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01

你畢業後,選擇就業還是讀研?

近日,網上有一則小視頻,針對此話題展開了討論和解說。

視頻中,即將面臨畢業的男生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選擇。

一邊是研究生快畢業,逃避工作準備繼續讀博的學長告訴他:現在哪個高薪的工作,不需要碩士起步?

另一邊,是本科畢業後換了好幾家公司,終於找到一份待遇好自己又喜歡工作的學姐說:讀研什麼時候都能讀,哪裡有三年工作經驗更重要呢?

於是,男生最終決定用幾個月的時間去一家公司實習一番,體驗過後再做決定。

可人生之漫長和複雜,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嘗試過後,就能做出堅定的選擇的。這背後,可能還要經歷反覆的搖擺和掙扎。

乾貨 | 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02

畢業後選擇工作,到底有多少底氣?

有位一畢業就進入公司工作的匿名網友,對自己的選擇十分感慨。

他說當年看準了那家公司收入高,於是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去到了偏遠的五線城市。甚至和在一起四年的初戀分手。

在公司每天的日子除了彙報、做PPT,能力上沒有得到什麼提升。

拿著不到10萬的年薪,又過了六、七年沒有上升空間的職場生活,感覺自己儼然變成了油膩的中年人。

他無比後悔地表示,早知道應該去讀研,而且也不該為了工作放棄感情。

不難看出,當時他迫切地想要工作,是奔著“賺錢多”去的。

但因為目光的侷促,他忽略了五線城市未來可發展的空間,以及這份工作能否帶給自己成長和快樂,使得自己離開這個平臺後,是否仍有一身技能去到更廣闊的天地。

不過,對於同樣畢業就工作的知乎網友@王錦鯉來說,這個決定是她做得最正確的選擇。

她說自己從小喜歡畫畫。本科學的服裝設計。

畢業剛工作的前兩年非常辛苦,總是加班到深夜,甚至要自己一個人凌晨獨自打車回家。

做的圖紙也經常被要求反覆改動。

不過她熬了下來。後來她換了另一家公司,環境好了很多。用她自己的話說,“每天上班都很開心,畢業之後做了讓自己開心的工作非常幸運”。

如兩位網友所分享的經歷一樣,當你選擇了工作,你可能會獲得:

1)將喜歡的專業知識付諸實踐的機會,有極大的成就感;

2)擁有比同齡人提早賺錢的時機;

3)社會的打磨會讓你的人生快速成長。

但同時,也有可能面臨一些問題:

1)文憑限制,可選工作的起點不會太高;

2)前期付出的體力大於腦力,不利於專業能力的提升;

3)不夠成熟的心智,初期融入社會感到吃力。

乾貨 | 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03

畢業後選擇讀研,繼續留在象牙塔?

曾聽說有一位朋友的學姐,本科畢業後選擇了“媽媽喜歡的學校”讀研。

本以為靠著喜歡的專業,會開心度過三年。可是每當論文和導師的壓力壓過來時,她會感嘆還不如當初工作好。

僅僅一個學期,她就從剛入學時滿滿的激情,變成了逐漸被消磨的無力感。

曾經好友圍在身邊,現在因為讀研艱辛,周圍沒有一個知心朋友,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孤獨無助。

對於這個女生來說,她讀研的選擇或許有些天真,未經深思熟慮。僅僅因為“媽媽喜歡那所學校”,還有自己的一腔熱情,就衝進了讀研的行列。

當然,並非所有在讀研時感到壓力的人都會後悔。

某大型教育機構的一位講師分享過自己讀研的經歷。

她說,曾經讀研期間,她也被迷茫包圍。

一次,感到挫敗之時,無意中翻出剛讀研時在筆記本上寫下的對專業深沉的熱愛。那些文字讓彼時的她讀起來仍覺得心潮澎湃。

最後她明白,讀研帶給她的最大意義就是在她遭遇生活的打擊和不幸時,對專業的熱愛能夠成為她唯一的避風港,讓她暫時遠離傷痛。

她最終還是慶幸自己讀了研,明白它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其實,於她而言,重要的不是研究生這個學歷帶來的高起點或是高薪工作,而是為自己的精神增添一份寄託和安慰。

