于禁等被大水淹没,不是战败失守,对于社稷没有造成损失,为此迁都是向敌军示弱,会使淮河汉水一带的百姓大感不安。他提议联合孙权抗击刘备,就可解除樊城之围。曹操按此计而行,果然孙权派大将吕蒙偷袭公安,并俘获关羽。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平定辽东

青龙五年(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自立为燕王。魏明帝派司马懿率四万兵马征讨他。当时,天空出现一个白色芒刺状的长星,向东北方向坠于梁水,襄平城军民为此震动而惊恐。司马懿下令抓紧时间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一个多月后,魏军昼夜强攻襄平城,公孙渊在梁水战败身亡,正是长星所坠落的地方。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公孙渊画像

公孙渊叛魏前,篡夺叔父公孙恭的官位,并将其囚禁起来。将军纶直、贾范等人苦谏,公孙渊不听,直接把他们杀了。司马懿释放了公孙恭,派人为纶直等人修建坟墓,并任用他们的子嗣为官。

司马懿征讨辽东,初到襄平城,就在梦中看到天子的面目异于平常。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后,天子连下五道诏书,命他速返京师。天子在诏书中说,司马懿到京师可以直接撞开宫门去见天子。司马懿大为震惊,一夜驰骋四百多里回到京都。魏明帝临终前将后事托付于他,才没有遗憾地咽下最后一口气。此后,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一起辅佐少主。

正始十年(249年),已70岁的司马懿趁著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扫墓时,发动兵变,将曹爽灭族。此后,曹魏大权旁落司马家族。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赐死曹操之子曹彪,诛灭曹彪、王凌、令狐愚三族。司马懿晚年大开屠戮,以此为晋朝奠定基业。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太宗亲撰晋书史论

大唐时,房玄龄、褚遂良等人编撰《晋书》,唐太宗亲自为司马懿写下史论。他评价司马懿文武双全,为人禀性宽绰,又能容人;求贤若渴时,生怕会有疏漏;用人时又能充分发挥对方的才能。司马懿在百日之内消灭公孙渊,十天左右擒拿孟达,自认为用兵如神,计谋无敌。不过,太宗质疑司马懿用兵之策,在辽东、上庸都很精明,为何一见到诸葛亮就变得怯弱,没有决战的斗志。要知道,关中魏军要比蜀军更勇敢。

魏明帝忍死等他入宫相见,司马懿接受魏帝临终嘱托,却没有以身相报。天子还在京师之外,司马懿就在城内出动刀兵;魏帝的陵土还没有干,司马懿就诛杀曹爽,后又赐死曹彪,灭其全族。太宗质问:司马懿的辅佐之心,为何前忠而后乱?忠贞的大臣是否会这样做?司马懿长期低调做人,图谋未来能龙腾虎跃,他把狡诈之心装扮成忠诚,在危难中自求平安。

唐太宗夺权篡位有预兆?看唐太宗有多崇拜司马懿就知道了

清人绘司马懿彩像

太宗认为,顺应天理,就很容易成事;违背天时,就难以成功。更何况司马懿还没有完成晋朝的基业就威逼还有国祚的魏国。即使司马懿一时恩德遍施众生,上天还未开启时机,要想取得天子宝座,就会面临很大阻碍,不能用智强争,也不能用武强取。虽然司马懿的子孙当上了皇帝,但他本人一生只有当人臣的份。唐太宗将司马懿的为人剖析得格外犀利。


古人说过:“行善积德三年,知道的人很少;做一天坏事,就能传遍天下。”还真是如此。难怪东晋明帝听说祖先取代曹魏的往事时,都会为司马懿的虚假伪装感到耻辱。后赵石勒放言,司马懿欺负曹魏孤儿寡母才奠定基业。虚伪狡诈、刻意矫饰虽可以欺瞒一时,但最终还是在后世受到耻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