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条件下的“连接经济”——以“网红经济”为例

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网红经济实际上也是“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是指通过提升用户黏度来优化口碑营销实效以获取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信任代理形态与经济运作方式。其本质是注意力延伸出的经济行为:以用户变现为方式的直接经济行为,如打赏道具,付费问答等,以及间接的经济行为,如广告,品牌代言等。


新技术条件下的“连接经济”——以“网红经济”为例

从受众偏好、技术环境和社会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红产生背景,可以看到,

在全民互娱时代,受众以一种更娱乐化的方式去寻求价值观认同感和情绪发泄渠道,激发围观效应。与此同时,社交平台的演化与变迁,重塑表达与传播方式,在短视频兴起的风口之下,网红经济入口扩张、门槛降低,通过短视频吸粉、社交网络沉淀关系、电商平台实现转化成为网红传播的一种常见闭环。网红传播从“审丑”“审美”到去政治化、品牌化,去中心化和人格化特质凸显,是移动化、社交化背景下社会文化变迁的一种体现。

网红作为注意力经济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的作用被开发之后,“网红”本身的生产也变得格外重要。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网红”本身也可以看出是一个被套路化、模式化、批量化生产的伪个性文化商品,它有自己生产策划,包装和炒作的流程,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但网红经济不仅只是粉丝经济,关系经济才是其存在发展的充分条件。新媒体经济是一种关系经济,“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关系传播为纽带,以关系产品和关系转换为核心并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红的本质是个性化品牌,基于网红流量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商业模式不断拓展。从内容价值,粉丝价值,造商业价值和行业价值,网红经济向更深层次发酵:创作型网红崛起,基于个性化内容生产的剧本模式和品牌打造逐渐成为主流;基于内容聚粉和社交沉淀关系形成粘性用户之后,再进行商业变现;广告、电商和增值服务是其三大基本盈利模式;覆盖行业圈子内优质受众,实现资源对接与整合。

包装、传播、变现是网红经济构成的三个重要环节。用数据连接、孵化、评估网红,数据渗透到网红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中,助力于网红品牌打造、内容传播和价值转化。网红经济颠覆先有产品,再有品牌的传统经济生产模式,为实体经济注入新鲜活力。基于围观效应发掘网红的商业价值,只有围观人群变成网红铁粉,而又能持续生产内容,才能产生商业价值。通过内容聚集关注度,通过社交维系粉丝粘性,进一步通过多元模式实现粉丝经济价值转化,逐渐形成“内容+社交+变现”的网红经济闭环。

“网红经济”的经典变现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广告。广告是网红变现的首选方式,因为网红是内容的生产者,有极强的内容驾驭能力,粉丝对其极易产生共鸣,并且由于网红的个人魅力,以及极高的粉丝忠诚度。第二,卖会员、VIP及粉丝打赏。当粉丝足够多,浏览量足够高时,这种变现方式比较直接明显。例如大号原创内容,几乎每篇浏览10万+,按概率算,至少也有八九百人打赏。第三,微电商模式,这种变现方式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对粉丝的引导来实现。

人格气质和个性化内容成为网红经济形成的内核驱动力。长尾市场崛起,大规模标准化内容削减,个性化、新形态内容崛起。在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长尾市场的经济潜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互联网技术使企业与长尾市场的交易行为能够顺利完成,传统媒体在供需双方交易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而网红经济下,基于网红个性化品牌的吸引力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接在加速。

多元化平台加速网红孵化。垂直性和专业性强的网红更具商业变现潜力,电商平台对网红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以快美妆为例,主打“内容供应商+网红经纪人”,以“用短视频推网红,用网红做短视频”的垂直领域内容经营为主要商业模式。很多年轻人通过网红仿妆、开箱、测评、直播等形式,来被吸引购买美妆产品,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网红背后是由MCN机构通过一系列专业培养,才得以孵化而出。

据官方解释,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舶来品,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简单说来,它相当于是网红孵化机构,是与内容服务进行匹配链接的服务商。例如网红美妆博主颜九,曾在自己的视频里坦白自己就是一个签了专业公司的全职美妆博主。很多粉丝不仅仅只是为了关注网红推的产品,而是网红的视频本身就很吸引人。从流量到变现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网红在当中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了,同样的商品通过不同的网红推荐,会到达不同的粉丝圈层,这是通过信任和喜爱情绪编织的品牌信息传输纽带,它的到达率会比传统广告来得更为精准、高效。这其中,带货率会因网红本身的魅力值而形成差异,于是原创优质的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MCN公司的重要性就在于,发掘培养更多的优质KOL,提高内容输出质量,进而提升流量变现的概率。

网红经济下,基于网红个性化品牌的吸引力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接在加速,传媒连接正在从“连接人与信息”演变为“人、信息与服务的全面连接”。

尽管如此,网红经济也存在一些痛点。变现渠道和行业领域存在局限性,电商仍然是网红经济的最主要的变现模式,而且多面向女性用户,以服装美妆为主,其他垂直行业转化慢。资本的介入和商业化的运作难免对网红的个人风格带来一定的影响,维系人格魅力是网红品牌效应转化的基础。在技术门槛降低和版权保护缺失的环境下,网红运作模式的可复制性强,难以差异化发展。另外,网红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群体:有的是有真才实学,凭知识和观点吸引粉丝;有的是哗众取宠,靠乖张和暴戾吸引眼球。网红经济也是一种创新,即把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并实现效益最大化,但同时也需要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

从“网红经济”的发展方向来看,也能为传媒业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要打造能红起来的互联网产品,不能用突飞猛进的新技术生产一堆循规蹈矩的八股文章,而是要时刻敏锐地学习、主动地沟通、适时地变化,与互联网的用户们保持同样的节奏和活力。从连接到联结,高质量、原创性、不可替代的内容生产将成为最为稀缺的资源。网红经济体现了传播者与内容的连接,传播者应当对已划分的市场、已定位的受众生产个性化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具有一定热度的内容,与社交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上集聚的粉丝进行交流,树立自我传播意识、用户意识和产品意识,根据数据分析,找到用户和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新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