同樣,對於想要選擇畢業後讀研的你來說,可能會從中獲得:

1)更高的學歷,更高的就業起點和薪資;

2)進入社會前有一個較長的緩衝期做心理準備;

3)有轉專業的機會,可以重新審視自己本科的選擇。

然而,所面臨的弊端有:

1)比本科後就業的同齡人少3-4年的資金積累期;

2)學業的高度壓力會降低生活質量;

3)畢業後由於與社會脫節太久,又同時面臨婚育等問題,無法短期內在多項人生職責前做到平衡。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工作還是讀研,都並非唯一答案和標準。

而那些做了選擇卻不後悔的人,是因為他們從始至終都緊盯一個目標和理想,並用盡全力去實現。

可對於那些既想工作賺錢、又想要高學歷,魚和熊掌兼得的人,往往很容易撲空。

乾貨 | 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04

逃避選擇,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非全日制研究生憑什麼和全日制研究生待遇不一樣?

最近,有網友在求職時因“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遭到HR“歧視”,心中意難平,在微博發起了這樣的靈魂拷問。

“都是一樣的考題,一樣的錄取標準,憑啥非全和全日制不能平等”?

這一問,引起了全日制研究生群體極大的憤懣。

“全日制苦逼在實驗室做項目搞論文,非全說要賺錢不斷供,又想掙錢又想拿一樣的文聘,哪裡有這麼好的事?”

“全日制沒考上調劑到非全,不還是被動才到非全嗎,這不是明知道社會壓力嗎,找工作了開始抱怨。”

“如果一樣,那麼沒人會讀全日制,既能上班又能上學,畢業還可以辭職參加校招,以應屆生身份進入最好單位,那何必區分全日制和非全呢。”

的確,

一個人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放在研究上,和放一部分在研究上,所獲成果和投入的付出是不一樣的。

而每個選擇全日制讀研的人,在抉擇的過程中也並非輕而易舉,而是充滿了猶疑和掙扎,反覆比較後才下定決心。

可無論如何,他們始終是做出了選擇,併為後果承擔了相應的責任。

而對於非全日制人來說,他們惹人憤怒的根源不是想要公平,而是他們抗拒選擇,抗拒做錯選擇後可能帶來的痛苦。

可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能倖免於做選擇。

知名教授王曉明曾說:越是主動的選擇,對選擇者來說就越不容易,因為他要為這選擇的後果負全部的責任。

無論是分數沒達到全日制要求被調劑到非全,還是覺得工作壓力大又怕找不到更好的而選考非全,都是在規避主動做選擇帶來的風險和壓力。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本著儘量少負責的心態,又如何能獲得別人披荊斬棘後得到的榮耀呢?

魚和熊掌都想要的結果,就是得了兩件半成品,一件完整的東西都沒有。

乾貨 | 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05

有句話說得好。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能全力以赴去實現。無論做什麼,只要是為自己而做,那將毫無怨言”。

無論讀研還是工作,都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知乎網友@薛亦晴說,有個朋友,熱愛法國文化,高中起,人生夢想就是當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的外交官。

於是,他高考去了北外,然後大四考進外交部,據說現在每天都在塞納河畔跑步。

該網友評價道“他沒有讀研,卻是我同學裡唯一一個無比精準地實現了自己年少時候夢想的人”。

因此,無論是想選擇考研還是工作的同學,不妨從這幾個角度去檢驗自己的選擇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1)未來5-8年有沒有無限的提升空間。

