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系心态做好教育

面对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焦虑”、“浮躁”这两个词,形容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最恰当不过了。

其实对我而言,除了解决温饱,对于财富的渴求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可是有时候当我跟身边的人对比,或者是跟自己行业里的优秀的人做对比时,自己就会发现,自己似乎很多地方,做的并不是那么好。

起初我接触脑咖时代,全脑慧智耳机,一是认为它可以帮助到孩子开发大脑潜能,让我直接了当地提前解决了孩子以后在学习上面会遇到的种种问题,然后顺便做分享,把这个好项目,好产品分享给身边的孩子来受益。

谈及分享,除了有大爱的心态之外,初衷更是建立在行业的发展机制上,因为自己除了做脑咖,没有其他任何的事业来从事,所以做脑咖事业,也是我的唯一经济来源,而就互联网项目来说,赚取收入的途径,主要靠自己的级别和团队的裂变速度来决定收入的多少。

而在这个过程中,决定自己级别高低和团队裂变速度快慢的直接因素,就是自己找的直推,是否有很强的市场运营能力。

在我从事脑咖的这一个月以来,我9个直推里面,就只有一个人做市场运营,所以也是因为她的能力,让我快速升级为经销商级别。

第一个号升为经销商后,为了快速升级,我注册了第二个号,如今如果不是之前有一个号扫错了码,如今也升为经销商级别。

对自己做互联网项目,做市场的能力剖析,如果跟能力强的人比,我一直都处于弱势面,可是跟有的互联网小白来比,我还是有优势的 。

可是无论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生活节奏,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想要怎样的一个人生状况,全凭自己的定位和努力程度来决定。

有时候你做一件事情,不是说你不努力,而是你努力了,自己所做的事情仍然没有起色,而这个时候,也许让你来查找原因,你可能会怀疑你的努力还不够,你的方法不对,你还没有真正遇到对的人,可是无论那一种情况,让你来瞬间找到一个可以解决目前现状的可行方法,其实它本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做一件事情,当你无法突破那一层阻碍你前行的一个障碍时,人往往就会,陷入在一种无奈,失落,甚至是垂头丧气的一个境地,可是处在这样的状态越久,自己的生活状态就会越低下,自己就会活的越累。

有过创业史的人,无论是线下或者线上的创业,都会经历一段迷茫,无助,甚至是自我怀疑的一个阶段,甚至可以用“孤独”来形容一个人创业的整个过程。

对我而言,对于目前的全脑教育事业,真的是投注了很多的精力跟时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做家务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之外,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拿着手机,低着头,一直勤勤恳恳在做这个事业。

现如今面对目前的这个成绩,如果我不跟团队里优秀的老师做对比,说实话,我内心没有任何的紧迫感和压力,可是当我跟团队里面优秀的人,一做对比,内心的那种压力和焦虑无形当中就会应运而生。

可是无论是压力还是焦虑,如果自己不想办法去改变,去突破现状,这个种焦虑和压力,还会持续很久,这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很不好的一个生活状态。

昨晚当我听了推荐老师的分享课程之后,见证了她一路的优秀之后,更是让我内心颇有压力,觉得都是从事同一个项目,用的同一个方法做这件事情,可是结果怎么差那么多,可是后来我又一想,每个人的资源不同,就算一个微信都是装满5000人,而 每个人的微信中,这5000人的质量也不相同,再说别人用4个号甚至是更多的号,来做这个项目,而自己只用一两个号来做,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有差别的。

所以很多事情,归根结底要从根源上查找问题,别人用4-5号甚至更多号来做,别人的量大,筛选人时,按照二八定律来选,肯定也是有优势。而自己因为前一个项目的缘故,好几个微信号被封,导致自己,无心去解封,也无心去申请其他号来做的一个想法。

昨天课后,在群里跟我们这个行业的老师做互动,然后有一位全脑事业做的比较好的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他做这个全脑项目的运作方法及心态,他在群里简单分享了几句之后,大家都觉得他分享的很好,他的心态及状态都很好,然后有一位老师,夸他整个人生活的很佛系,随后他自己也打出字,说自己本来生活的就很佛系,一直都在这个状态中生活。

其实谈及佛系并不是你什么都不在乎,你不争不抢 ,不在乎名利,不跟他人做对比,不在乎你自己的级别大小或者收入多少,而是需要你保持好一个良好的心态,先去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全力以赴地去做这件事情,然后用佛系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情的结果。

其实用佛系的心态,面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让你急躁,它能带给你安宁的心态,让你面对任何事情的结果都不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反而让你拥有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和从容面对生活及世间所有事情的一个良好心态和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所以从今往后,无论生活还是事业,我都会奋力的去做,去行动,去付出,然后最后的结果,我会把它交给上天,交个事情本身来做决定。

今天我的内心直白就在这里,感恩所有的遇见,感谢在创业路上一直勤勤恳恳,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生命归宿的自己,我爱你们,我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