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人諷刺寫詩回擊,全篇沒有一個髒字,而"戰鬥力"十分強悍

現代漢語的基礎乃是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來說,白話文中摻雜著許多口語,也更易於理解;但是在古代則以文言文為基準,早在先秦以前,文言文就是古漢語中的口語,而且當時天下人都以"雅音"為準;到了西周禮樂文化繁榮之時,《論語》中曾有云:《詩》、《書》、執禮,這些都是雅言;接著文言文在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轉變成為讀書人的專用語言。

李白被人諷刺寫詩回擊,全篇沒有一個髒字,而

剩下沒有接受古代教育的"白丁",說的大多是通俗口語,罵起人來也是直來直去,毫不避諱不雅之詞,但是讀書人則不同,在他們受了氣要罵人之時,也不能隨意罵髒話,一切皆要"雅",不可用粗鄙之語,拉低了自己的高貴身份;例如唐代詩仙李白,曾經就被人出言挖苦諷刺,李白心中憤怒,便寫下了一首"罵人詩"回擊,但是觀看其全篇都沒有一個髒字。

李白被人諷刺寫詩回擊,全篇沒有一個髒字,而

李白是我們都熟悉的唐代大詩人,他於公元701年出生在長安,據《新唐書》記載,李白乃興聖皇帝的第九代世孫,以此推測可以說李白和唐代李家皇族沾親帶故,論輩分李白還是太宗李世民的族弟;李白與皇族的血脈關係,是否可靠我們暫且不談,但是李白的父親,的確曾在唐代為官,算是有著一定的家世;李白自幼聰穎,據史料記載說李白5歲可誦六甲,15歲就能作許多令人驚歎的詩歌;而且李白還有修習劍道的愛好,到了25歲他開始"仗劍走天涯"遊歷四方。

李白被人諷刺寫詩回擊,全篇沒有一個髒字,而

李白在旅途中結識了許多朋友,諸如王昌齡、孟浩然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李白好友;兩年後李白向朝廷自薦,被宰相許圉師賞識,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白,但最後李白並未受到唐玄宗的重用,李白向唐太宗上的奏摺,也被高力士等人在中途攔下;心灰意冷的李白,一怒之下離開長安,繼續他的雲遊之旅;公元737年李白來到了孔子故里山東曲阜,此地盛產儒生,但是這些儒生大多都是眼高於頂,只會讀"死"書的酸儒,見李白來到曲阜,便開始對著李白諷刺挖苦,說李白徒有虛名、沽名釣譽等諷刺語言。

李白被人諷刺寫詩回擊,全篇沒有一個髒字,而

李白大老遠來到曲阜,被一群儒生追著罵,他心中十分憤怒,但也不能開口罵人辱了身份,所以他便寫下一首《嘲魯儒》,來還擊對方,有興趣的網友可自行查閱全文;李白在開頭四句中,說此地白髮蒼蒼的儒生們,窮盡一生苦讀四書五經,雖然有一定的學問,但是對於治國之道都是一竅不通,茫茫然就像墜進入了煙霧之中,以此來揭露諷刺儒生們的無能。

李白被人諷刺寫詩回擊,全篇沒有一個髒字,而

李白接著直接擊中酸儒的"命門",說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採納李斯的建議,沒收了所有的儒家書籍,如有反抗者還會被懲罰派去修長城;最後兩句也頗為"狠辣",李白總結說他本人雖然尊崇儒學,但是萬萬不想與這幫酸儒為伍,而是想效仿叔孫通,輔佐明君開創一番基業。

李白被人諷刺寫詩回擊,全篇沒有一個髒字,而

叔孫通曾輔佐劉邦定製朝儀立下功勞,而當時魯國的儒生,以叔孫通"不合古"為由,拒絕協助叔孫通,不過叔孫通並未放在心上,反而譏笑他們是鄙儒,李白用此典故來回擊酸儒,實在是直戳他們的"痛點";李白在最後一句乾脆直言,說你們對時務一竅不通,還不如回到汶水邊種田;看完李白的這篇還擊詩,全篇沒有任何髒字,而"戰鬥力"卻十分強悍,不得不說詩仙罵起人來,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參考資料:《唐才子傳·李白》,《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