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間藏在王維的《鳥鳴澗》裡!快來大飽眼福吧

在唐朝的詩人中,要說寫景的高手,那一定要屬山水田園派了。而作為此派別的佼佼者,“詩佛”王維絕對是要佔有一席的。王維這獨樹一幟的風格讓大文豪蘇東坡不經感嘆:“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那麼畫呢,小睡是不懂的;詩嘛,小睡可以略說一二。今天想要給大家說的詩叫做《鳥鳴澗》,句句都在寫景,閉上眼來想象這些靜謐空靈的畫面,即便知道是虛幻的,也讓人流連忘返啊!一起來看看這天上人間一般的畫面吧!

天上人間藏在王維的《鳥鳴澗》裡!快來大飽眼福吧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人主要想表達這空山裡的靜謐,卻加入了動景和聲音,這以動寫靜的手法以及聽覺感受,讓詩裡的靜謐更加深遠。詩的大意也很簡單:在春天的夜晚,空空如也的山裡很安靜,幾乎沒有什麼人,只看見桂花輕輕地飄落,明月升起來的時候,那一縷清輝驚動了山中的飛鳥,它們不時地飛過山間的溪流,尖聲鳴叫。怎麼樣,這景緻,確實很美吧。下面小睡再給大家細緻地解析一下。

天上人間藏在王維的《鳥鳴澗》裡!快來大飽眼福吧

全詩四句,三句寫動景,一句寫靜景:

第一句“人閒桂花落”,其中“人閒”側面烘托出環境的空曠靜謐,而又用“桂花落”這一動態描寫凸顯了幽深的感覺。這裡“桂花落”可以是看見的,也可以是聽見的,小睡認為理解為聽見的話會更秒。因為加入聽覺感受不僅是藝術手法上更有感染力,也能說明詩人在這安寧的環境裡是一種心無雜念,沉溺景色的狀態。

第二局“夜靜春山空”,這就是上述所說的一句靜態描寫,詩人以這一句緊緊承接上句,直接點明瞭“靜”這一詩眼。“夜”、“春”、“山”,又依次說明了時間,時節和地點。這就把詩人想要表現的畫面的大概輪廓全部展現了,這也是一次“由點到面的”轉換,使畫面更加清晰明瞭。

天上人間藏在王維的《鳥鳴澗》裡!快來大飽眼福吧

第三句“月出驚山鳥”,這又是一句動景描寫,從上一句的”面“再次轉換到”點“。這萬籟俱寂的看山裡,那一束月光都能驚飛那些山鳥,足以見得這山裡的環境是如何幽深,但凡有半點異常,都會打破原有的寧靜。同時詩人通過這一細節描寫是給這幅美麗的畫卷又增加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第四句“時鳴春澗中”,還是”點“的描寫,也是動景描寫。鳥兒再月光之下,在山溪之上,高飛低轉,煞是有趣。而”鳴“再一次加入聽覺感受,詩人一次又一次地轉換寫作手法,通過不同的藝術感染力,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宛若天上人間的美好畫面,不禁引人暢想。

天上人間藏在王維的《鳥鳴澗》裡!快來大飽眼福吧

大師總能把這些平常的意象組合起來,變成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您喜歡這首詩嗎?可以收藏分享給身邊的人,最後小睡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祝您生活愉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