早年李誕曾在微博上說“人生不該是奧林匹克,因為人生和奧林匹克不同,沒有準確的輸贏”。

無論選擇做什麼,都不要只拘泥於“起跑線”前的得失。有些選擇在當時當刻看來可以給予人快速的回報,可這種回報的時效也非常短暫。

那些在前三年給予你眼花繚亂“承諾”的選擇,要警惕在之後更長久的年限中,還會不會給予你源源不斷的選擇餘地和上升空間。

就像文章開頭那個停滯六、七年的網友一樣。如果當初他眼中看重的不只有短期的工資,而是長線發展,就不會將人生變成越走越狹窄的衚衕。

所以,選擇,不是圖一時之快,一定要考慮未來是否還有像當下一樣無窮無盡的發展空間,再決定

乾貨 | 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2)是更看中“做喜歡的事,但錢不一定多”,還是“能忍受不喜歡,但工資一定要高”;

《奇葩說》第五季曾辯過一個話題:找工作,選高薪不喜歡,還是低薪我喜歡?

其中有個觀點說:選擇高薪但不喜歡。我可以攢一段時間錢,再去養我喜歡但錢不多的工作。

另一個觀點是說:選擇低薪但喜歡的工作。做喜歡的工作讓我開心,而開心就可以一直讓我奮鬥下去,總有一天能熬到高薪又喜歡。

其實,這兩種觀點展現的是人生選擇的長線與短線之拼。正如讀研和工作一樣。

有些人,或許等不了長線,當時當刻就要將所學轉化成現金流,為自己帶來利益,在他們看來,蒼蠅腿也是肉,只要有錢賺,無關多少,總比讀書無收益要好;

而有些人,更願意萬事俱備之後,再開始行動,因此他們更希望花更多時間提升學歷,再將自己的知識,可以用最大化的方式轉化成利益。

因此,選擇工作或讀研,前提是明白自己更適合長線還是短線。

3)能不能結識對未來三年內成長有幫助的人脈;

有句話說,未來五年內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當前跟什麼樣的人結交。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三年內。

也許有些人,短期內不會對你產生有效的幫助和影響,但在長期來看卻能對你的人生有著莫大的助益。

比如,工作時結交的上司和客戶,在未來可以引薦你去到更好的平臺;讀研時認識的教授,可能有些許資源豐盈的朋友,也可以成為你日後去到高起點公司的契機。

無論哪個選擇,除了眼前可見的量化利益,人脈這樣無形的資產也是我們衡量的重要選項。

畢竟,擁有更強更多的人脈鏈接,也會在不久的未來,間接提供給我們更多的選擇和資源。

乾貨 | 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4)本科所學內容能不能讓自己在適應社會的時候,有用武之地;

雖說很多人的工作與專業並不對口。除了一部分人是出於各種原因被迫選擇當時的專業,但仍有一部分人是出於熱愛和喜歡,選擇了本科的專業。

特別是專業性強的,比如:動漫設計,音樂製作,建築等。

對於這些人來說,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將自己所學,真正變成一份職業,學以致用。

雖然專業並不會成為太過於限制我們找工作的條件,但做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剛入社會時的迷茫。

因此,如果是對自己本科專業並不滿意,或是並不喜歡的同學,不妨將讀研當成一次“二次投胎”,重新定位自己日後希望的工作方向。

乾貨 | 畢業後工作還是讀研,聰明人會怎麼選?

5)這個選擇是不是在朝著自己人生終極夢想的方向前進。

人生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短期指的是“能獲得多少的收益”、“獲得怎樣的職位”、“幾年能買房買車”等;

而長期目標更多的是“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塔尖所代表的“能否實現自我價值”、“能否讓自己長期生活在愛與被愛的環境中”等。

就像那個在塞納河畔跑步的男生,獲得令人尊敬的工作、享受悠哉的自然環境就是他的“塔尖”目標,這是比短期內獲得多少薪資、能否買房更值得深思和更長遠的目標。

萬里之行,始於足下。能否達成人生的終極目標,第一步選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歸根結底,一個人清楚了自己的喜好,明確了自己的想法之後,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指引他朝希望的方向走去。

既然如此,糾結於考研還是工作,不如沉下心來,仔細思考自己最終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